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野馬財經
東鵬特飲佈局「A+H」。
「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這句廣告語曾風靡大街小巷,搭配醒目的黃瓶包裝,成為許多人開車、運動、工作時的不二之選。一瓶下肚,彷彿瞬間「滿血復活」,東鵬特飲也因此被稱為功能飲料界的「原地續命神器」。
近日,東鵬飲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5499.SH,下稱「東鵬飲料」)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主板上市申請,謀求「A+H」雙平臺佈局。這是繼今年4月首次遞表失效後,公司二次向港股市場發起衝擊。
自2021年登陸A股以來,東鵬飲料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截至2025年10月10日,公司股價報收於311.68元/股,市值達1620.8億元。
伴隨市值攀升,一場圍繞東鵬飲料的資本盛宴早已拉開帷幕。2023年限售股解禁後,包括鯤鵬投資、君正投資在內的多名股東及董監高啓動減持;而上市以來公司累計實施的66億元現金派息,也為大股東帶來可觀回報。以實控人林木勤為例,其通過派息就已獲得約32.83億元。
如今,隨着東鵬飲料二度闖關港股,鯤鵬投資、君正投資等有望與林氏家族一同再享資本盛宴。
年入百億、市值千億
「飲料之王」赴港
提起功能飲料,你會想到什麼?多數人會脫口而出「紅牛」,除了這位長年霸榜的「一哥」,還有一家被調侃為「千年老二」的品牌——東鵬飲料。
東鵬飲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87年,作為深圳市的老字號飲料生產企業,它經歷了30多年的沉澱,如今已成為國內功能性飲料的龍頭企業。
這一切,離不開其掌舵人林木勤。林木勤1964年出生在廣東汕尾的一個普通漁民家庭,1988年,他跳槽到了深圳奧林天然飲料公司——這家企業正是「功能性飲料」紅牛在中國的代工廠。從基層起步,他在生產、採購、銷售等多個崗位歷練,最終升任廠長。九年的沉澱,為他日後創業埋下了伏筆。
1997年,他跳槽到深圳市豆奶飲料廠(東鵬飲料前身),擔任副總經理,負責銷售工作。這家創立於1987年的國企,主營豆奶和涼茶。

圖源:罐頭圖庫
但隨着市場競爭加劇,傳統的豆奶粉逐漸失去競爭力,公司面臨生存危機。
為了挽救企業,林木勤嘗試復刻紅牛的模式,於1998年推出「東鵬特飲」。2003年,豆奶飲料廠已瀕臨破產,林木勤與20名員工籌集253.66萬元收購了公司股權,將企業民營化。林木勤也成為了豆奶飲料廠的實際控制人,佔股58.04%。
2009年,他重推東鵬特飲。他將東鵬特飲定位為「平價能量飲料」,主打2-3元的定價,僅為紅牛的一半,精準抓住了消費能力相對較弱的羣體。同時,公司採用PET塑料瓶代替紅牛的金屬罐,並加上防塵蓋設計,既降低成本又提升了使用體驗。

圖源:罐頭圖庫
2013年,紅牛更換廣告語,放棄了經典的「困了累了喝紅牛」,林木勤則啓用「累了困了,東鵬特飲」作為新廣告語,並邀請謝霆鋒代言,強化品牌記憶點。
更大的機會出現在2016年。紅牛因授權與商標問題陷入內鬥,而東鵬飲料趁機擴大市場份額。到2019年,東鵬飲料的銷售額從6000萬狂飆至21億元。
2021年,東鵬飲料在上交所上市,成為中國「功能飲料第一股」。上市後風頭一時無兩。
公司股價從2021年5月27日的發行價46.27元/股,一路飆升至2021年7月的207元/股,翻了4倍多。2024年全年,東鵬飲料股價漲幅接近80%,遠超其他飲料股,堪稱「飲料之王」。進入2025年,1月10日公司股價達到歷史高點278.49元/股,截至2025年10月10日收盤,股價報收於311.68元/股,市值達1620.8億元。

圖源:wind截圖
不過,東鵬飲料並不滿足於國內市場的領先地位,早在2022年就曾計劃在瑞士證券交易所發行全球存託憑證,試圖打開國際市場。雖然計劃因上市要求收緊而擱淺,但如今的東鵬飲料又瞄準了港股市場。
在業績方面,東鵬飲料同樣表現亮眼。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8.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12.57億元增長40.62%;淨利潤達33.64億元,同比增長63%。
進入2025年上半年,公司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營收達到107.3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8.73億元增長36.37%;淨利潤為23.75億元,同比增長37.22%。

