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黃光裕佈局氫能,轉型突圍還是冒險豪賭?

家電圈網
10/10

摘要在商業的浪潮中,黃光裕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商業巨擘,在2025年9月一個月內兩次出手佈局氫能產業,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下文主要數據或觀點引用自:AI助手

在商業的浪潮中,黃光裕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商業巨擘,在2025年9月一個月內兩次出手佈局氫能產業,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這一系列動作,註冊資本達千萬元,彰顯出其加速轉型新能源領域的戰略野心,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傳統商業巨頭在時代變革中的掙扎與探索。

2025年9月10日,北京國美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註冊資本1000萬元。其股權結構中,由黃光裕控股的北京鵬潤投資有限公司持股80%,北京氫源芯能科技持股15%,北京氫和科技持股5%。僅僅過了19天,也就是9月29日,北京國美氫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又宣告成立,同樣註冊資本1000萬元,由北京國美氫能科技與鵬潤投資共同持股。

這兩家公司的業務範圍極為廣泛,均涉及儲能技術服務、新型膜材料銷售、新能源汽車銷售及租賃等,幾乎涵蓋了氫能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從制氫到儲氫,再到應用,國美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的氫能產業生態。這種短期內兩次大手筆的投資,無疑顯示了黃光裕押注氫能行業的堅定決心,他或許意圖通過能源轉型來重塑企業的競爭力,讓國美在新的賽道上重新崛起。

然而,黃光裕做出創立氫能公司的決定,多少有些令人意外。許多人對那個曾經馳騁家電零售的「國美時代」還記憶猶新,卻很難將他和身着實驗服站在氫燃料裝置旁的創業者形象聯繫起來。這種全面的佈局,有人認為是一種廣度,展現了國美在氫能領域的雄心壯志;但也有人質疑這是否是對行業理解的「撒網式」佈局,缺乏對核心技術的深入鑽研。

回顧國美零售的現狀,主業的持續惡化已是不可忽視的現實。2024年,國美零售營收僅4.74億元,與2022年174.44億元的巔峯時刻相比,幾乎被侵蝕殆盡。淨虧損更是觸目驚心,達到116.29億元,同比增加15.63%。數據彷彿一個無底的黑洞,吞噬掉了國美昔日的榮光。同時,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的公開裁定顯示,多家國美系子公司相繼步入清算程序,債務危機如影隨形,令整個體系瀕臨崩潰的邊緣。

在此之前,黃光裕也曾嘗試過多種自救方式,無論是直播電商、無人零售,還是汽車流通,但最終均止步於現實的壁壘。在主業不斷下滑、其他轉型嘗試又屢屢受挫的情況下,黃光裕將目光投向了氫能這一新興領域,這或許是他為了拯救國美而做出的無奈之舉。

站在氫能產業鏈的技術壁壘前,國美面臨着諸多挑戰。一方面,氫能呼應國家能源轉型戰略,被視為化石能源退出後的重要替代項。但目前國內綠氫項目的投運率卻尚未突破兩成,整個市場僅僅在調整前夜徘徊。另一方面,能源巨頭國家能源集團、隆基綠能等已構建出完整的上下游體系,不僅握有核心專利,還掌控着大規模的供應鏈。在氫能製備環節,高溫電解水制氫技術難度極高,生產安全性和能耗比常規制氫高出許多,這種工藝一般僅少數央企乃至全球龍頭企業具備工程化能力。由此帶來的技術門檻和資金需求,遠非家電領域可比。

國美自身的資金壓力如同一座巨大的冰山,壓在轉型的路途上。黃光裕早年「現金為王」的管理模式,在氫能領域幾乎無法複製。氫能產業是一個高投入、長週期的行業,從研發到生產,再到市場推廣,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國美目前深陷債務危機,資金鍊緊張,能否為氫能業務提供持續的資金投入,是一個巨大的疑問。

哪怕黃光裕有零售行業的供應鏈整合經驗,但在氫能產業內卻難以直接轉化為產品競爭力。氫燃料電池的核心材料如質子交換膜、電催化劑的研發週期長達十年以上,即便是技術成熟,也面臨批量化成本高企的問題。業內人士調侃「氫能不是資本的遊戲,更像是技術人的馬拉松」,這句話隱隱透露着焦慮,卻也道出了行業本質。在氫能領域,技術纔是核心競爭力,沒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很難在這個行業中立足。

過去幾年,黃光裕屢次在策略轉型時押下重注。直播電商的火爆曾令國美股價短暫回升,無人零售概念店卻最終歸於沉寂。如今,他將目光投向氫能,外界的反應不再僅僅侷限於傳統資本邏輯的得失,而是帶着一層更深的產業審視。氫能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沒有核心技術的支撐,很難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國美在氫能領域的技術積累相對薄弱,能否在短時間內突破技術瓶頸,是一個未知數。

在一間實驗室的走廊裏,工程師將氫傳感器的數據調試至小數點後兩位。白熾燈下的空氣微微溼冷,桌面上攤着研發手冊和一份未完成的成本測算報告。這或許就是國美氫能當下的真實寫照,起步階段充滿了諸多現實挑戰。

黃光裕的氫能佈局,是一場充滿未知的冒險。它既有可能成為國美轉型的突破口,讓國美在新能源領域重新煥發生機;也有可能因為技術瓶頸、資金壓力等問題而功虧一簣。就像那些永不休止的創業賽道一樣,有些故事,只等時間為它收尾。我們只能拭目以待,看黃光裕能否在這場氫能豪賭中,帶領國美走出困境,創造新的輝煌。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