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前中國首富精心構築的海外資產「保險箱」被擊穿,「信託若淪為欺詐債權人的工具,隔離功能將徹底失效」。
2025年9月16日上午10時,香港高等法院重錘落下,法官高浩文當庭宣讀判決:授權清盤人全面接管許家印名下所有資產,包括全額凍結其藏於美國特拉華州為子女設立的23億美元離岸信託。
這一裁決首次明確「信託若淪為欺詐債權人的工具,隔離功能將徹底失效」,並被業界稱為「信託擊穿第一案」的關鍵裁決。
此次判決不僅擊碎了前中國首富精心構築的海外資產「保險箱」,更是揭開了一場橫跨四大洲12國的財富騰挪、跨境追債與家族內鬥的複雜棋局。
虛假業績幌子下
許家印家族十餘年轉移500億
伴隨歷史性裁決的落槌,許家印2017年就開始搭建的「離岸資產架構」被戳破,這一場八年前就開始的「財富轉移大戲」被曝光。
2017年~2020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光景正好,恒大地產的銷售額也從5000億元飆升至7232億元。後來大家都知道了,這份「成績單」存在極大水分——僅2019年一年,恒大就虛增收入2139.89億元,佔當年營收的50.14%。虛增利潤407.22億元,佔當年利潤總額的63.31%。
而恒大真正賺到的錢,被許家印大比例轉移出境。香港法院卷宗顯示,許家印的資產以一家名為「鑫鑫BVI」的離岸公司為核心樞紐,僅在2017年就通過這家公司轉移了60億美元。
同時資料顯示,許家印作為實控人,知情並主導了企業在2009-2022年間向其夫婦分配逾500億元股息,並在企業瀕臨資不抵債時,通過紅籌架構將資金層層轉移至美國離岸信託。
這些資金一路輾轉,經過開曼羣島、英屬維爾京羣島等多種離岸實體層層劃轉,前後經過2年時間集中轉入了設立於美國特拉華州的單一家族信託,總額達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5億元)。
這份單一家族信託設計得也極為精密:表面上指定長子許智健、次子許騰鶴為受益人,約定許智健每年僅能領取3%的收益,本金需要留給下一輩繼承。但恒大清盤人提交的2000多頁調查報告揭開了假象:許家印作為委託人保留了投資決策、更換受益人、資產處置等全部核心權力。
最離譜的是在2020年,恒大商票逾期已達百億規模時,許家印仍指令受託人大手筆購入倫敦豪宅。據相關報道,這部分資金挪用自供應商貨款和購房者預付款形成的「虛假利潤」中。
此次許家印的海外家族信託被擊穿,金律家族辦公室王璟榕律師認為,與2014年張蘭離岸信託因「過度控制被擊穿」的邏輯完全一致。家族信託並非簡單的「資產存放工具」,而是基於法律契約構建的、兼具財富管理與傳承功能的專業架構,其核心在於嚴守「信託目的合法性」底線,同時「保留核心控制權=失去隔離效力」是鐵律。
也正是由於信託不具合法性前提、控制權越界,並將信託異化為「危機後補防工具」,這三大【致命誤區】最終讓許家印的信託防線崩潰。
離婚迷局下,
427億資產丁玉梅「切割失敗」
香港法院判決引發的「蝴蝶效應」,首先將許家印前妻丁玉梅捲到颶風中心。
這位持有加拿大護照的女性,曾在2018年陪着許家印一起回到河南老家周口,和鄉親們喫了飯、捐了款、合了影。
2022年9月——恒大債務違約第九個月,丁玉梅與許家印辦理了「技術性離婚」,一次性分割資產約427億元人民幣。這被香港法院視為是「缺乏真實情感破裂基礎的婚姻」,也是資產轉移的關鍵一步。
根據清盤人律師在庭上展示的郵件與微信記錄等證據顯示,許家印家族的海外資產還包括倫敦泰晤士城33套公寓,這些公寓是許家印前妻丁玉梅通過5家BVI公司斥資近50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4.6億元)購買,其中頂層複式的單價高達15英鎊/平米。
除倫敦房產外,丁玉梅的資產還包括加拿溫哥華3處豪宅,約2.8億加元;香港尖沙咀祥景樓,這被許家印視為「發家地」,雖只有35平米,但也加之近500萬港幣;另還有在瑞士銀行存入的5.7億美元、列支敦士登祕密信託持有的120億港元,以及通過離岸公司持有的恒大5.99%股權和一座非洲鋰礦15%股份。
面對全球資產凍結令,丁玉梅今年3月在香港法庭上上演了戲劇性的一幕:她以「撫養未成年子女」為由,申請修訂凍結令,要求將每月生活費從2萬英鎊提升至10萬英鎊。
法官高浩文駁回了申請,並當庭披露證據:僅丁玉梅在倫敦號召酒窖私藏的酒價值就超過2000萬英鎊,私人瑜伽教練時薪達500英鎊,遠超普通家庭。