圖源:罐頭圖庫
分產品看,東鵬飲料的核心武器是「東鵬特飲」系列產品,從2元一瓶的250ml金磚到5元一瓶的500ml金瓶,公司憑藉高性價比的產品,覆蓋各個消費場景。2024年,單是能量飲料就為公司貢獻營收133.03億元,佔總營收比例高達84%。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在中國功能飲料市場,按銷量計,東鵬飲料自2021年起連續4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從2021年的15%增長至2024年的26.3%。其中,核心單品「東鵬特飲」500ml瓶裝,其零售額在2024年中國軟飲料市場中位列第二。
然而,東鵬飲料顯然不滿足於現狀。單品依賴雖然造就了輝煌,但也像一把雙刃劍。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產品結構過於單一,可能帶來兩方面隱患:一是削弱公司的抗風險能力,二是限制其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與長期發展。

圖源:《招股書》
於是,公司開始拓展「第二增長曲線」。 從2022年起,公司推出了多款新產品,包括電解質飲料「東鵬補水啦」、咖啡風味飲料「東鵬大咖」、酒精飲料「VIVI雞尾酒」、以及茶飲料「鵬友上茶」等。
公司的產品多元化戰略已見成效,其他飲料業務營收佔比從2022年的3.3%一路提升至2024年的6.5%。
其中,運動飲料「東鵬補水啦」於2023年被劃入功能飲料板塊,此後,該產品增勢迅猛,年營收從2023年的3.93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14.95億元,佔比從3.5%提升至9.4%。到2025年上半年,其佔比已高達13.9%,超過了其他所有飲料品類的佔比之和(8.2%),確立了其第二大單品地位。

圖源:《招股書》
新品「東鵬補水啦」也主打極致性價比。據「中郵證券研究所」報告顯示,相較於「競品」寶礦力和外星人10元/L的定價,以及尖叫、佳得樂等品牌8元/L以上的價格,「補水啦」以7.21元/L殺入市場,顯著低於競品。同時,憑藉強大的研發和渠道能力,東鵬將其精準佈局於健身房、體育館等運動補水場景,增長勢頭迅猛。
產品被吐槽 「糖分刺客」「難兌獎」
東鵬飲料、以及「第二增長曲線」——電解質飲料「補水啦」增長背後,是東鵬飲料在營銷上的重金投入。
公司通過平面廣告、電梯屏、公交車身以及影視劇植入等全方位推廣,突出「快速補充電解質」功能,同時與青年演員於適合作宣傳代言。
此外,東鵬飲料還與國家級電視臺和地方衛視合作,高頻播放「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的廣告語。公司還利用梯媒投放、地鐵包站和亞運會讚助等方式,強化「民族品牌」形象,並連續兩年讚助王者榮耀職業聯賽與RNG戰隊,深度覆蓋多個消費場景。

圖源:罐頭圖庫
然而,這種高密度的推廣導致公司銷售費用不斷攀升。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經銷及銷售費用累計77.68億元。
具體看,2022至2024年,公司經銷及銷售費用由14.49億元攀升至26.81億元,不過佔總營收的比例則從17.1%微降至16.9%。2025年上半年,該費用為16.82億元,佔比已降至15.7%。
為刺激消費,東鵬飲料推出「掃碼贏紅包」「一元樂享」等促銷活動。前者是常規的換購模式,如瓶蓋內印有「一元樂享」,消費者可憑此瓶蓋再向商家支付1元換購一瓶新產品。後者則是「掃碼贏紅包」活動,驅使消費者在24小時之內完成復購。
據新媒體「尺度商業」報道,通過開瓶有獎方式,東鵬特飲不僅增強了消費者粘性,還能通過大數據反饋,精準瞭解到每天實際被消耗的飲料的瓶數,並據此提升產品力、制定渠道政策。

圖源:罐頭圖庫
2019年11月,東鵬飲料創始人林木勤曾公開表示,「到現在為止有1.17億個IP號掃過我的微信紅包」。
然而,這些活動卻引發了大量投訴。截至2025年10月10日,黑貓投訴 【下載黑貓投訴客戶端】平臺上針對東鵬飲料的投訴多達1223條,主要涉及兌獎無效、虛假宣傳和複雜的兌獎規則。
對於「一元樂享」,不少消費者投訴中獎瓶蓋商戶掃碼顯示無效,或商戶直接拒絕兌獎。
關於「掃碼贏紅包」活動,根據活動規則顯示,東鵬特飲瓶蓋內印有紅包二維碼,最高中獎金額達4元,但需要消費者在24小時之內購買第二瓶,才能將上一瓶中獎的紅包提現到賬。
消費者反映其規則複雜且存在問題。有用戶表示,購買第一瓶中得4元紅包後,40分鐘內購買第二瓶卻發現之前的中獎變為未中獎。
還有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表示,2024年11月24日購買了一瓶東鵬特飲,內蓋顯示中得4元紅包。第一瓶中獎後,根據提示需購買第二瓶掃碼才能覈銷4元紅包。結果第二瓶開蓋無獎碼,掃碼也無法覈銷,甚至需回到第一瓶的掃碼頁面重新操作。最終仍提示中獎碼已使用,只有再買第三瓶才能覈銷。用戶直指東鵬飲料此舉為「惡意營銷」。

