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全球市場遭遇「黑色星期五」,特朗普加徵100%關稅引發連鎖崩盤,但與4月相比,此次對抗級別、市場位置、博弈心態均發生本質變化。
本文通過5種情景推演後續走向,鎖定APEC會晤、稀土管制執行等4個關鍵觀察節點,拆解市場短中長期市場機會,期待能幫大家在市場動盪調整中把握「攻守易勢」的再次上車佈局機會。
01
錯失諾獎和平獎掀關稅風暴,
全球資產遭遇「黑色星期五」
當地時間10月1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宣佈,自11月1日起對所有華進口商品加徵100%附加關稅,同時實施關鍵軟件全面出口管制,直接導火索是中國前一日發佈的稀土全產業鏈出口管制公告。
消息瞬間引發全球市場恐慌:S&P500指數當日跌幅達3.5%,6小時內蒸發2.5萬億美元市值;加密貨幣行業24小時爆倉規模超191億美元,162萬人爆倉,兩項數據均創下該領域合約交易10年曆史之最。
值得關注的是,市場恐慌程度遠低於4月關稅戰:4月VIX恐慌指數一度飆升至60,此次僅升至22;A50指數跌幅也不足4月7日的六成。這一差異背後,是投資者對兩國博弈邏輯的認知已發生根本轉變。
02
半年博弈:從科技到資源對抗升級
從4月首輪關稅戰到10月關稅升級,半年間雙方在科技、軍事、資源領域展開多輪較量,核心底牌全面曝光:
我方:從「被動防禦」到「主動破局」
1、科技自主加速:政策明確2025年國產算力佔比需達70%,同步加快科技獨角獸上市節奏,為半導體、AI領域注入資本動能。
2、資源管制掌權:10月9日連發6項公告,將稀土開採、冶煉技術、磁材製造全產業鏈納入出口管制,甚至對含0.1%中國稀土的海外製品實施長臂管轄。
美方:設限提速,政府下場綁定產業
1、科技封鎖加碼:美國商務部先後將23家中國半導體企業、16家電子元器件公司列入st清單,推行「推定拒絕」政策;10月8日進一步擴大管制範圍,要求全球使用美、荷、日技術的晶圓廠對華出口設備必須申請許可證,試圖切斷我方芯片產業升級路徑。
2、資源自主受阻:政府直接注資英特爾120億美元擴建芯片工廠,收購稀土生產商MPMaterials20%股權,投資鋰礦企業LAC和勘探公司TMQ,全力擺脫對中國資源依賴。但現實是,美國稀土精煉產能僅佔全球3%,短期內難以突破中國技術壟斷。
3、農業焦慮凸顯: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購買的美國大豆佔其出口總量的52%,但自4月中國加徵125%關稅後,今年1-8月美對華大豆出口驟降至1680萬噸,僅為去年同期的76%。伊利諾伊州等農業核心區已出現「大豆積壓、農民虧損」危機,直接衝擊特朗普票倉。
03
稀土主動出牌的底氣:摸清美國底牌,贏得主動權
我方稀土管制的「主動出牌」,是四輪經貿談判後對美國意圖的精準反擊,美方「底牌」已清晰暴露:
雙方在日內瓦、倫敦、斯德哥爾摩、馬德里舉行四輪高級別磋商,美方多次承諾「暫不加徵新關稅」,但9月以來卻背道而馳——對我方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分別加徵100%和50%關稅,將半導體設備管制擴大至全球,關稅、封鎖、限制「三管齊下」。
看清美方真實意圖後,我方從被動防禦轉向主動出擊:一方面通過稀土管制卡住材料命門,另一方面加速科技自主,用「國產算力+開源軟件」構建替代體系。正如業內專家所言:「美國想靠AI技術壟斷未來,但AI離不開GPU,GPU離不開稀土,中國這一步棋,相當於封死了美國AI落地的‘實物鏈’。」
04
稀土+大豆,精準打擊美國軟肋
兩張「王牌」的核心是中國掌握「不可替代的資源控制力」與「無可替代的市場話語權」,形成互補攻勢:
稀土牌:掐住高端製造「咽喉」
中國控制全球60%以上稀土產量、92%精煉產能,從開採到永磁體制造的技術專利佔比超70%。美國F-35戰機單機需417公斤稀土,特斯拉Model3電機需2.5公斤釹鐵硼磁體,而美企MPMaterials雖擁有礦山,仍需將粗品運到中國精煉後再進口成品。
10月9日公告明確,含0.1%中國稀土的海外製品出口必須獲得許可,直接封堵印度、巴基斯坦等國「轉口倒賣」漏洞,使美國F-35生產線、半導體工廠面臨斷供風險。
大豆牌:打在票倉「痛處」
中國佔全球大豆進口量的60%,4月加稅後迅速轉向巴西、阿根廷採購——今年1-8月從巴西進口大豆5274萬噸,同比增長18%,完全填補美國市場空缺。而美國大豆庫存積壓達890萬噸,價格較去年下跌23%,伊利諾伊州農場主羅恩・金德里德坦言:「再找不到買家就要破產。」