但丁玉梅所披露信息中更讓人關注的是「兩名未成年子女」,要知道2025年丁玉梅已經68歲。許家印於1958年生於河南周口太康縣高賢村,到2025年已有67歲。
若兩名未成年子女是她親生,她需50歲後生育,自然受孕可能性低,或涉及代孕等;也可能是收養或非婚生。若子女2-3歲,出生時間或與2022年「技術性離婚」重疊,被疑為轉移資產工具。
一個可以作證的證據是——這兩名子女名下疑似持有列支敦士登信託資產。目前瑞士法院已應清盤人申請,啓動對該信託的穿透式調查。如果查出設立時間為2021年恒大暴雷之後,有可能被認定為「欺詐性」轉移而被撤銷。
除丁玉梅和兩名「未成年子女」外,許家其他成員日子過得並不好。
長子許智健原本是23億美元信託核心受益人,雖只能按年領取3%收益,但也有近7000萬美元。在此次香港法院判決後,該信託面臨全面終結。與之一起的還有其在溫哥華開設的三家米其林餐廳、UBC大學旁的3000萬加幣豪宅,以及持有加拿大銀行1.2億加幣股票。
次子許騰鶴目前來看最為窘迫。據「第一財經」報道,這位未被納入家族信託的繼承人,曾擔任恒大財富總經理。有報道稱其主導了「恒大金服的理財產品」發行。2023年7月,許騰鶴因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被深圳警方帶走調查。
橫跨四大洲12國「全球追獵」,
或有更多「防火牆」被擊破
這一次信託擊穿,僅僅是一個小高潮,而非終局。因為針對許家印的,是一場橫跨亞洲、歐洲、北美洲甚至非洲,遍佈12國的「資產追獵戰」。
據接近安邁的人士透露,清盤人團隊由香港法院任命的安邁諮詢主導。恒大清盤團隊超過50人,包括律師、會計師、估值師、稅務專家,甚至還有專門處理中國事務的顧問。按照行業慣例,這些專業人員的小時費率從2000港元到8000港元不等。
許家印香港山頂豪宅
這與數千億的恒大案相比都是「小錢」。從目前追索行動成效來看:
在英國,倫敦高等法院凍結了丁玉梅名下商業地產、泰晤士城豪宅及曼徹斯特寫字樓等資產;香港方面,「發跡樓」被拍賣抵債、許家印的A319私人飛機也通過拍賣行掛牌出售,價格相比全新時折價70%。
在內地,香港清盤程序雖不能在內地直接套用,不過深圳前海法院的試點政策或成關鍵突破口。其2023年建立的跨境破產協助機制,允許對主要經營地在內地的港企突破註冊地原則。在港資房企「光耀集團」清算案中,前海法院曾直接認可香港清盤人的資產調查權。
隨着調查的持續進行,曾經被視為資產保護「防火牆」的離岸信託,如今在香港高等法院的判決下現出原形,而未來或有更多防火牆、保險箱被擊破和尋回。
許家印判決引發連鎖反應,
家族信託還有用嗎?
許家印信託被擊穿的判決,意義不僅在於改寫了個人財富,更在法律界、財富管理行業及跨境資產配置領域引發連鎖震動。
北大滙豐商學院智庫世界經濟副研究員朱兆一認為,香港法院的判決意味着,無論信託架構多麼複雜、設立在哪個離岸中心,只要存在欺詐債權人的意圖,法院都有權穿透法律形式,追索底層資產。
「該案還推動跨境司法協作深化,目前清盤人已向英國法院申請承認判決,美國信託也面臨被撤銷風險,未來跨境避債行為將面臨更嚴密的法律圍剿」。
據透露,許家印信託案曝光後,多家信託機構緊急調整業務流程,對資金來源審查、控制權條款設計、設立時機評估等環節提出更嚴格要求。以前部分客戶試圖「突擊設託」轉移資產,現在這類需求已無人敢接。
這預示着信託行業將逐步迴歸本質,核心訴求從「如何通過信託隱藏資產」轉變為「如何設立合法穩健的信託」,這是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信號。
實際上,許家印的問題不在於信託工具本身,而在於違背了基本原則。北京邦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柴青海認為,香港法院的這一裁決體現了信託法的核心原則——信託不能作為欺詐債權人的工具。
首先信託財產需要具有合法性,這是其資產隔離功能的重要前提。當信託財產被認定為非法所得時,其資產隔離功能將不復存在,例如「南通4143萬信託案」中的信託賬戶4143萬餘元就被法院以履行刑事退賠義務直接劃扣。再者,信託目的必須合法,不能違背公序良俗。此外,信託運作也不能違法,這些都是基本原則。
的確,法律面前沒有「特權」,任何基於違法意圖的金融設計,終將被依法追責。而只有在維護信託正常功能的同時,防範其被用作逃債工具,才能真正發揮信託在財富傳承中的價值。
#恒大 #許家印 #信託 #房地產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