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轉斷腕C2C

數智研究社
10/09

放棄起家業務,並非主動戰略升級,更像是在激烈競爭下的防守性收縮。當前二手電商市場格局已然清晰,一邊是依託阿里坐擁海量用戶的C2C巨頭閒魚;一邊是深耕C2B2C並已登陸美股的愛回收,後者已通過規模化運營和標準化服務驗證了該模式。

文 | 嘯 天

轉轉集團為其運營十年的C2C業務畫上了句號。

官方發佈的公告詳細規劃了「自由市場」業務的退出時間表:9月24日關閉個人商品發佈入口,9月29日關停交易服務,至10月31日,客服與售後通道關閉,業務徹底下線。這一模式曾是轉轉在2015年創立時的基石。

轉轉集團創始人兼CEO黃煒將此舉定義為一次「艱難但必須堅定的選擇」,他在致用戶的信中坦言,C2C模式為網絡詐騙和灰色交易提供了空間,而公司「很難找到妥當的方法改善交易雙方的糾紛」。官方聲明強調,未來將全面聚焦於C2B2C模式的「官方驗」業務。這一決策在商業層面似乎合乎邏輯。據轉轉披露,被關停的C2C業務在其整體GMV中的佔比已不足3%。

然而,放棄起家業務,並非一次主動的戰略升級,更像是在激烈市場競爭下的一次防守性收縮。當前的二手電商市場格局已然清晰。一邊是依託阿里巴巴生態,坐擁海量用戶的C2C巨頭閒魚;一邊是深耕C2B2C模式並已在美股上市的愛回收,後者已通過規模化運營和標準化服務驗證了該模式的盈利能力。

轉轉正處於一個兩面受壓的困境。關停C2C業務看似「斷臂求生」,實則是背後兩大深層危機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是其賴以生存的「信任」體系正經歷系統性崩塌,口碑持續受損;二是在與閒魚的流量爭奪戰中難得一勝,自營的重資產模式又面臨着高企的成本和愛回收的挑戰。這次戰略性撤退,是兩大危機交織下的無奈選擇。

官方驗淪為「陰陽報告」

轉轉將公司未來完全押注於C2B2C模式,以「官方驗」服務解決二手交易中長期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和信任缺失問題。用戶之所以願意為平臺服務支付溢價,是為了購買一份確定性和保障。

然而,一系列公開事件與持續的用戶投訴表明,這個模式本身正變得越來越不可靠。

2023年11月,數碼博主「猴大腕」發佈視頻,將轉轉「官方驗」的信任體系公之於衆。視頻記錄過程簡單直接:該博主先在一家轉轉門店以3112元購入一部二手手機,不到半小時後,將同一部手機送至另一家轉轉門店進行回收估價,得到的報價僅為1990元。36%的價值瞬間沒了。

價格差異背後,是兩份截然不同的質檢報告,外界稱之「陰陽報告」。購機時,報告顯示設備狀況良好,標註「螢幕無劃痕」、「攝像頭正常」;同時,回收時檢測報告卻為這部未經任何使用的手機列出「螢幕細微劃痕」、「拍照有斑」等問題。該博主後續的測試中,還發現在轉轉購入時報告顯示「無拆修」的手機,賣出檢測時卻被判定「拆修過」。

輿論壓力下,轉轉發布聲明,承認在「攝像頭拍照有斑」的檢測上存在「操作失誤」,並將「螢幕輕微劃痕」的判定差異歸因於「不同店員對成色判定有主觀差異」。作為補救,轉轉宣佈在全國門店推行「7天無理由退貨」服務。

這一回應非但未能平息爭議,反而動搖了其商業模式。C2B2C模式的核心承諾是標準化與客觀性,即通過專業、統一的檢測流程,為非標二手商品提供一個可靠的價值評估。消費者選擇「官方驗」,正是為了規避C2C交易中個人賣家評估的主觀性和隨意性。

當轉轉官方將質檢結果的巨大差異歸咎於員工的「主觀判斷」時,這無異於打臉承認其「官方驗」服務缺乏統一標準,這相當於將C2C模式的核心痛點,即「交易的不確定性與信任風險」又原封不動引入了C2B2C的模式中。平臺從一個本應提供信任背書的仲裁者,退化成了交易中又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變量。

「陰陽報告」並非孤例,在黑貓投訴上,圍繞轉轉「官方驗」和售後服務的爭議持續不斷。有用戶投訴稱,自己於2025年9月在轉轉購買了一部iPhone,使用不久後出現故障。由於手機嚴重卡頓無法操作,且身邊沒備用機,自行送修花費了190元。當他向轉轉申請報銷維修費用時,卻遭到拒絕。客服給出的理由是,用戶未在送修前「及時聯繫客服」,構成程序違規。用戶解釋稱手機當時已無法正常使用,客觀上無法聯繫客服,但平臺仍堅持其流程規定,拒絕履行為商品質量問題負責的承諾。

