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王勇 編輯/趙乾坤】
歐洲《現代外交》、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等多家外媒報道稱,中國為期8天的假期極大地激發了民衆的出行熱情,國內旅遊人數持續攀升。中國鐵路、民航等交通運輸部門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為旅客打造高品質旅行體驗,重新定義了旅行新範式。
報道提到,假期出行熱度是衡量消費者信心的重要指標。在全球經濟整體疲軟的背景下,中國節日期間的出行熱潮不僅展現了國內消費潛力的持續釋放,還為旅遊、住宿、餐飲等衆多領域注入了新的增長動力。
據攜程、同程、馬蜂窩、途牛等多家在線旅遊平臺提供給觀察者網的數據,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全國多地積極創新文旅場景,滿足遊客多元且個性化消費需求,巧妙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的旅遊產品,讓遊客在賞美景、品美食、看演出中深度體驗當地文化魅力。那麼,在文旅市場人氣「爆棚」的背後,人們的旅遊消費呈現哪些變化和亮點?
車輪上的國慶,自駕成旅遊出行絕對主力
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國慶中秋8天假日,全國國內出遊8.88億人次,較2024年國慶節假日7天增加1.23億人次,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均呈現日均同比增長的趨勢。
據交通運輸部消息,2025年國慶期間(10.01-10.08)累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24.32億人次,創歷史新高,日均3.04億人次,日均同比(2024年國慶假期7天日均,下同)增長6.2%。鐵路客運量累計預計超1.5億人次,日均同比增長2.6%;累計公路人員流動量預計超2.2億人次,日均同比增長6.5%;累計水路客運量預計1167萬人次,日均同比增長4.2%;累計民航客運量預計1917萬人次,日均同比增長3.4%。

其中,自駕是旅遊出行的絕對主力。交通運輸部的數據顯示,2025年國慶期間跨地級市流動的人口(不含市內人口流動)公路、鐵路、民航三種運輸方式中,公路運輸佔比80.2%、鐵路佔比16.5%、民航佔比3.3%,受益於高速免費政策,公路運輸佔比相較於暑運提升明顯。
根據途牛提供觀察者網的數據,假期期間,境內自駕遊、自由行佔比超七成,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重點城市羣的自駕遊熱度尤為旺盛。其中,上海、廣州、北京、南京、杭州、天津、成都、長沙、青島、蘇州等目的地吸引了更多自駕遊用戶的青睞。
四川九寨溝景區提供給觀察者網的數據顯示,九寨溝景區假期8天接待遊客30.57萬人次,同比增長24.39%。國慶假期九綿高速(成都至九寨溝)全線通車,成都到九寨溝僅需4個小時,綿陽至九寨溝僅需3小時左右。交通的便利激發了九寨溝、黃龍、若爾蓋一線跨區域自駕遊的熱度,僅在九寨溝縣,當地酒店、民宿平均入住率上升到80%以上,遊客諮詢量增長近2倍,自駕遊比例明顯上升。
全球自駕遊平臺租租車提供給觀察者網的數據顯示,8天假期國內自駕遊需求同比增長6.7%,西部與東北地區成為中長線自駕出行熱門選擇,人均租車花費增長超2成,用車平均時間同比增長近1天;出境自駕遊需求同比增長11.6%,歐洲、亞洲及非洲多國租車需求同比顯著上升,自駕遊平均用車時間同比增長7%。
包車旅行是秉持「省更多力、看更多風景」理念遊客的選擇。根據攜程提供給觀察者網的數據,這個假期不少遊客選擇包車遊。在境內,北京包車遊假期訂單同比增長75%,四川阿壩等風景勝地包車訂單增長翻倍;此外,湖北恩施包車遊訂單增長3倍、山西運城包車遊訂單增長57%。
出境包車遊呈現深度化趨勢,整體訂單量同比增長超120%。其中日本市場總包車訂單交易量增長180%,斯里蘭卡市場包車訂單交易量同比增幅超300%。
多目的地「串游」,縣域與城鄉逆襲的機會來了?
飛豬提供給觀察者網的數據顯示,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旅行者多目的地「串游」趨勢明顯。長途旅行時,飛機+高鐵+自駕等交通方式相結合成為新特色,此交通工具類商品人均預訂量同比去年提升5%。