艾奧瓦州、俄亥俄州等大豆主產區是特朗普傳統票倉,農業危機引發選民不滿。美國大豆協會主席拉格蘭多次呼籲政府「儘快與中國達成協議」,警告「若失去中國市場,美國大豆產業將倒退10年」,給面臨中期選舉的特朗普施加巨大壓力。
05
與4月關稅戰的四大本質不同
同樣是關稅威脅,同樣是市場暴跌,但10月的博弈與4月相比,已發生四大關鍵變化,決定了此次不會重演「恐慌式崩盤」:
1.對抗級別:從「全球戰略」到「戰術升級」
4月特朗普發起全球關稅戰,同時對歐盟、印度、墨西哥加徵關稅,引發全球供應鏈震盪;此次關稅生效日(11月1日)特意選在APEC峯會(10月31日-11月1日)之後,明顯是談判前的「籌碼試探」,屬戰術級對抗,影響範圍和破壞力遠小於4月。
2.市場位置:從「低位恐慌」到「高位調整」
4月時,美股「七姐妹」(英偉達、蘋果等)估值僅26.8倍,A股科技龍頭估值18.8倍,均處歷史低位,恐慌拋售多為「情緒宣泄」;當前美股「七姐妹」估值31倍(低於前期高點33.7倍),A股科技與消費龍頭估值20倍,市場已積累較多浮盈,此次下跌更多是「獲利了結+情緒調整」,而非基本面惡化。
3.市場預期:從「迷霧開車」到「心中有數」
4月關稅戰屬「突然襲擊」,市場對雙方底牌與反制措施一無所知,陷入「盲目恐慌」;經過半年博弈,投資者已明晰雙方策略——美國核心訴求是「大豆出口+科技封鎖」,我方反制手段是「稀土管制+市場替代」,且關鍵時間點(APEC會晤)明確,市場更傾向「觀望等待」而非「非理性拋售」。
4.攻守態勢:從「被動防禦」到「主動出牌」
4月我方以被動應對為主,反制措施集中在農產品領域;此次率先亮出稀土管制「王牌」,甚至用美國擅長的「長臂管轄」規則反擊,掌握談判節奏。更關鍵的是,美國面臨「類滯脹」壓力(就業停滯、通脹頑固),中國經濟韌性凸顯,攻守之勢悄然逆轉。
06
5種情景推演+4個觀察節點,拆解短中長期市場機會
面對當前局勢,我們通過5種情景推演後續走向,並鎖定4個關鍵觀察節點,同時拆解短、中、長期市場機會,助你精準佈局:
關鍵觀察節點(4個)
①10月31日-11月1日APEC峯會:是否會晤、能否就稀土和大豆達成階段性共識,是短期市場情緒的「定海神針」;
②11月1日美國關稅生效日:若關稅如期落地,需關注是否針對特定行業豁免(如消費電子);若暫緩,則釋放緩和信號;
③12月1日我方稀土管制全面實施:觀察對海外半導體、軍工企業的實際影響,是否出現「美國企業申請許可」的案例;
④11月中旬美國大豆庫存數據:若庫存繼續攀升,特朗普的農業壓力將加大,可能倒逼其在談判中讓步。
5種情景推演與市場反應
短中長期市場機會
1、短期(1周內):情緒驅動,聚焦反制與防禦
核心方向(部分短炒見好就收):稀土反制(北方**、**永磁、**鎢業),光刻機、信創、半導體(中*國際、華*公司、中*公司等)、農業安全(**高科、大*農等)、順週期+紅利股(中國*華、長*電力等);
關注指標:GJD、機構表態及措施,港美股夜盤表現(尤其是中概股、美股七姐妹等)、兩市成交量(若跌破2萬億需警惕)、兩融餘額變化(避免槓桿資金出逃引發踩踏)。
2、中期(1-2周,至APEC會晤):業績為王+十五五規劃,佈局超跌反彈
核心方向:Q3業績大增的AI算力標的、十五五規劃「新質力」相關板塊(如核聚變、量子科技、腦機、商業衛星等)、超跌錯殺的機器人和消費電子龍頭(如果鏈5傑等);
關鍵信號:近期即將舉行的重大會議政策表述,雙方談判團隊是否釋放緩和言論、美國大豆協會是否發佈「對華出口利好」消息。
3、長期(1-3個月,談判穩定後):迴歸主線,把握AI科技革命趨勢
核心方向:AI算力基建、機器人、半導體設備、新能源出口、端側AI、AI應用等;
邏輯支撐:無論貿易談判結果如何,科技自主、資源安全仍是長期戰略,美國AI產業和高端製造也離不開中國稀土支撐,兩者的「博弈平衡」將催生持續機會。
結語:攻守易勢,把握回調佈局窗口
兩國「打打談談」的博弈將長期持續,從4月「被動防禦」到10月「主動出擊」,中國在科技、資源領域的主動權逐步提升,美國則面臨通脹與票倉的雙重壓力,談判天平已向中國傾斜。
投資者無需恐慌,關稅戰本質是科技與國運之爭,黃金價格上漲反映的是全球避險需求,但選對「自主可控、資源安全、AI科技革命」賽道,比糾結短期波動更重要。
市場瞬息萬變,若想第一時間抓信號,識別風險,瞭解更多投資機會,請掃描下方二維碼,獲取專業投資策略。
注:文中所涉公司僅為案例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推薦。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決策前請務必結合獨立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