圖源:黑貓投訴
北京商事糾紛領域律師翟天航表示,如果商家未按所公佈的獎項宣傳去進行兌獎,或兌換數量遠少於有獎銷售前所承諾的獎品數量、中獎概率,則構成虛假宣傳,對消費者造成誤導,情節嚴重的甚至構成欺詐。
此外,東鵬特飲還被指是「糖分刺客」。2024年9月2日,《消費者報道》向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送檢了12款功能飲料,檢測結果顯示,雀巢、日加滿牌、魔爪3款飲料屬於「低糖」;力保健、東鵬特飲、紅牛等8款均屬「高糖」。
其中含糖量最高的是東鵬特飲,每瓶(500mL)含糖量最高(66.5g),喝一瓶相當於攝入14.6顆方糖(每顆方糖以4.54g糖計),被網友貼上「糖分刺客」標籤。
對此,東鵬特飲回覆稱:「配方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已經過國家相關部門的評價和批准,同時,我司產品標籤中明確,建議每日一瓶。」
但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研究數據建議,我國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的攝入量最好在25g以內,最高不要超過50g。

圖源:罐頭圖庫
與此同時,東鵬特飲的牛磺酸含量也明顯低於主要競爭對手。作為抗疲勞的關鍵成分,牛磺酸是功能飲料的核心之一,但東鵬每100g僅含53.2mg,不到紅牛的三分之一。
對於牛磺酸含量較低的問題,東鵬飲料回覆表示:「東鵬特飲維生素功能飲料產品技術要求中,牛磺酸含量要求為40-60mg/100mL,我司產品在生產過程監控、出廠檢驗、送外部第三方法定檢驗機構檢驗中,牛磺酸含量均符合國家保健食品技術要求。」
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在健康意識日益增強的今天,東鵬飲料通過高強度廣告和複雜促銷迅速搶佔市場,但在健康屬性和營銷方式上的問題也逐漸暴露。
誰與林氏家族共享資本盛宴?
伴隨着公司市值攀升,東鵬飲料背後的林氏家族也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

圖源:罐頭圖庫
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要股東包括林木勤、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林木港、林戴欽、鯤鵬投資、莊建恩與林煜鵬,持股比例分別為49.74%、9.9%、5.22%、5.22%、5.06%、5.06%及5.06%。此外,蔡運生、陳海明及加華資本旗下的君正投資分別持股1.91%、1%與1%。
值得關注的是股東之間緊密的親緣關係:林木勤與林木港為兄弟,林戴欽為林木勤侄子,鯤鵬投資的實際控制人林煜鵬則為林木勤之子。鯤鵬投資的有限合夥人陳煥明與股東陳海明,均為林木勤妻子陳惠玲的兄弟。
2023年5月27日,東鵬飲料迎來大規模限售股解禁。僅僅三天後,包括鯤鵬投資、蔡運生等在內的13名股東及董監高便公佈減持計劃,擬通過集中競價與大宗交易方式,在2023年6月20日至12月17日期間合計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8.94%。
據新媒體「向善財經」統計,若以2023年5月30日收盤價119.29元/股估算,林木勤家族此次減持可套現約44.45億元。而由於實際減持起始日6月20日的股價已升至132.32元/股,高於參考價,實際套現規模可能進一步擴大。

圖源:wind
股東減持的步伐此後仍在延續。
2025年2月,鯤鵬投資因自身資金需求計劃減持不超過716.9萬股,按2025年10月10日的股價計算,預計套現約22億元。與此同時,原第一大股東君正投資自2022年起多次減持,累計套現約33.71億元,其公開說明原因為「自身資金需求」。蔡運生、陳海明、陳義敏等其他股東也先後減持,分別套現約1707萬元、2161萬元和457萬元。
除減持獲利外,東鵬飲料也通過持續派息回饋股東。據Wind數據,公司自2021年上市以來累計實施7次現金派息,總額達66億元。按林木勤的持股比例估算,其在四年間通過派息獲得約32.83億元。

圖源:wind
繼A股減持後,東鵬飲料繼而尋求港股上市,據「IPO聚焦」報道稱,此次公司計劃募資約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1.23億元),主要投向海外擴張與研發。
伴隨公司市值增長與多輪資本運作,林木勤家族財富顯著提升。在《2024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林木勤及家族以6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90億元)財富上榜,成為新一代「廣東汕尾首富」。
若此番港股上市順利,林氏家族與鯤鵬投資、君正投資等機構有望迎來新一輪的資本盛宴。
你喝過東鵬特飲嗎?口感如何?
責任編輯:楊紅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