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OS 6,系統即世界|硬哲學

愛範兒
10/10

愛範兒關注「明日產品」,硬哲學欄目試圖剝離技術和參數的外衣,探求產品設計中人性的本源。

「真正認真對待軟件的人,就應該自己做硬件」,圖靈獎獲得者亞倫·凱 (Alan Kay) 曾如是說。

這句話在當時是對軟件思維的一種挑戰——它要求開發者跨越邊界,理解硬件的底層邏輯。凱本人在圖形界面、面向對象編程等領域的開創性工作,深刻影響了後來的計算設備形態。但他留下的這句名言,並不是在談技術本身,而是在提醒人們:軟件的創造,離不開對承載它的硬件的深刻理解與掌控。

亞倫·凱 圖|Aleksandra Szpunar / Netguru

半個世紀之後,凱的觀點幾乎已成為常識。但如果我們做個思想實驗,把這句話反轉一下呢?「真正認真對待硬件的人,就應該自己做軟件」。

軟件與硬件,從來都是相互映照的兩面。讓人喜歡一款硬件的,往往不是它的參數或材質,而是那層賦予它連貫體驗與生命感的軟件。

然而,在智能設備硬件性能不斷躍升的今天,真正投入心力打磨軟件體驗的廠商卻並不多見。缺少結構緊密、體驗優雅的軟件,再出色的硬件也難以充分展現潛能。最終,它可能只是性能出衆的零件集合,而不是一個有靈魂的整體。

四十多年後,有一家公司依然在踐行亞倫·凱的理念——vivo。它持續思考着軟硬件結合的邊界與方式,而 OriginOS 6,正是這一思考的最新成果。

在 OriginOS 6 上,vivo 嘗試以操作系統為媒介,讓設備與用戶之間的關係更接近「真實世界」。光線會隨環境而變,圖標墜入桌面會泛起細微的漣漪,界面元素似乎擁有呼吸的節奏。Android 與 iOS 這兩種系統,在這裏並非模仿或拼貼,而是獲得了一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交融。

如果說 vivo 智能手機是「地球」,那麼 OriginOS 6 便是孕育其上的有機世界。它並非為了炫技,而是在嘗試回答一個更有趣的問題:當軟件被賦予生命感時,硬件是否也能因此變得更有人性?

光影:給系統加上物理法則

Let there be light.

OriginOS 6 最顯著的變化,是光進入了系統。不是比喻意義上的「光明」,而是真實可感的光線——環境光、彌散光、邊緣光——兼具交互設計意圖與視覺審美的綜合表現。

系統控件因此更具通透感,按鈕按下的瞬間會閃過一道細微的微光。輸入鎖屏密碼時,數字鍵被瞬時點亮,那種明滅之間的反饋,讓操作更有觸感。一些重要控件,例如鬧鐘設定按鈕,也在底部融入了彌散光效,以輕柔的方式暗示其在界面中的層級與重要性。

一些系統控件,如「浮動動作按鈕」(FAB) 的浮動控件感更強,且呈現彌散光效,向周圍界面暈染

更巧妙的是,對「陀螺儀」這一早已習以為常的元器件,OriginOS 6 做出了新的利用:在不同界面中,隨着手機輕輕擺動,螢幕會呈現出細微的明暗變化,彷彿光線也隨視角而轉。

在真實世界裏,光的入射角決定了物體的質感。OriginOS 6 將這種物理規律引入螢幕世界,讓圖標、卡片和控件獲得了厚度、層級與光感,成為具有真實存在感的「物體」。

隨着手機轉動,界面元素周圍的光效入射角度發生變化,呈現出光影流轉的視覺感受

最能體現這一點的,是全新的鎖屏主題「趣味光柵」。

設定最多四張照片作為光柵壁紙後,左右搖晃手機,畫面會隨角度變化而流動——像小時候收藏的光柵卡片,從不同方向能看到不同圖案。靜態圖片、Live Photo、視頻等都可轉化為互動壁紙。

我用相機的 AI 換天功能,生成同一場景下午後、傍晚、夜間的三個「版本」,設定為光柵壁紙。每當我輕輕轉動手機,光影流轉,彷彿時間在掌中緩緩移動。那不是炫技,而是一種把傳感器數據轉化為感知樂趣的嘗試:螢幕裏的世界,真的動了起來。

