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行業迎產需雙升「暖信號」

市場資訊
10/1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北京商報

  隨着宏觀經濟環境的持續優化,景氣度回升為家居行業帶來了強勁的發展動能。10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9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回升至49.8%,較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製造業生產指數升至51.9%,創近六個月新高。事實上,作為與製造業高度關聯的家居行業,復甦態勢早有顯現。8月傢俱類零售總額169億元,同比增長18.6%;1—8月,累計零售總額1335億元,同比增長22.0%。從數據來看,家居市場需求修復態勢延續,企業訂單儲備有望逐步積累。

  業內人士表示,家居行業作為「製造+消費」融合的典型領域,正處於雙重利好疊加期。隨着消費信心回暖,新房裝修剛需與存量房改造煥新需求將加速釋放,疊加後續穩經濟、促消費政策發力,家居企業若能聚焦產品創新與渠道服務升級,有望在市場修復中搶佔先機。

  生產、需求雙升

  隨着國內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鞏固,消費市場活力逐步釋放。從零售總額來看,8月傢俱類零售總額169億元,同比增長18.6%;1—8月,累計零售總額1335億元,同比增長22.0%。8月,建築及裝潢材料類零售額133億元,同比下降0.7%;1—8月,累計零售額1088億元,同比增長1.8%。

  家居市場「回暖」信號在終端市場也有體現。北京商報記者「十一」期間走訪多家家居賣場注意到,諸多消費者選擇在假期集中踏入賣場,為家庭裝修計劃提前考察市場、瞭解產品特性與選購要點。賣場工作人員表示,假期前來諮詢、瞭解產品的消費者人數明顯有所增長。

  數字商業創新顧問、數字社會學者唐興通分析稱,生產和需求數據雙雙抬頭,說明庫存被消化、預期在修復。但要警惕,中國家居行業的底盤不是靠「自然增長」,而是靠「政策託舉+結構性替換」。現在的數據不是消費爆發,而是行業在「喘口氣」。過去三年,家裝延後需求、改善型住房、局部煥新消費在逐步釋放,所以看起來生產端和需求端都在升溫。

  事實上,消費品行業的持續擴張,直接輻射家居、建材、裝飾等終端消費領域。家居產品作為家庭消費重要組成部分,隨着消費信心的逐步回暖,市場需求正在從「潛在」向「實際」轉化,無論是新房裝修的剛需採購,還是存量房改造的煥新需求,都有望在消費復甦的浪潮中得到進一步釋放。

  「AI+設計/軟裝」實踐者及研究專家、社羣/圈層運營戰略及實戰專家王建國表示,國內家居市場出現生產、需求雙升,首先是市場經歷調整後呈現的階段性成果,這背後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有力驅動。促消費、國補等政策不僅從需求端有效拉動了家居消費,讓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和能力得到提升,也帶動生產端的供給方積極性顯著提高,供需兩端在這個階段形成了良好互動,最終促成了雙升局面。

  多重因素疊加

  家居行業產需雙升並非偶然,背後是宏觀經濟環境以及消費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從宏觀經濟環境來看,宏觀經濟的持續優化為家居行業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穩經濟、促增長的政策措施。隨着這些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國內經濟整體呈現出回升向好的態勢,進而帶動了家居等大宗消費品的需求。

  王建國表示,行業和企業在政策引導下的努力逐步顯現成效,不僅在國內市場積極響應消費需求變化,不少企業在國家政策支持和鼓勵下主動推進海外市場拓展,進一步為生產和需求的增長注入了動力。整體來看,這既反映出國內家居消費潛力的釋放,也體現出行業在內外市場佈局上的積極探索和發展態勢。

  從政策方面來看,消費政策的精準發力有效激發了家居市場潛力。各地政府積極響應國家促消費號召,紛紛推出家居消費補貼、以舊換新等活動。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梳理發現,北京、上海等地對居民購買綠色智能家電和家居產品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廣州、深圳等城市則開展了家居以舊換新專項行動,對居民淘汰舊家居產品併購買新家居產品給予補貼。政策的推出不僅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同時提升了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家居市場需求的增長。

  唐興通表示,生產、需求雙升背後,首先是政策託底,其次是結構性消費替換,最後是產業端的主動出擊。保交樓、舊改、以舊換新、消費券、專項貸等政策不是在刺激需求,而是在「搶救信心」。此外,大房子雖然賣不動,但小煥新、局部改造、整家定製、拎包入住在增量釋放。現在不是「有需求再生產」,而是「先生產去搶盤子」。

  創新與服務成關鍵

  家居行業的發展始終與市場需求緊密相連。從市場需求來看,隨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對現有住房進行翻新改造,存量房改造市場潛力巨大,將為家居行業帶來持續的需求增長。

  在產業發展方面,智能化、綠色化正逐漸成為家居行業主要發展趨勢。商務部監測的主要電商平臺數據顯示,「十一」假期前四天,一級能耗節能家電增長19%;智能冰箱增長20.7%,智能家居產品增長16.8%。智能家居將進一步普及,智能家電、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溫控等系統將更多地融入家庭生活,實現家居產品的互聯互通和智能化控制。

  王建國分析認為,現在諸多企業都在做創新和服務,核心可以聚焦在兩個方向,一個是AI在家居行業的垂直應用,另一個是行業順應存量時代趨勢向局改、舊改賽道的迭代調整。在AI應用方面,如今已不再停留於概念,而是真正落地到實際場景中。在行業迭代方面,家居行業已經從此前的「增量市場」進入以存量市場為主的階段,局改、舊改會是未來主導市場的消費形式,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在創新和服務上發力。

  事實上,隨着AI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相繼佈局。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海爾集團與阿里巴巴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達成全面AI合作。雙方將充分發揮海爾的全生態佈局與阿里的全棧AI能力優勢,共建數字產業新生態,加速產業AI創新發展。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雲傑表示,阿里巴巴在數字技術與生態佈局上的優勢,與海爾深耕智慧住居、大健康、數字經濟產業三大賽道的實踐高度契合。此次合作是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探索。

  唐興通表示,家居行業未來的關鍵不是「要不要創新」,而是誰能把創新變成利潤,把服務變成復購。產品創新已經退位,模式創新纔是入口。現在消費者缺的是「空間解決方案」和「交付體驗感」。誰從賣單品跨到賣整家、賣系統、賣生活方式,誰就能拿走未來訂單。服務不是售後支持,而是前裝連接。家居企業如果不把服務前置成「黏性入口」,永遠只能當供應商,不可能當品牌方。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高佳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