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價值4億美元、需要25輛卡車或7架波音747運輸的光刻機,如今可能因為幾公斤來自中國的稀土材料而延遲交付。
彭博社一則報道悄然披露,全球半導體行業正迎來一場無聲地震。根據知情人士透露,荷蘭光刻機巨頭阿斯麥(ASML)可能因中國最新的稀土管制措施而面臨為期數週的出貨延遲。
這家全球唯一能製造最先進半導體設備的公司,過去幾年曾是美國對華「卡脖子」工具的執行者,如今卻在中國稀土新規前陷入困境。
關鍵籌碼
中國商務部10月9日發佈的兩項稀土出口管制公告,被業界視為中美芯片博弈中的一枚「震撼彈」。
新規規定,從12月1日起,含有0.1%及以上中國重稀土成分的境外磁體和半導體材料,再出口時必須獲得中方批准。
這還不止,凡是使用中國稀土技術在境外生產的相關物項,同樣受到管制。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關鍵礦物問題專家格雷絲琳·巴斯卡蘭直言,這是「中國迄今為止實施的最嚴格的出口管制」。
她點出了問題的核心:中國擁有足夠的實力和籌碼,不僅美國公司必須遵守,全世界公司都不得不服從。
命門所在
光刻機作為現代半導體工業的皇冠,其內部包含極其精密的激光器、磁鐵和其他使用稀土元素的部件。
這些不起眼的稀土材料,正是阿斯麥設備不可或缺的核心組成部分。
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佔據着絕對主導地位:控制着約70%的稀土開採、90%的分離與加工和93%的磁體制造。
面對新規,阿斯麥不得不為潛在的業務中斷做準備。
一位熟悉該公司情況的知情人士透露,阿斯麥正在遊說荷蘭和美國的盟友尋求替代方案。
連鎖反應
阿斯麥的困境迅速引發了連鎖反應。
英特爾、臺積電和三星電子等全球芯片製造巨頭都依賴阿斯麥的設備生產半導體。這些企業目前正緊急評估形勢,尋找應對之策。
一家美國大型芯片公司的高級經理表示,他們面臨的最明顯風險是稀土磁鐵價格的上漲。
另一家美國芯片公司的高管則透露,他們正緊急排查哪些產品含有來自中國的稀土,擔心中方的出口許可制度會導致供應鏈陷入停滯。
博弈背景
中方的稀土新規並非孤立事件,而是中美芯片博弈進入新階段的標誌。
就在不久前,中國在三天內連續打出三記重拳:啓動對美模擬芯片反傾銷調查、發起反歧視調查,並認定英偉達違反反壟斷法。
這一系列行動顯示,中國在長期承受美國技術封鎖後,開始運用貿易和監管工具進行主動制衡。
中國商務部明確表示,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目的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
但同時,中方也留下了對話空間,表示願通過多雙邊出口管制對話機制,與各方加強溝通合作。
深層衝擊
阿斯麥的困境揭示了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深度依賴中國稀土的現實。
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高級數據研究分析師雅各布·費爾德戈伊斯指出,中國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可能對「在芯片製造過程中使用稀土化學品的芯片製造商以及將稀土磁鐵集成到設備中的工具製造商影響最大」。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新規對大部分軍事用途的出口許可「原則上不予許可」,對涉及研發具有潛在軍事用途的AI的出口申請也將「逐案審批」。
這些規定將直接影響人工智能芯片的生產,而阿斯麥的EUV設備正是AI芯片量產的核心支撐。
歐洲方面已經開始坐立不安。德國經濟部聲稱中方措施「令人極度擔憂」;歐盟委員會則喊話中國「展現出可靠的合作伙伴姿態」。
但回到現實中,阿斯麥光刻機裏那些精密激光器和磁鐵仍然離不開中國的稀土。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上的企業,從美國到歐洲,從日本到韓國,都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供應鏈安全。
一場關於稀土的博弈,會發生你想不到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若本文的真相棱鏡折射出時代切面,請關注波士財經及三連擊破(讚好+在看+轉發),每個關注都是對深度內容的空投補給,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