觀察者網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魏翔對觀察者網表示,我國交通出行的便利性使得大家可以選擇多種方式進行交通銜接,既節約了出行成本又能遊覽多個目的地,這種串接帶來了旅遊市場產品的多樣化,也使旅遊企業能夠多方聯動,進一步促使旅遊業的發展和利潤率的提升。
在魏翔看來,飛機+高鐵+自駕的旅行方式在近三五年內可能會成為新常態,但是不會是一個長久的常態。「宏觀來看,這與我國休假制度密切相關,目前長途旅行必須依賴公共假日,這為交通串游式旅行提供了制度性基礎。」
「此外,我國旅遊業態正處於從觀光游到休閒度假遊的轉變過程中,儘管今年的數據顯示長途和短途的用車量在增加,但是我們很難由此判斷說遊客更傾向於深度遊了。我們可以認為現在人們更追求交通出行的速度和舒適度的平衡,而這恰恰是從觀光需求到休閒需求進階過程中一個常見狀態。」 魏翔說,如果有一天休閒度假遊開始井噴式發展,成為人們常態化需求時,「串游」這種需求可能反而會下降。
魏翔同時表示,當前的飛機+高鐵+自駕的旅行方式也為縣域、城鄉之間旅遊目的地帶來了新的思考和發展機會;同時也會進一步促進城市更新和基礎建設,比如京津冀區域內新的高鐵建設也越來越強調飛機、高鐵、城鐵各個站點的集聚和立體化,而目前旅行市場出現的飛機、高鐵、自駕等交通串聯形式,為未來的城市更新和交通建設提供更多想象空間和發展空間。
年輕人搭帳篷過夜,「整頓酒店業」
今年國慶假期期間,國內酒店價格暴漲,一些酒店房間價格比平時貴出10倍甚至更多。一項網絡調查顯示,39.7%的消費者認為「無法接受,商家這是趁火打劫」,44%的人表示「可以理解,但漲幅過於離譜」。
不過,這屆遊客也沒「慣着」衆多漲價的酒店,假期期間,多地網友曬出當地遊客路邊搭帳篷過夜的視頻。

相關信息顯示,在湖北武漢龜山腳下,衆多遊客在路邊、公園搭起成排帳篷。有遊客表示,「買個帳篷才100多,住個酒店卻要1000多,晚上就幾個小時而已,沒必要花冤枉錢!」
在青海大柴旦,很多遊客直接把車當「移動旅館」,帶着鍋碗瓢盆喫住都在車裏,還有人直接在戈壁灘搭帳篷露營。
「今年假期遊許多地方景區白天人潮洶湧,而當地酒店晚上卻大量空置,但是公園、路邊卻支滿了帳篷,這種現象此前確實不常見,說明現在年輕一代遊客正在對旅遊品質進行重新定義,他們不再追求‘到此一遊’,而是注重旅行的實際體驗感。」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張波對觀察者網表示。
張波認為,旅行過程中,面對貴得離譜的酒店,搭帳篷過夜無疑對酒店坐地起價的「反抗」。從經濟層面來看,人們選擇搭帳篷而非住酒店,很大程度上是出於成本的考量。但這種理性的消費選擇,也體現了人們對旅遊的巧妙規劃,從而獲得更豐富的旅遊體驗。
「在目的地街頭搭帳篷過夜遠比住高價酒店更讓人記憶深刻,畢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享受假期,才能真正獲得旅行的快樂。」 張波說,當然,從行業層面來看,年輕人搭帳篷過夜的現象也給酒店住宿業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間,比如面對長假如何調整經營策略、如何在消費趨勢中找到新的增長點等。年輕人 「整頓酒店行業」的行為,或許將成為酒店行業變革的催化劑,推動行業向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跨境支付火熱,國慶消費的新亮點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的數據,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國內出遊總花費8090.06億元,較2024年國慶節假日7天增加1081.89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10月9日發佈的數據顯示,假期期間銀聯、網聯共處理支付交易415.52億筆,較去年國慶節假期增加95.23億筆;處理支付交易金額13.26萬億元,較去年國慶節假期增加1.86萬億元。
其中,遊客跨境支付的火熱成為雙節長假的亮點。在出境遊帶動跨境支付筆數增長的同時,免籤政策、退稅便利以及移動支付服務,讓越來越多外國遊客開啓了中國遊。
隨着我國免籤、退稅等功能不斷優化升級,從「掃一下」到「碰一下」,移動支付成為來華外籍遊客深度體驗中國的新工具。

北京商報
支付寶數據顯示,今年假期前5天,全球入境遊客用支付寶消費金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近 40%,外國遊客使用「支付寶碰一下」消費金額同比增長500%。其中,餐飲、旅遊、線下零售、交通出行是入境遊客熱門消費的行業。
入境遊客用支付寶在零售品牌支付的金額較去年同期增長超200%。國際遊客來華最愛用手機「買買買」的城市前10名分別是廣州、上海、深圳、北京、金華、珠海、佛山、杭州、蘇州、東莞。
此外,假期前5日,微信小程序日均訪問的入境遊用戶同比增長超60%,跨境支付筆數同比上升21%。此前暑期的數據顯示,境外用戶通過國際銀行卡綁定微信支付,在中國境內進行消費筆數對比去年大幅增長,重慶、成都消費筆數對比去年翻了一番。
同時,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地的對華免籤政策影響,微信支付在韓國的交易筆數增長46%,在新加坡交易筆數增長32%。在馬來西亞,通過當地支付網絡PayNet完成的微信支付筆數、金額雙雙同比增長超3倍。在日本,微信支付同比增幅超過25%,新西蘭的微信支付筆數同比增長131%,意大利同比翻了一番。
微信小程序在旅遊業、餐飲行業交易筆數分別同比增長超50%、30%。中國遊客通過境外中小商戶小程序的日均交易金額規模,同比增長超70%。
支付寶數據顯示,每2個出境遊客中,就有1個在用支付寶。中國遊客出國使用支付寶消費總金額排名TOP 5的國家依次為: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而消費金額增速最快的「黑馬國家」排行榜中,希臘、老撾、尼泊爾、葡萄牙、土耳其躍居前五位。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