這種體驗上的割裂,反映出轉轉在資源配置上的諸多問題。C2B2C作為一種「重」模式,其成本不僅在於開設線下門店和聘請質檢工程師這些可見的前端投入,構建一個響應迅速、流程合理、以解決用戶問題為導向的後端支持體系同樣重要。當用戶在交易後遇到問題時,如果平臺的第一反應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尋找用戶在流程上的「瑕疵」以規避責任,那麼前期建立的信任便會蕩然無存。

當黃煒解釋關停C2C業務的原因是「用戶體驗做得不夠好」時,諷刺的是,其全力聚焦的核心業務,在用戶體驗的「最後一公里」上同樣存在着明顯的短板。這種持續的信任流失,使其在與服務體系更為成熟的競爭對手(如愛回收)的較量中,處於愈發不利的地位。

成本高企與效率失衡背後

流量獲取難度陡升和重資產模式帶來的高昂成本,也限制着轉轉的生存空間。在二手電商這個贏家通喫的賽道,轉轉發現自己無論是在「輕」流量玩法還是「重」效率比拼中,都陷入了被動。

在C2C領域,流量規模直接決定了平臺的網絡效應和市場地位。在這場戰爭中,轉轉從一開始就面對着一個無法匹敵的對手——閒魚。

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閒魚月活用戶規模已突破2.09億。儘管缺乏轉轉同期數據,但行業普遍共識是,二者在用戶體量上存在數量級差距,這種差距源在於流量獲取成本的不對等。閒魚作為阿里巴巴生態系統的一員,能夠持續不斷地從淘寶等平臺獲得低成本的流量導入,用戶獲取成本低。轉轉作為獨立平臺,每一個用戶的獲取都需要通過市場營銷、渠道推廣和用戶補貼等方式投入真金白銀。

如此背景下,維持一個GMV佔比不足3%的C2C業務,對轉轉而言已成負擔。為了在C2C市場與閒魚抗衡,轉轉必須持續投入營銷費用,去爭奪對價格敏感、平臺忠誠度不高的用戶。然而,這項業務帶來的回報卻微乎其微。

因此,砍掉C2C業務是一次理性的財務止損。將有限的資本和精力集中到C2B2C模式上,更像是轉轉面對無法逆轉的流量劣勢,而被迫進行的戰線收縮。

徹底轉向C2B2C賽道後,轉轉將直面一個新的對手愛回收。如果說與閒魚的競爭是流量之爭,那麼與愛回收的競爭則是圍繞運營效率、供應鏈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全面較量。這方面,作為一家已上市並實現穩定盈利的公司,愛回收為行業樹立了標杆。

轉轉在C2B2C模式上投入巨大。據官方公佈的數據,其在全國超過300個城市開設了超過1000家線下門店,並擁有一支超過2500人的質檢工程師團隊。這種龐大的線下網絡和人力構成了其高昂的固定成本和運營開銷。

相比之下,愛回收的運營數據則展示了規模化和精細化運營的成果。據其公開發布的財務報告,愛回收2023財年總營收為129.7億元,2024財年增至163.3億元,同比增長25.9%。其線下門店網絡也更密集,截至2024年底,門店總數達到1861家,覆蓋283座城市。

更重要的是盈利能力。愛回收不僅連續多個季度實現了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的經營盈利,更在2024財年首次實現了GAAP層面的全年經營利潤,金額為2897萬元。

此外,愛回收還深度融入了蘋果京東的官方以舊換新體系。作為蘋果在中國的官方回收服務合作方,僅在2023年第四季度,這項業務就為其貢獻了3億元收入。與頭部渠道的綁定,不僅為愛回收帶來了穩定、高質量貨源,更重要的是,蘋果和京東的品牌為其提供了強大的信任背書,這恰恰是轉轉當前最薄弱的環節。

至此,轉轉的戰略困境已十分明晰。它放棄了在流量上被閒魚壓制的「輕」模式,全面轉向了在運營效率、盈利能力和品牌合作上均落後於愛回收的「重」模式。轉轉陷入了一個戰略上的「無人區」:它既沒有閒魚的社區生態和流量優勢,也缺乏愛回收經過市場驗證的規模化盈利能力和供應鏈壁壘。

關停C2C業務,是轉轉試圖擺脫雙線作戰困境、集中兵力於一役的無奈之舉。然而,在主戰場上,它面對的是一個已經建立起堅固防線的領先者,而自身平臺用戶的信任卻正不斷流失。這次撤退,與其說是邁向新生的轉折,不如說是其在千億二手電商賽道中,為求生存所做的最後掙扎。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