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轉自:經濟日報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年中秋佳節,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在全球多個國家舉行,吸引了當地民衆與華人華僑共同慶祝這一中國傳統節日,感受中華文化魅力。
新加坡的慶中秋氛圍便格外濃郁。從商家櫥窗裏擺滿造型別致的月餅禮盒到花園裏巨型燈組與夜間燈光秀交織出斑駁光影,再到街頭巷尾孩子們用金屬棒敲擊小燈籠發出脆響,無不讓海外華人感到一種說不出的溫暖與親切。
傳統來說,中秋節是華人文化中一個以「團圓」「賞月」「分享月餅」為核心的節日,其習俗隨着移民和時代演變,在新加坡呈現出本地化的多元面貌。這裏的慶中秋活動既保留了提燈籠、猜燈謎、喫月餅的傳統項目,也融入了社區慶典、創意燈飾和現代市集等創新元素。對家庭來說,這是一個走親訪友、與長輩共敘天倫的好時機;對年輕人來說,則把節日變成約會打卡、嘗試新口味月餅和遊逛夜市的熱鬧時光。中秋節如同一條共通的情感紐帶,把人聯結在了一起,讓城市節奏也溫柔了起來。
賞燈與遊園是中秋節期間的熱門活動,其中牛車水唐人街是新加坡每年中秋最熱鬧的遊玩地段之一。這條街道的中秋燈飾通常覆蓋新橋路到上十字街一帶,節日期間會有大型主題裝置、街頭表演與市集集市,吸引市民與遊客夜間散步觀賞。每年主辦方會安排「集體提燈遊行」與舞臺節目,讓社區居民參與傳統與創意結合的活動,市集裏還能買到傳統小喫與手工燈籠等紀念品。官方與主辦單位也會在節前公告開幕時間與燈會時間,方便市民安排行程。
除了牛車水,像濱海灣花園、裕廊湖花園等地近年來也把中秋做成了大型展覽,變成適合家庭夜遊的好去處。花園的中秋活動通常以燈展、演出與親子工作坊為主,安排在傍晚至晚間開放,並在室外的標誌性景點和湖面上佈置主題燈組和巨型裝置,讓「賞燈」有了更具當代設計感的舞臺。今年裕廊湖花園的中秋燈會從9月27日開始連續開辦16天,花燈數量據說是歷年之最,不僅多達1200盞,還有《西遊記》等引人注目的主題花燈系列,再現火焰山、盤絲洞等經典情節。嫦娥等其他神話主題花燈也將在裕華園和星和園裏亮相。
說到中秋,怎能少了月餅?新加坡的月餅市場既有傳統口味,也有不斷創新的花樣:從經典的蛋黃蓮蓉、五仁月餅到冰皮、雪皮月餅,再到近年來大熱的榴蓮、芋頭與娘惹風味月餅等,花樣百出。大型百貨公司與老字號糕點鋪通常在中秋前夕推出限量禮盒,商場更會設定「月餅展銷會」,方便消費者試喫選購。當地媒體與美食平臺每年也會整理「必喫月餅名單」與新品推薦,成為城市裏討論節日味道的重要來源。若想體驗新加坡的中秋「味道」,不妨逛逛百貨商場或關注本地美食媒體的年度推薦。
新加坡是多元社會,中秋節在這裏也呈現出不同文化交融的面貌。華人社區的傳統節日項目往往吸引大量關注。比如,今年新加坡廈門公會舉辦「國民融合千人博餅慶中秋晚會」,近千位不同族裔、不同籍貫的民衆歡聚一堂,讓廈門味的團圓意趣在獅城傳遞。
除此之外,來自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國的及其他族羣的社區也會舉辦符合自己習俗與文化特色的慶祝活動,比如,越南裔社團每年組織的越南中秋活動便以兒童為中心,有民間遊戲、舞獅舞龍與手作燈籠等項目,吸引越南裔家庭與公衆參加。此外,社區中心和組屋裏常有親子燈籠、猜燈謎活動,還設有傳統糕點攤位,讓中秋走進鄰里日常。這樣的多樣性讓節日既能保留傳統,也能在不同文化之間建立交流與理解。
中秋節在新加坡,不只是一個華人的節日,更像一場城市級的「團圓活動」——以不同方式把家庭、街坊、商家與遊客連接在一起。無論你是來尋味道、逛燈會還是帶孩子體驗傳統,這座城市都把節日過成了溫暖又有趣的樣子。趁着月色正好,帶上家人或約上三五好友,去看燈、賞月、聊舊事,共同感受那份此時共度的牽掛與美好。(經濟日報記者 朱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