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北大碩士,用機器人幫小米造車,即將收穫一個IPO

創業邦
10/14

「IPO全觀察」欄目聚焦首次公開募股公司,報道企業家創業經歷與成功故事,剖析公司商業模式和經營業績,並揭祕VC、CVC等各方資本力量對公司的投資加持。

作者丨巴里

編輯丨關雎

圖源丨珞石機器人

小米賽力斯、智元機器人背後的供應商正在衝擊IPO。

日前,珞石(山東)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珞石機器人」)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計劃通過18C章程在主板掛牌上市。

這家總部位於山東濟寧鄒城的機器人公司,獲得了國家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順為資本、梅花創投、深創投等多家投資機構的青睞。值得一提的是,順為資本的創始合夥人及董事長正是雷軍。

珞石機器人還深度參與小米YU7生產檢測,成為首個進駐小米YU7汽車焊裝車間的國產工業機器人品牌。

根據灼識諮詢報告,珞石機器人是中國唯一一家能夠同時量產工業機器人與協作機器人(兩者統稱多關節機器人)的企業;按2024年銷量計算,珞石機器人的多關節機器人在中國本土製造商中排名第三,在全球製造商中排名第七。

80後北大碩士

在山東造機器人

1985年出生的庹華,是珞石機器人的創始人兼CEO。他於2009年7月獲得北京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碩士學位。

求學期間,庹華便已涉足機器人控制技術領域,並先後在摩托羅拉、IBM索尼研究院實習。

走出校園後,他首先加入全球500強企業愛立信,負責軟件底層系統的研發。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與工業機器人結緣。自2010年8月起,他正式踏入這一行業,先後在兩所研究院專注機器人技術研發。

在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工作期間,庹華結識了兩位志同道合的夥伴——畢業於法國魯昂高等電子工程學院的曹華,以及來自浙江大學的韓峯濤。

三人配合默契,甚至一度以公司為家,僅用半年時間便成功研製出一臺150kg的機器人樣機。

基於多方面考量,三人決定共同創業。經過市場調研,他們最終將創業方向鎖定在工業機器人領域。

2014年12月,庹華與曹華、韓峯濤在北京創立了珞石機器人。公司名稱取自「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寓意團隊將如頑石般踏實堅定,專注打磨優質產品。

珞石機器人的創始人兼CEO 庹華,圖源:北大青年CEO俱樂部

創業初期,公司選擇從機器人控制系統切入市場。這一方面因為控制器是三位創始人的技術專長,另一方面,控制系統與精密減速器、伺服系統共同被視為工業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部件。

作為機器人的「大腦」,控制系統直接關係到機器人的運動定位、姿態調整與軌跡規劃。然而當時這一領域基本由國外企業主導。

在進一步選擇機器人應用場景時,團隊意識到,儘管高性價比的機器人控制器存在一定市場空間,但整體規模有限。因此他們果斷調整方向,從控制器研發轉向輕量型工業機器人的整機開發,後者具備高速、高精度、易操作等優勢。

當時,汽車行業已被四大機器人品牌牢牢佔據,而3C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隨着人力成本上升,對自動化設備的需求日益增強。

珞石機器人避開競爭激烈的汽車主機廠市場,選擇從汽車零部件行業切入,重點發力輕量型工業機器人。

3C行業對機器人的需求多集中於小負載的輕量型產品,主要應用於機牀上下料、打磨拋光及組裝等環節。為此,珞石推出了XB系列工業機器人,併發布了可與國際品牌媲美的柔性協作機器人xMate。

以某家服務於惠普聯想的系統集成商為例,該企業原先採用日系品牌機器人進行多種規格箱體貼標,不僅設備價格高昂,服務響應也較慢。庹華團隊為其部署了4臺珞石XB7L機器人協同作業,最多可適配250多種不同箱體及貼標方位,將產能提升至每小時400件,相當於替代了8名工人。

2023年是珞石發展的關鍵一年。

公司將總部由北京遷至山東濟寧鄒城,充分藉助山東在製造業基礎與產業政策方面的優勢。同年,在日本設立海外子公司,邁出全球化佈局的重要一步。

進入2024年,珞石有兩大動作:

一是於12月完成股份制改造,為未來上市做好準備;二是推出NB25h系列工業機器人及新一代xCore 3.0控制系統,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競爭力。

此外,公司還在上海成立了具身智能創新中心,積極佈局前沿技術領域。

如今,珞石機器人已建立起涵蓋工業機器人、柔性協作機器人和具身智能機器人的全產品線,成為國內少數能夠同時實現工業機器人與協作機器人量產的企業之一。

灼識諮詢報告顯示,按2024年銷量統計,珞石的多關節機器人在中國本土製造商中排名第三,在全球廠商中位列第七。自2023年起,公司已連續兩年蟬聯中國主要多關節機器人製造商銷售增速冠軍。

在商業化方面,珞石機器人的業務遍及全球約40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服務客戶超過1000家,包括小米集團、歌爾股份、法雷奧、福田康明斯等各行業領先企業,覆蓋消費電子、汽車、新能源、醫療等高增長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珞石與智元機器人達成合作,將為後者提供仿人機械臂,集成至其人形機器人產品中。

NB220系列機器人在進行車身漆面缺陷檢測及打磨,圖源:珞石機器人

目前,珞石在汽車領域已與博世、三花智控松芝等零部件企業建立合作,共同為特斯拉、寶馬、比亞迪等整車製造商提供智能化產線解決方案。此前,珞石機器人也已進駐賽力斯超級工廠,為焊裝、總裝等多個車間提供高性能機器人及智能化系統。

