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殺入機器人新戰場:AI巨頭們加速「具身智能」競賽

維科網工控
10/11

微信改版啦!想第一時間接收機器人行業最新資訊,請點擊藍字關注維科網機器人→並點擊主頁右上角→將公衆號設為星標

10月8日,阿里巴巴通義千問大語言模型負責人林俊暘在公開平臺表示,阿里已在內部成立「機器人與具身智能團隊」,旨在將多模態基礎模型轉化為具備物理世界交互能力的智能體。

這意味着,阿里正邁出向機器人與具身智能方向延伸的重要一步——AI巨頭的競爭,正在從算法模型走向實體世界。

據悉,這支團隊隸屬於阿里核心AI部門「通義千問(Qwen)」,由林俊暘親自帶隊。他曾主導開發旗艦大模型Qwen3-Max、QwQ-32B等多個旗艦模型,目前任阿里巴巴達摩院高級算法專家。

據透露,該團隊目標是將多模態基礎模型升級為「基礎智能體」,通過強化學習、工具調用和長時序推理能力,推動AI從虛擬世界向物理世界延伸。技術方向包括具身智能、機器人運動控制及AI與實體硬件的融合。

這並非阿里的首次硬件探索。過去,阿里曾在天貓精靈、菜鳥無人車、倉儲機器人等領域展開嘗試,但這些項目更多屬於「點狀探索」。如今,隨着通義千問模型能力的成熟,阿里正嘗試把AI能力重新整合成一條完整鏈路——從模型到行動、從虛擬到具身。

01

從模型到實體:AI巨頭的集體「具身化」

阿里的入局,正處於一個行業關鍵拐點。2025年以來,「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成為AI發展的新核心詞彙。它代表人工智能不再停留在語言、圖像、語義層面的理解,而要具備感知、決策與行動的能力,成為能在物理世界中執行任務的「智能體」。

這股潮流正在重塑全球科技版圖:

10月8日,軟銀宣佈將以5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5億元)收購ABB工業機器人業務,強化軟硬一體的智能機器人佈局;

英偉達推出Project GR00T通用機器人平臺,瞄準AI計算與具身智能融合;

據行業透露,特斯拉加速推進Optimus人形機器人進程,已進入裝配線測試階段。

曾有公開報道顯示,Figure與OpenAI在此前曾展開合作,共同探索驅動機器人智能的模型訓練,但兩家公司在2025年出現合作關係調整,Figure 近年也在推進更多自研模型路徑。

在國內,巨頭們同樣在加速佈局:

據公開信息,阿里雲於 2025 年 9 月參與並領投了深圳初創公司自變量機器人(X Square Robot)的 A+ 輪孖展,金額約為 10 億元人民幣(約合 1.4 億美元);

字節跳動正在推進「靈動體計劃」,探索人形機器人與AI協作系統

京東依託其智能物流體系發展嵌入式智能體與倉儲機器人;

百度則結合Apollo自動駕駛與文心大模型,在自動駕駛與具身AI融合上持續探索。

業內觀察認為,AI巨頭們已普遍意識到:大模型的下一步,不是更會「說」,而是更會「動」。具身智能正成為新的戰略高地。

02

AI產業的「物理化」階段

具身智能是一場新的AI技術革命,也將推動機器人產業鏈進入新週期。AI若要在現實中落地,必須實現與傳感器、伺服電機、控制系統等硬件的深度協同。這意味着上游零部件、核心器件及製造環節將迎來新一輪技術升級與市場機會。

業內分析指出,具身智能的發展將帶動三大方向的產業協同:

1

硬件層面:包括高精度傳感器、輕量化伺服驅動、高能效電控與散熱系統等關鍵技術的突破;

2

製造層面:對高可靠性組裝、精密製造與柔性生產提出更高要求;

3

系統層面:AI模型、控制算法與機械執行系統的融合,將成為未來機器人智能化的核心競爭力。

在此趨勢下,具身智能產業鏈從AI算法、機器人本體到上游核心零部件,都有望形成一個相互促進的技術生態。這種分層結構,正如智能手機產業早期那樣,正在孕育新的產業週期與增長空間。

從全球視角看,AI機器人正被視為繼智能手機之後的下一代計算平臺。英偉達CEO黃仁勳曾表示「AI與機器人是公司「萬億美元級」長期增長機會的關鍵方向。」 而馬斯克也多次預測,從長期維度看,人形機器人價值將超過電動汽車。

03

結語

總體而言,阿里巴巴的入場,讓我們看到AI巨頭的競爭正進入「軟硬融合」新階段。具身智能正在從科研概念走向實際應用,逐漸成為下一場產業變革的起點,並有望推動新的技術鏈、供應鏈與產業鏈格局加速形成。

精彩推薦

聯繫我們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