有了光之後,是空間。

OriginOS 6 在界面層級之間加入了漸進式模糊,讓螢幕有了縱深感。下拉通知中心或右滑進入負一屏時,背景會自然虛化,焦點始終停留在當前操作上。清晰與朦朧之間的差異,讓系統能更直觀地區分內容與背景、主與次。

vivo 還重新設計了通知欄的堆疊方式,讓來自同一應用的消息以層疊形式歸攏,重要內容浮現,次要信息收束。新的控制中心將快捷開關與通知內容合併,減少層級切換,使操作路徑更自然。

每一界面層級浮現時,都會為下一層級帶來模糊效果,謂之「漸進式模糊」

這些變化的底層邏輯,是一種對系統空間語言的重新定義——「空間體系 2.0」。過去的觸屏界面多以灰階與色彩來表達層級,而今天的硬件算力足以讓界面擁有真實的光影、深度與材質。

當用戶與系統交互時,螢幕中的元素不再是靜態貼圖,而是有厚度、有呼吸的對象。縱深、模糊與光影共同構成了新的空間規則,也讓扁平化設計走向更立體的方向。

到頭來,真實世界從不是光滑的二維界面。光線、層次、反射——這些自然法則在螢幕上重生的方式,不應是簡單模擬,而是要找到「和而不同」的平衡:手指觸碰即有反應,光線與角度自然呼應。

手指按下去,光亮起來;手機傾斜,畫面隨之流動;不重要的內容可以被堆疊、在需要時展開——這便是「系統即世界」的第一層含義:用戶不再操作一個系統,而是在與一個世界互動。

交互:讓界面可以韻律呼吸

系統有了基礎的物理法則,也需要生命的節奏。真正的流暢並不只是「快」,而是「對」。

系統在動效優化上選擇了「絲滑輕盈,自然舒適」的方向。每一次操作都符合現實世界的運動規律——有慣性、有回彈、有停頓。全局彈簧動效是其基礎:撥動開關、拖動音量條、下拉刷新,界面都會「過沖」一點再回彈,像拉伸後的彈簧。

拖動桌面圖標時的漣漪效果尤其有趣:圖標落下後,周圍圖標微微外擴再回收,像是石子入水。漣漪範圍不大,卻讓桌面有了生氣。

圖標拖拽的「漣漪」動效

這種「活性」延續自前代 OriginOS 的原子組件體系。現在,它被進一步擴展至全局,從指紋解鎖、充電動畫到窗口切換,都遵循同樣的動態規律。界面不再是固態的平面,而像液體一樣流動。

動效的統一性也更強。打開或退出應用時,圖標與窗口會順勢放大、縮小、歸位,動作起終點清晰對應,像從書架抽出一本書再放回原位。

比如在 OriginOS 6 上重新設計的原子島收起展開效果,vivo 的設計理念是採用「幀形變」技術對界面元素的形態進行有機轉換,從而表達出元素之間的邏輯關聯。並且,物理法則的邏輯同樣得到連續,元素之間的拉絲、融合、滴落等形變效果模擬出真實的物理連接。

原子島展開、收回的動效,在 OriginOS 6 上通過「幀形變」技術重新設計

而我覺得在界面交互上最體現設計團隊用意的,莫過於小窗旋轉效果。在 OriginOS 6 上,當手機當前處在同屏小窗/畫中畫模式下,切換橫屏豎屏,小窗獲得了一個自然移動的動效。

背後,這一新設計利用了視覺連續性原理,通過強調空間連貫性來消除視覺焦點的「斷層」,幫助用戶保持聚焦,顯著提高沉浸感。

當開啓小窗並旋轉螢幕時,小窗動效會遵循設備旋轉的方向

底層的「藍河流暢引擎」和「超覈計算」系統負責協調這一切,使視覺流暢與算力分配達成平衡。但這些技術存在於「無形」——用戶不需理解它,只需感受到動作的呼吸感:滑動的阻尼、切換的節奏、回彈的柔韌。

OriginOS 6 在無數細節中讓系統變得更有「活性」。這些細節微小,卻在累積中構成生命感。流暢的體驗能夠觸發用戶潛在的愉悅舒適感——不是因為速度,而是因為節奏。

