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超9000億元 銀行密集贖回「二永債」

經濟參考網
10/09

轉自:經濟參考報

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券、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以下簡稱「二永債」)正迎來贖回潮。近日,包括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寧波銀行齊魯銀行等多家銀行全額贖回2020年發行的「二永債」,金額從數十億元至數百億元不等。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銀行「二永債」贖回規模超9000億元。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近期銀行密集贖回「二永債」,是利率環境變化、監管要求升級與資本管理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未來,「二永債」仍是銀行重要的資本補充工具。

多家銀行贖回「二永債」

9月25日,有三隻「二永債」退場。其中,交通銀行和東營銀行各自贖回一隻永續債,贖回金額分別為300億元和25億元,票面利率分別為4.59%和4.80%。承德銀行則贖回了15億元的二級資本債,票面利率為4.60%。三隻「二永債」均為2020年發行。

9月23日,中國銀行公告稱,已全額贖回10年期固定利率、規模為600億元的減記型二級資本債券。該債券於2020年9月17日發行,本期債券設有發行人贖回權,發行人有權在本期債券第五個計息年度的最後一日贖回本期債券。同日,光大銀行公告稱,2020年9月,該行發行了規模為400億元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根據相關規定,發行人有權在本期債券第五年付息日,即2025年9月22日全部或部分贖回本期債券。截至本公告日,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認可,該行已行使贖回權,全額贖回了本期債券。

另外,9月15日,建設銀行發佈公告稱,全額贖回2020年9月份發行的650億元二級資本債券;同日,齊魯銀行發佈公告稱,該行2020年9月份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了規模為人民幣30億元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經監管批准,該公司已行使贖回權並全額贖回了本期債券。

事實上,近期,多家銀行密集贖回「二永債」。Wind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9月28日,我國商業銀行共贖回76只「二永債」,累計金額為9706.8億元。其中,9月份共贖回「二永債」18只,累計金額為3163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記者梳理中國貨幣網發現,還有紹興銀行、長春農商行等至少8家機構宣佈將實施贖回。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銀行贖回舊債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降低資本成本。隨着利率水平下行,新發行同類債券的成本可能低於存量債券,銀行選擇贖回後再孖展,可以降低資本補充成本。二是出於市場聲譽考量。贖回舊債往往被市場解讀為銀行經營穩健、流動性充裕的信號,有助於穩月供資者信心。三是完善條款安排。多數「二永債」在發行時約定了「五年贖回期」。

「贖舊換新」面臨分化

在業內專家看來,此番「二永債」引起「贖回潮」的主要原因在於當前市場利率處於歷史低位,許多銀行選擇贖回前期發行的高利率「二永債」,是為了隨後以更低利率發行新債,從而有效降低財務成本、優化負債結構。隨着近年來銀行資本補充工具使用趨於成熟,監管審批效率提升,贖回後續發可能成為一種常態化資本管理操作。

不過,也並非所有銀行都選擇贖回。例如,4月18日,南昌農商行在中國債券信息網發佈信息顯示,該行不行使2020年第一期二級資本債券贖回選擇權。

「選擇不贖回‘二永債’的主要是中小銀行,尤其是資產規模較小、盈利能力偏弱、資產質量壓力較大的城商行和農商行。」有機構分析人士表示,這類銀行若贖回舊債,可能因資本補充渠道受限導致資本充足率下滑。而不贖回雖能暫時維持資本規模,但不贖回行為可能引發投資者對銀行資格的擔憂,導致孖展成本上升。

「贖回需要一次性支付本金,對銀行當期流動性管理提出要求。不過大型銀行流動性相對充裕,影響可控;中小銀行若贖回規模較大,則需要提前籌劃資金。」明明補充道。

事實上,銀行密集贖回舊債的背後,還有着更深層次的資本結構優化考量。新發行的二級資本債券計入資本的比例更高,可快速補充銀行二級資本,改善資本充足率等核心監管指標,強化銀行應對風險的資本「緩衝墊」,使資本結構更貼合監管新規要求。

「從資本補充效率來看,二級資本債採用‘5+5’期限結構,在債券存續滿五年後,其資本補充效率會以每年20%的幅度衰減。」上述機構分析人士認為,結合二級資本債的特性,前期發行的二級資本債券正逐步進入「存續滿五年」的效率衰減期或到期窗口期,原有舊債的資本貢獻將持續弱化,可能導致逆週期資本緩衝能力不足。因此,為適配新規要求,銀行大概率會將「二永債」作為核心置換標的,進一步加快置換節奏。

行業資本補充仍迫切

相較於全國性銀行,部分區域性中小銀行「補血」需求更為迫切。記者獲悉,二季度以來,已有30餘家區域性中小銀行發行「二永債」,規模超千億元。其中,發行「二永債」的城商行及農商行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

「從行業整體情況來看,相較於大型銀行,中小銀行普遍面臨資本充足率偏低的問題,疊加當前經濟環境的影響,其資本補充壓力更為突出。」有業內專家表示,中小銀行「二永債」發行提速,反映出中小銀行資本補充需求較強。監管數據顯示,一季度末城商行、農商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44%和12.96%,明顯低於國有大行17.79%的水平。這一差距反映出中小銀行在資本實力方面存在相對劣勢。

在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看來,商業銀行發行「二永債」,能夠有效提升資本金規模,增強銀行造血能力。無論對於上市銀行還是非上市銀行,與其他資本補充方式相比,發行「二永債」可行性均較高。一方面,上市銀行股價大多處於破淨狀態,不具備通過增發配股等方式進行資本補充的基礎,較難獲得投資者認可,發行可轉債則面臨轉股階段的不確定性,難以實現資本金的即時注入;另一方面,非上市銀行大多為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渠道相對較少,更需要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或永續債進行資本補充。

談及接下來銀行發行「二永債」的趨勢,明明認為,當前銀行業對資本補充的需求仍然較為迫切。一方面,經濟轉型過程中信貸需求仍較大,不良資產處置也需要資本「緩衝」,銀行普遍存在補充資本的壓力;另一方面,隨着存量債券進入集中贖回期,銀行需要通過新發「二永債」來補充資本。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建議,應不斷優化政策和市場環境,拓寬符合條件的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渠道,完善資本市場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銀行發股上市孖展;繼續擴大銀行資本工具的投資人範圍,引入更多的合格投資主體,擴大投資銀行資本債券的投資人羣體。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