拿下15億孖展

與小米深度合作

自2015年成立以來,珞石機器人已先後完成十輪孖展,累計孖展金額超過15億元人民幣,最新一輪孖展後的估值已達到52.95億元,其投資陣容強大,彙集了國家級產業基金、多家知名VC/PE機構及產業資本。

在18C章程下,珞石機器人的領航資深獨立投資者為國家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新希望集團和襄禾資本;資深獨立投資者為深創投和清控銀杏。

此外,珞石機器人的投資方還包括金沙江創投、新動能基金、順為資本、梅花創投、遠翼投資、TR Capital等知名機構以及山東多地、宜興、瀘州等地方政府的投資。

在行業裏,珞石機器人也被視作「小米生態」中的一員。事實上,順為資本早在2018年就領投了珞石機器人的B輪孖展,而順為資本的創始合夥人及董事長正是雷軍。

珞石機器人與小米之間的業務協同也日益緊密。

例如,珞石已切入小米汽車SU7的產業鏈,承擔汽車空調智能化產線的研發任務,重點覆蓋空調電檢及製造執行系統等關鍵環節。

據公開報道,珞石機器人還成為首家進入小米YU7焊裝車間的國產工業機器人品牌。YU7作為小米旗下首款高端SUV,在質量檢測上執行近乎「零缺陷」的嚴苛標準。

珞石機器人副總裁張雷介紹,公司為該項目提供的NB220系列220kg大負載工業機器人,能夠完成精密裝配與高精度檢測等複雜工序。

藉助高精度激光測量儀,該機器人可對焊接車身實現360度無死角掃描,測量精度達到0.01毫米,約為一根頭髮絲直徑的五分之一。此外,該設備還能靈活適配YU7與SU7兩種車型的產線,實現跨車型柔性生產。

圖源:珞石機器人

新希望集團則是自2019年起便開始關注自動化與機器人賽道,先後於2020年投資了思靈機器人與非夕機器人,並於2022年2月向珞石機器人注資4億元,成為其重要戰略股東。

一年之後,國家級基金——國家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由工信部、財政部及國開行等聯合發起)也對珞石進行了4億元的重磅投資,這筆投資也成為該基金當時在智能製造領域金額最大的一筆佈局。

除國家級基金之外,地方政府的支持也持續加碼。

2023年10月,珞石機器人將總部由北京遷至山東鄒城。2024年,鄒城市通過新動能產業投資基金向珞石機器人投資1億元。同年4月,珞石機器人鄒城二期生產基地啓動建設,預計投產後年產能將從3萬臺提升至5萬臺。

股權結構方面,IPO前,創始人庹華直接持有公司13.46%的股份,同時通過員工持股平臺「鄒城珞石兄弟」(持股8.48%)和「鄒城如珞兄弟」(持股6.96%)間接控制15.44%的股權。此外,他還通過與西藏梅嶺、湖北梅花等股東簽署一致行動協議,控制另外9.88%的表決權,合計掌握38.78%的投票權。

機構股東中,國家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持股9.67%,為最大外部股東;新希望集團持股6.96%;順為資本持股6.44%;襄禾基金持股5.88%;梅花創投持股4.94%;深創投與金沙江聯合分別持有3.68%和2.14%的股份。

年入超3億

毛利率持續改善

作為國內產品線覆蓋最全面的機器人企業之一,珞石機器人已建立起豐富多元的產品矩陣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公司共推出10大系列、27款機型,負載範圍從4千克延伸至220千克,工作半徑覆蓋475毫米至2705毫米不等;

在協作機器人方向,則佈局了3大系列、15款產品,負載能力介於3千克至45千克之間,工作半徑達705毫米至2246毫米。

此外,珞石還發布了六款具身智能機器人。這些產品融合力覺、視覺與位置等多維感知能力,支持物理柔順交互,並能夠實現對人手臂動作的直接映射。公司已建立起從環境感知、模型訓練到場景落地的全棧AI技術體系。

圖源:珞石機器人招股書

儘管市場拓展與客戶積累成效顯著,營收規模持續攀升,公司目前仍處於虧損階段。

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珞石機器人營業收入分別為1.53億元、2.67億元和3.25億元,期間複合年增長率達46%。2025上半年營收進一步增長至1.76億元,商業化穩步推進。

毛利率方面亦呈現持續改善趨勢,2022年至2024年分別為7.0%、11.4%和21.9%,2025上半年進一步提升至22.3%。這一提升主要得益於核心零部件國產替代的推進以及規模化生產帶來的成本優化。

不過,公司淨虧損規模仍然較大。

2022年至2024年,淨虧損分別為2.38億元、1.57億元和1.92億元,虧損率分別為155.6%、59%和59%。2025上半年虧損0.9億元,過去三年半累計虧損總額達到6.77億元。

另一方面,作為一家技術驅動型企業,珞石機器人的研發投入呈現逐步下降趨勢。

2022年至2025上半年,研發開支分別為6720萬元、5940萬元、5420萬元和2590萬元,佔同期總收入的比例從44.0%逐步降至14.7%。

根據招股書披露,本次IPO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以下方向:加強研發能力,拓展機器人及相關解決方案產品組合;建設全球銷售網絡,提升市場份額並推進國際化進程;提高生產效率和產能規模;進行戰略投資與併購;以及補充營運資金和一般企業用途。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預測,協作機器人市場未來將保持35%的年複合增長率。到2027年,全球協作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5億美元,佔據工業機器人總市場的29%,前景廣闊。

早在2022年,庹華便曾指出,在國產協作機器人快速發展和供應鏈完全自主可控的背景下,未來五年內必將有1至2家中國協作機器人企業躋身全球領先行列。

如今,隨着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庹華離這一目標的實現又近了一步。

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