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涵
編輯 | 漠影
「AI眼鏡的起飛,毫不意外!」
這是Meta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在上個月的Meta Connect大會上發出的感嘆。
根據IDC、Counterpoint等機構數據,2025年全球AR+AI眼鏡出貨量預計達1451.8萬臺,同比增長42.5%;在中國市場,IDC預測2025年中國智能眼鏡出貨量將突破290萬臺,同比增幅超121%。把智能眼鏡的發展形容成「飛起」,一點都不誇張。
除了一口氣推出了三款智能眼鏡產品外,在Meta Connect大會上,扎克伯格還分享了Meta設計AI眼鏡的三大原則,其中第一條就是外觀。他說:「眼鏡本身必須是美觀、舒適、輕盈的好眼鏡。」
但是反觀現在市面上的智能眼鏡,大部分產品還都是厚重的黑框,存在感非常高,不僅佩戴者能感受到佩戴的壓力,從外人看來也非常突兀。
國內AR眼鏡廠商影目科技洞察到,在2025年消費級智能眼鏡市場中,超70%的產品因外觀笨重導致用戶的佩戴頻次不足每週3次。
智東西10月16日報道,今天,影目科技直擊這一痛點,掏出鏡腿僅8mm厚的AI眼鏡INMO GO3,把智能眼鏡拉入「輕薄時代」。
一、連續4年銷量第一,影目成無線一體式AR眼鏡量產標杆
影目科技成立於2020年底,以消費級AR眼鏡這一產品終端為業務核心,是國內最早實現量產的無線一體式消費級AR眼鏡的廠商。
從2021年開始,影目已經發布了多款AR、AI智能眼鏡,據悉,影目全系列產品銷量突破10萬臺,在一體式智能眼鏡領域連續4年位列全國銷量第一。
2021年,影目科技推出了消費級AR眼鏡INMO Air,這款產品開創了全新的3D Launcher顯示界面並增加了語音、頭控、融合定位等更多的交互方式。
2022年10月,影目科技發佈了第二代AR眼鏡INMO Air2及智能戒指INMO Ring。INMO Air2鏡框體積比一代減少了近30%,顯示上升級為雙目全綵陣列光波導顯示,加入隨外界場景的單雙目模式切換功能。
INMO GO系列在2023年9月亮相,作為影目科技完成量產的第三款消費級AI眼鏡,該機延續了INMO無線以及極致輕量化、日常化形態的產品核心。
INMO GO 2在去年11月推出,這款產品專為商務場景設計,主打智能翻譯,支持40種語言在線翻譯和90種口音識別。
AIR3自海外發布以來接連被Gizmodo、Trend等媒體評為2025年最佳智能眼鏡產品;GO系列也曾獲得央視新聞、新華社等權威媒體的專訪報道以及商務部、外交部的重點關注。
二、摒棄「大黑框」,影目科技想做最舒適的智能眼鏡
今天,在成都,影目科技推出了其最新款AI眼鏡INMO GO3。
INMO GO3以「千人千面,各美其美」的需求為導向,推出多款框型,兼具方形、圓形、男款、女款、大尺寸、小尺寸和不同裝飾風格。
該款產品採用純CNC五軸精雕工藝,具有純粹的磨砂質感和高級的金屬光澤,表面不容易留下指紋。影目科技創始人楊龍升還透露,未來影目眼鏡將陸續推出上百種框型和配色。
要怎麼才能把鏡腿厚度「打下來」?影目給出的答案很簡單,就是做合併。
INMO GO3將原有分佈在鏡腿各處的器件與主板進行壓縮與融合,置於鏡腿末端,平衡了佩戴重量。鏡腿做到了8mm寬度,是目前國內最細的智能眼鏡鏡腿。這讓INMO GO3真正實現了智能眼鏡的理想形態:從任何角度看,它都是一副「普通」的眼鏡。
除了顛覆性的外觀,INMO GO3是一款真正能夠全天候佩戴的智能眼鏡。
想要全天候佩戴,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就是佩戴舒適度問題。舒適方面,INMO GO3經過了幾百次的人體工學測試,平衡了整副眼鏡的重量分佈。
INMO GO3的鏡腿還可以外擴15度,可以貼合不同的頭型,不滑也不夾。其搭配的兩個空氣鼻託,能夠柔軟貼合鼻樑,長時間佩戴也不容易留下壓痕。
全天候佩戴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就是續航。INMO GO3採用了雙芯片架構,搭載紫光展銳w337芯片,實現了低功耗。每款眼鏡標配兩塊可拆卸電池,5秒鐘就能換上另一塊滿電的電池,拆下來的電池可以放進充電倉充電,一顆電池耗竭,另一顆剛好充滿。
顯示方面,INMO GO3採用了獨家IMAR光學引擎,優化了波導片的角度,鏡框的前傾角度經過精細調整,各種角度都不會漏光。其畫面顯示的位置也啱啱好,視線可以保持直視前方,眼鏡裏的內容只有自己能看到。
INMO GO3採用創新的單光機雙目顯示架構,將微型光機集成於鼻樑上方,通過Micro LED顯示屏與衍射光波導技術的協同作用,實現高效的光學傳輸。
相比傳統雙光機方案,這一突破性設計可顯著降低約45%的顯示功耗,同時確保雙眼畫面的完美同步。INMO GO3還採用高亮度Micro LED顯示技術,入眼亮度最高可達1500nits。
