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化賦能特色農業發展

甘肅日報
10/10

楊雪琴

數智技術正成為引領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2025年2月,甘肅省印發《甘肅省打造全國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先行基地行動方案》,推進六大工程,推動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向高產、集約、優質、綠色、智慧轉型升級。促進數智技術與現代寒旱特色農業深度融合,有利於破解寒旱農業資源約束、釋放特色產業潛能,助力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

構建寒旱適配型數字基礎設施體系。一是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地區5G、光纖寬帶建設,提高網絡覆蓋率和特色作物種植區信號強度;優先推動生產環節自動化和冷鏈物流數字化改造。二是加快新技術與寒旱專用設備精準研發。重點攻克抗逆育種、智慧節水、鹽鹼地改良、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研發耐低溫無人機電池、專用殘膜回收設備、防風沙田間監控攝像頭等關鍵設備,提升設備在極端氣候下的穩定性和精度。三是建立設備運維及共享機制。加速專用技術推廣應用,組建數字農機服務隊,配備專業技術人員,為農戶提供服務;建立設備共享平臺,整合縣域內智能農機資源,實現跨鄉鎮調度,提高設備利用率;推行設備租賃模式,降低農戶一次性投入壓力。

強化寒旱場景技術創新。一是構建寒旱農業信息協同平臺。打破部門間障礙,融合農業農村、商務、市場監管等部門及產業鏈主體數據,建立統一的寒旱農業數據庫,明確數據共享標準。推行數據採集下沉,打通生產、流通、銷售數據鏈路,實現田間監測數據、冷庫溫控數據、銷地市場數據實時互通,提升全鏈條追溯覆蓋率。二是開發寒旱場景智能模塊。建立「寒旱農業算法庫」,研發寒旱作物專屬算法模型,供經營主體免費使用。推動設備與寒旱場景深度適配,對引進的智能設備進行本地化改造認證,確保其兼容寒旱農業算法庫。三是建設寒旱農業數字孿生平臺。構建覆蓋「土壤—作物—氣象—水利」的數字孿生系統,實現灌溉調度、災害應對等模擬推演,開放應用程序編程(API)接口,允許合作社、企業接入自有數據,提升決策效率。

提升經營主體數字素養。一是提升經營主體技術採納能力。開展數字技能培訓,農戶培訓內容以智能手機操作、農業APP使用、農產品電商入門為主;合作社與家庭農場重點培訓智能設備實操、生產數據管理、農產品電商運營、供應鏈數字化等內容;涉農企業則聚焦全鏈數字協同,培訓農業大數據分析、產業鏈數字化管理等內容。二是強化數字技術實操能力。選拔掌握數字技能的種植能手、合作社帶頭人,通過傳幫帶模式,在田間現場教學。設立「數字農業實訓點」,組織經營主體現場演練,解決「學用脫節」問題。三是減少經營主體提升數字素養的阻力。簡化操作流程,開發方言適配型移動終端,設定拍照上傳、語音錄入等簡易數據採集方式,集成應急農技指南、冷鏈空位查詢、用工需求發佈等功能,降低農戶使用門檻。

完善資金與人才保障機制。一是優化資金投入結構。設立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智能灌溉、智慧農機、農業大數據平臺等關鍵領域;引導社會資本重點投資智慧農業產業園、數字農業雲平臺等建設,支持農業科技企業上市孖展,對投資數字農業的企業,給予企業所得稅優惠。創新金融支持模式,提供低息貸款支持智慧農業設備購置。二是加強寒旱數字人才培養。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基層農技人員種植技術和數字化應用能力;在高校開設寒旱數字農業相關專業,鼓勵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養基地,培養複合型人才。三是強化政策精準支持。優化財政補貼機制,根據不同地區寒旱農業特徵及不同經營主體,建立差異化支持政策和精準扶持專項。制定寒旱農業數據採集標準,統一土壤、氣象、作物生長數據格式,提升數據應用效率。加強政策實施效果評估,量化考覈指標,建立全週期監管與動態調整的政策優化體系。

作者單位:省社會科學院農業農村發展研究所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