這是「系統即世界」的第二層含義:世界從不靜止,而是「活着」的。

連接:對友好生態打開邊界

一個世界如果只有自循環,終將走向封閉。

手機行業這些年的主旋律是「築高牆」。從系統功能,到配件連接,到充電協議,各家都在修築自己的生態,讓設備之間的壁壘越來越厚,iOS 與 Android 成了兩座平行宇宙,設備與設備之間形成孤島。生態內部的體驗順滑,而跨越邊界卻步步受限。

這種封閉策略自有商業邏輯,但用戶為此付出的代價也在增長——想要流暢體驗,就必須被鎖進單一生態,生活被技術的邊界切割得支離破碎。

但生態和生態之間從來不應該是絕緣的。在真實世界中,我們反而會看到物種之間的交融,催生新的生命。當 iOS 和 Android 不再「強行兼容」,而是真正有機融合,那會是怎樣一番圖景?

OriginOS 6 選擇了另一條路徑:拆掉部分牆,讓世界重新連通。

新版本的 vivo 互傳 app,讓此前所有同行所做的「生態破壁」努力都相形見絀。在 OriginOS 6 上,用戶可以直接訪問、編輯 iPhone 或 iPad 上的照片與視頻,修改後自動同步回去。文件不再只是「傳輸」,而是在兩個系統之間共享狀態。

在相冊應用中利用「跨端隨心編」技術,直接對 iPhone 本地照片進行編輯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文件互傳,而是讓兩個系統的數據層發生了交融。但其實所有的技術突破都不如帶來的便捷體驗更有說服力:你可以直接在一部 Android 手機上打開朋友的 iPhone 相冊,為 ta 修圖,無需額外應用或中轉步驟。

進一步的嘗試,是 OriginOS 6 引入的「搖一搖羣組分享」功能。

當多個用戶同時搖動手機,系統會自動創建一個共享羣組——無需登入賬號、無需數據流量。創建成功後,用戶可在相冊、互傳或文件管理界面中選擇任意數量的照片或視頻進行分享,實現無損、極速的大批量傳輸。

vivo 手機之間可直接拖拽至原子島發送;而跨系統的分享(如 iOS)則可通過安裝「互傳」應用實現同樣的效果。這種方式的意義不僅在速度或便捷,而在於它將分享重新變成了一種自然的動作:幾個人同處一地,輕輕一搖,設備之間就建立起短暫卻高效的連接。

雙系統打開互傳並「搖一搖」,即可快速建羣,無損收發文件

跨設備連接的終極形態,是 vivo 的 AI 助理「藍心小 V」可以對各種智能家居生態實現統一控制。傳統的智能家居體驗是碎片化的:米家的設備要打開米家 app,HomeKit 的設備要用蘋果「家庭」,其他品牌又各有各的入口。而 vivo 的 AI 助理「藍心小 V」能識別用戶的自然語言意圖,跨品牌控制家電設備。無論是小米的檯燈,還是飛利浦的燈泡,都能被同一句指令調度。

現實生活從不是單一生態的樣板間:你可能經常用 iPhone 來拍視頻,但用 Android 手機作為主力機;你的智能家居可能由兩三種不同的「全家桶」分別組成;你的電腦平板是蘋果,但汽車是小鵬……我們使用着不同品牌的設備,也更期待它們像一個整體協作。

按理來說,每個設備都應該主動為你服務,但在彼此封閉的生態下,要記住哪些設備能協同互聯,哪些不能,反而成了用戶的責任。

歸根結底,生活不該遷就技術,而是技術應該服務生活。然而在現實中,商業權衡往往凌駕於用戶體驗至上,用戶難免因為「生態站隊」而受到體驗和便利性的懲罰。

OriginOS 6 有着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觀」。這也是「系統即世界」第三層含義是:外部設備不應是敵人,而應成為可交互的鄰居——世界的價值不在孤島,而在連通。

這樣的未來如果想要顯化,覺悟不應該只屬於 vivo 一家。

意識:當系統開始理解、自生

世界有它的運行規則,也有自我修正的能力。

在 OriginOS 6 上,人工智能將扮演一個更大的「意識」載體,它不只是響應指令,而是理解上下文、串聯信息、記住習慣。系統因此從工具變為夥伴。

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升級後的全新「小V圈搜 2.0」。在此之前,移動操作系統更多基於截圖識別理解內容,而在 OriginOS 6 上,它能識別整屏內容,根據用戶圈選的文字或圖像做出判斷——地址會喚起導航,網購口令能直接跳轉,會議信息可一鍵添加日程。

