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硬折扣」超市火了

新華網
10/11

新華網財經觀察丨線下「硬折扣」超市火了

「十一」假期期間,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區的王阿姨發現小區附近新開了一家折扣超市。她常買的牛奶比網購還便宜,生產日期也很新鮮;貨架上的雞蛋、果蔬價格更是親民,讓她忍不住多買了幾樣。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這類主打平價的超市正更多出現在街頭巷尾。它們不同於傳統超市階段性的「特價促銷」,也區別於依賴臨期、尾貨的「軟折扣」,而是通過重構供應鏈、壓縮中間環節、優化運營效率,實現「天天低價」的「硬折扣」。

1

誰在入局?

互聯網企業的加入,讓「硬折扣」業態熱度持續攀升。9月30日,阿里系盒馬旗下平價社區超市「超盒算NB」迎來新一輪開店潮,13家門店同日亮相,截至9月末,門店總數已接近330家。同一天,美團旗下硬折扣品牌「快樂猴」在杭州開出第3家門店,單店商品約1200種,其中自有品牌超過300種。京東旗下的京東折扣超市則走「大店+多品類」路線,其位於河北涿州的單店營業面積達5000平方米,商品數量超過5000種,主打家庭一站式採購。9月25日,河北固安的京東折扣超市開門迎客,這是京東自8月以來在全國開出的第6家門店。

9月26日,北京某「硬折扣」超市與電商平臺的同品牌、同規格牛奶價格對比圖。(陳凱茵 製作)

區域商超也在加速轉型。物美在北京已開出8家「物美超值」門店,單店商品控制在1300種以內,其中六成以上為自有品牌。9月26日,中百集團(維權)在湖北武漢及黃石等核心區域同時開出51家「硬折扣」店,單店商品數量由3000多種縮減至約1400種,整體降價幅度達20%。

事實上,「硬折扣」在海外一些地方並不是新鮮事物,例如德國零售品牌奧樂齊(ALDI)早在1913年創立,運營已超百年。2019年進入中國市場後,奧樂齊在上海、江蘇等地佈局,截至今年已開出77家門店。

在部分地區,「硬折扣」超市品牌也逐步形成規模。湖南品牌樂爾樂自2011年創立以來,門店數已突破千家;起源於天津的「愛折扣」在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開出約50家門店;深耕重慶市場的「條碼批發部」則已佈局約200家門店。

2

為何火了?

18.9元一盒的進口冰鮮三文魚,16.9元一隻的奧爾良烤雞,16.9元一公斤的西梅還附帶甜度檢測……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的「快樂猴」超市貨架前,來選購商品的消費者絡繹不絕。

消費者的需求正在悄然轉變。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調查顯示,2025年「性價比」依然位居關注榜首,但「高品質」的關注度增幅更快,消費正從「性價比」向「質價比」升級。

消費關注重點分佈(

圖表來源: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5年度「共築滿意消費」消費維權 【下載黑貓投訴客戶端】年主題調查報告)

「‘硬折扣’超市的走熱,本質上契合了消費者對‘質價比’的需求。」艾媒諮詢首席分析師張毅指出。

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創建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李鳴濤認為,「‘硬折扣’超市的出現解決了兩大消費痛點:一是消費者能夠在一個門店內買到低價且品質有保障的日常消費品;二是購物時可以直接感知商品,從而彌補線上消費體驗的不足。」

競爭壓力同樣在促使企業尋找新的出路。受訪專家表示,傳統商超正面臨多重挑戰:租金、人力成本不斷上漲,線上電商和社區團購分流嚴重,毛利率觸頂等壓力顯現。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數據顯示,2024年超市Top100企業銷售規模約9000億元,同比僅增長0.3%,而門店總數減少2750家,降幅達9.8%。「硬折扣」超市成為一些傳統商超尋求突圍的一條路徑。

10月7日,北京某「硬折扣」超市內,顧客在自助機結賬。新華網記者 陳凱茵 攝

李鳴濤認為,對於電商平臺而言,在線上流量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尋找增量市場已成為必然選擇,其中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拓展線下新增用戶是重要方向。

「佈局‘硬折扣’超市,可以藉助電商平臺的品牌背書增強消費者信任,同時利用其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和自有品牌優勢提升供給能力。更重要的是,還能形成線下流量反哺線上的附加價值。」李鳴濤說。

3

何以低價?

「硬折扣」商品之所以能賣出低價,並非壓縮了生產成本,而是在營銷、流通等環節大幅「瘦身」。

受訪專家表示,「硬折扣」的低價源於對供應鏈、商品結構和運營模式的系統性重構。

10月7日,北京某「硬折扣」超市內,顧客正在選購商品。新華網記者 陳凱茵 攝

在供應鏈環節,「硬折扣」商店通常通過源頭直採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採購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張毅認為,「硬折扣」整體上是「深度參與上游,從商品開發甚至生產就介入,傳統經銷商和大量營銷費用幾乎都省掉,因此能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實現低價不低質」。

在商品結構上,「硬折扣」超市普遍採用精簡SKU(庫存控制的最小可用單位,通常指一款商品)的策略,相較於傳統大賣場動輒上萬個的SKU,其單店SKU通常控制在1000~2000個之間。李鳴濤表示:「有限的SKU帶來更大的採購量,從而形成價格優勢。同時在選址、裝修、人員配備等方面壓縮運營成本,整體效率更高。」

9月23日,北京某「硬折扣」超市內的自營品牌商品。新華網記者 閆雨昕 攝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不少「硬折扣」超市均推出了自有品牌。李鳴濤認為,加大自有品牌商品比例,企業能夠直接掌控上游供應鏈,減少中間環節,「從原料、生產到定價都能優化,不僅提升效率,也提高利潤率。」

有受訪專家指出,儘管「硬折扣」發展勢頭強勁,但在快速擴張過程中,供應鏈穩定性、品質一致性及同質化等問題也隨之而來。能否突破這些瓶頸,將決定其能否從「短期風口」轉向「長期主流」。

張毅則對該業態持樂觀態度。他認為,「硬折扣」具有強大的潛在生命力,將吸引更多企業進入,推動零售行業發展。「未來‘硬折扣’有望成為零售的新主流業態,但前提是解決供應鏈管理、品質監管及創新等問題。」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