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醫藥賣掉130億資產,但短債缺口仍超96億

阿爾法工場研究院
10/10

導語:2021至2025年,復星醫藥通過系統性資產剝離回籠資金超130億元,但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短期債務約226.46億元,償債缺口仍高達96.87億元。

近日,復星醫藥公告,控股子公司復星醫藥產業宣佈擬通過專項基金轉讓上海克隆100%股權及債權,交易對價不超過12.56億元。

戰略調整與資金缺口

標的資產為上海市徐彙區宜山路1289號工業用地及地上建築,宗地面積19,944平方米,建築面積45,238.55平方米。

標的資產緊鄰漕河涇開發區,雙地鐵交匯,周邊地價較2015年已翻倍。漕河涇開發區是上海科創中心六大承載區之一,具備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出口加工區三重身份,產業基礎雄厚,匯聚3600餘家高科技企業、80餘家世界500強。

網易20258月地產分析,該區域工業用地改造潛力巨大,外資生命科學企業可能可以通過收購成熟園區加速本土化佈局。多家跨國藥企近年來在華加碼投資,如:阿斯利康在北京設立25億美元研發中心;禮來在蘇州擴建15億元基地;丹納赫飛利浦、參天、碩騰等企業在蘇州、上海等地持續增資建設研發與製造基地。

外資生命科學企業正通過收購成熟園區、本土化生產、設立研發中心等方式加速佈局中國市場此次接盤方雖未官宣,但市場傳聞指向某跨國藥企——其計劃將基地改造為「研發+高端診所」國際醫療中心。

交易採用LP出資+資產轉讓」雙階段模式:先由復星醫藥產業聯合弘毅天津、中匯人壽設立專項基金(持股9.98%),再向基金轉讓資產,交易完成後仍保留部分物業租賃權。

據復星醫藥2025年中報,公司短期債務高達226.46億元,貨幣資金僅129.59億元,短期償債缺口達96.87億元。

非核心資產持續退出

此番資產處置並非孤例。

為填補資金缺口,據復星醫藥公告及權威財經媒體披露,20212025年,復星醫藥通過系統性資產剝離回籠資金超130億元,核心目標聚焦「非戰略非核心資產退出」與「創新藥+高值器械」雙輪驅動轉型。

2021年關鍵動作:轉讓亞能生物29.02%股權及金石醫檢所100%股權(對價15.96億元)、佛山禪曦100%股權(5.5億元)、台州浙東醫養投資75%股權(5.53億元)、天津藥業25.0011%股權(14.32億元),累計回籠41.32億元。此輪剝離直指高負債與商譽風險——2020年商譽達86.77億元,佔淨資產18.8%,債務總額377.02億元。

2023-2024年加速瘦身:2023年轉讓Unicorn II股權(1.24億美元);2024年徹底退出和睦家醫療(1.24億美元),處置Gland Pharma 6.01%股份(2.11億美元),並剝離重慶國渝健康等6家子公司,回籠資金近30億元。同期資產負債率從2023年底50.1%降至48.98%,但短期借款激增至187.1億元,財務費用同比增12.82%11.11億元。

2025年持續優化:上半年簽約處置項目超20億元,包括上海克隆資產重組及和睦家剩餘股權。截至20256月,短期債務226.46億元,貨幣資金129.59億元,通過資產處置與經營現金流(21.34億元)緩解壓力。

所得款項將定向投入創新藥研發——2022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累計199.6億元,創新藥收入43億元(佔製藥板塊14.26%),但扣非淨利潤同比下降23.39%顯示核心業務承壓。

復星醫藥強調「非核心資產持續退出」策略,但需平衡研發投入與現金流安全——2025年上半年財務費用6.4億元佔扣非淨利潤三分之二,創上市以來新高。

#復星 #醫藥 #生物科技 #債務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