這個交互邏輯的合理之處在於:它把搜索從一步獨立的操作,變成了與系統交互過程中的一種自然延伸。這就像是一個人在他的世界中不斷探索,在每一次互動的過程中完成需要的目標,學到新的知識。

小V圈搜 2.0 版,能夠根據螢幕上的內容智能推薦下一步操作

這是一種基於語境上下文的高級 AI 代理能力的體現,其實在前一代 OriginOS 5 那個無所不能的原子島上就有所體現。但 vivo 發現「一鍵上島」並沒有被充分利用,用戶可能更加習慣通過常規入口(例如電源鍵、長按底部指示條)喚起 AI 功能。於是在 OriginOS 6 上,vivo 繼續採取原子島和圈搜兩種交互方式齊頭並進的思路,確保在用戶最習慣的地方,AI 總是能夠準備好並迎接和理解他們。

這種理解能力,也被照片 AI 處理能力延伸到了 vivo 最引以為傲的影像層面。

對於 AI 消除這一早已不新鮮的能力, vivo 覺得還有潛力沒有被挖掘。在 OriginOS 6 上,首次實現了對於 Live Photo 的路人消除能力。系統會理解畫面元素的運動,以及背景的一致性;用戶只需圈選一次,AI 便能自動追蹤並生成純淨、且鮮活依舊的動態照片。

在 Live Photos 中智能消除路人和雜物

它還能學習用戶的美顏習慣,觀察並記錄每次手動調整美顏參數的偏好,逐漸理解「你人為的理想自己」是什麼樣子。幾次學習過後,美顏參數會自動匹配個人習慣,幾秒鐘就能替代長達 5-15分鐘的手動精修,而且還能識別好兄弟好閨蜜,都能獲得 ta 們的專屬美顏效果,真正做到「千人千面」。

在 vivo 看來,AI 不需要替你決定「怎樣好看」,而是應該更尊重和學習「你覺得怎樣好看」。

其它 OriginOS 6 上的 AI 功能,比如小 V 記憶知識庫、代接電話助手、文件智能重命名等等,都延續同一個邏輯:AI 的優勢不在於替代,而是在於學習,學習你的使用模式,然後幫助你減少手動操作的步驟和精力耗費。這些功能單獨看都不算革命性,但它們指出的方向不能更清晰:一個優秀的系統 AI 功能,不再被動等待指令,而是主動理解語境,並在合適的時候無縫嵌入。它的存在感輕微,卻能在恰當的時刻伸出援手,如飛鴻踏雪泥。

這是「系統即世界」的第四層含義:世界的意識不在喧譁中誕生,而在持續的自我改進中顯現。

在智能設備的漫長演化中,人們最終總會回到最質樸的問題:技術為何存在?

OriginOS 6 的答案是——讓系統更像世界。

它用光影與空間重構了視覺秩序,用動效賦予系統生命節奏,用連接打破邊界,用 AI 帶來自我理解的可能。和前一代系統相比,它並不追求驚豔式的革新,而是保持了一種穩健的延續性,並在細節裏讓「系統即世界」的理念更加堅實。

OriginOS 6 的使用體驗如果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流暢」:解鎖的起落有如呼吸, 界面之間井然有序的層次感,動效的連貫性,跨設備傳輸內容的「即拿即走」。這是一種「零思考成本」的秩序感——界面讓路於注意力,讓注意力讓路於意圖。

更重要的是,這套系統既不否認 iOS 的存在,也不盲從於「一切 iPhone 所做的都是對的」這一歪理。它所做的,是承認 iPhone 是個好手機,它的用戶值得爭取。vivo 選擇與之對話,而不是對立,更不是鏡像。

究其根本,一個世界不應該由一家廠商獨築。若想讓「系統即世界」成為行業的常態而非個例,軟硬件廠商需要共同向着開放的方向下注:減少無意義的差異化和封閉,允許並尊重跨生態的互通。唯有開放、互通與尊重,才能讓軟硬件共同構成一個有生命力的整體。

這也回應了亞倫·凱的那句話:真正的好系統,不只是運行在硬件上的軟件,而是一個自洽、有秩序、有鄰里的世界。

OriginOS 6 所指向的,是這樣的起點——一個從掌中出發、延展向更大世界的系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