INMO GO3還搭配了可隨時拆卸的攝像頭遮擋蓋,攝像頭工作時,左上角的指示燈會強制亮起,清清楚楚地告訴別人現在是不是在拍攝。
在軟件功能方面,INMO GO3能聽得懂77種語言,相比GO2的40種提升了92%。它還能翻譯成260多種目標語言,相比GO2的90種提升了190%,實現了智能眼鏡行業最全的語種支持,翻譯準確率高達98%。
GO3的離線翻譯功能也隨之升級,從之前的僅支持英語升級到現在的9種語言,覆蓋了大部分主流語種。INMO GO3還有OCR翻譯功能,可以一鍵拍照,自動翻譯。
更重磅的是,GO3是行業首個實現雙向對話實時翻譯的智能眼鏡,其首創的領夾音箱INMO Speaker和AI擬聲,可以實時將對話翻譯成對方的母語,通過INMO Speaker,AI擬聲複製你的聲音,帶着你的語氣、語調、情緒播報給對方聽。
通過視覺顯示+聽覺收音雙通道配合,哪怕嘈雜環境,雙方也能實現無障礙跨語言溝通。
三、不止做硬件,影目科技還想打造「影目世界」
當然,作為一個AI眼鏡,INMO GO3的AI功能也是「重頭戲」。
AI功能方面,INMO GO3的便捷提詞功能,能跟隨語速自動控制提詞滾動速度。此次該產品還全新升級了翻頁功能,搭配INMO智能交互戒指可以手動控制翻頁,也能一鍵開啓AI語音跟隨功能,講到哪提詞便跟到哪。
INMO GO3搭載專屬AI芯片,還搭載了4顆麥克風,結合自研降噪算法,藉助聲紋識別和人聲分離算法,區分不同的發言人,讓「誰說了什麼」一目瞭然,真正把會議記錄做到省心、省力。
依託AI大模型技術,INMO GO3能夠將說出的語音自動撰寫成文字保存,還能對會議記錄進行總結、提煉,自動生成清晰的會議紀要,並同步整理好待辦事項,對生成的文字還能進行整理、潤色、擴寫。
在AI交互方面,用戶只需喊一聲「阿目同學」即可完成系統設定、亮度調節等操作,基於最新大模型底座的AI還能提供高質量深度解答,助力提升使用效率。
除了強大的硬件基礎,影目還想進一步構建完整的AI+AR內容生態,共同組成由AI智能眼鏡、AI數字基座及AI終端點位構成的全方位的「影目世界」。
本次影目將攜手中國移動、螞蟻集團、騰訊應用寶、高德地圖、智譜AI、芒果傳媒、摯文集團、58同城、三七互娛等內容合作伙伴共同開啓AI+AR內容生態的共建計劃。
影目與螞蟻集團聯手攻克低功耗的RTOS系統挑戰,打造輕量、高效的支付安全方案,未來用戶佩戴INMO眼鏡即可完成支付。雙方還將基於gPass技術框架持續推動AI服務在智能眼鏡上的融合創新。
與騰訊應用寶合作中,影目INMO作為首個接入應用寶的智能眼鏡品牌,將嚮應用寶開發者開放SDK,共建AI+AR開發者內容生態平臺,並計劃投入2000萬元基金孵化原生 AI 應用軟件,打破智能眼鏡應用生態匱乏瓶頸。
與智譜聯合推出的「對話精靈」,藉助GLM大模型,能為會議、面試、銷售等場景提供實時的信息檢索和回答。對話精靈能理解場景上下文,預判用戶需求,主動檢索信息,實時生成提示,實現從 「被動回應」 到 「主動服務」 的進化。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影目推出了一款全新的探索型社交應用——AR社交名片,戴上眼鏡即可識別對方姓名、公司及過往聊天記錄。該功能1.0版本支持手動錄入與離線人臉識別,信息本地保存,充分保障隱私。再次相遇時,一眼即可喚起記憶,再也不怕臉盲尷尬了。
今後,影目INMO還將攜手更多合作伙伴,在AI探店、AI伴遊、AI比價等領域拓展應用,持續豐富影目世界生態版圖。
此外,影目科技還將加速影目終端快閃點的落地。影目透露,其將與成都廣播電視臺、梁溪文旅集團、洛陽文旅集團合作,率先在成都、無錫、深圳及洛陽四個城市佈置AI終端點。
未來每個人都可以以租賃的形式來租用AI智能眼鏡,AI智能眼鏡將更加普及。
結語:國產智能眼鏡走出了一條差異化道路
通過一代代的產品創新,影目科技抓住了智能眼鏡笨重的痛點,走出了自己的差異化道路。從INMO Air到今天的INMO GO3,影目不僅將鏡腿厚度做到了極致的8mm,更通過時尚化的設計語言,讓智能眼鏡真正擺脫了「大黑框」的刻板印象,成為能夠融入日常穿搭的時尚單品。
更重要的是,影目構建了「產品+生態+渠道」的完整閉環。其打造的「影目世界」生態,通過與各行業頭部企業的合作,為AI+AR的應用場景開闢了更多可能。
這條道路證明,中國智能眼鏡企業不必亦步亦趨地跟隨海外巨頭,而是可以基於對本土用戶需求的洞察實現超越。
在發佈會上,影目宣佈正式進軍線下,計劃聯手LOHO、依視路陸遜迪卡、亞洲眼鏡三大知名眼鏡品牌,共同拓展2000餘家線下門店,開放產品體驗服務。正如影目科技CEO楊龍升在發佈會上所說:「我們希望讓AI真正融入日常,讓每個人都能在自然佩戴中感受科技的力量。影目INMO GO3不僅是一副眼鏡,更是通往未來生活方式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