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農商行擬8折轉讓189.28億元債權資產 為何銀行頻頻大手筆「甩賣」不良資產

深圳商報·讀創
10/14

  廣州農商行近日公告稱,擬約8折轉讓合計約189.28億元的債權資產。值得關注的是,這已是廣州農商行連續3年轉讓百億資產,合計轉讓資產金額超過450億元。也是今年10月以來,第二家大手筆「甩賣」不良資產的銀行

  廣州農商行已連續三年「甩賣」資產

  公告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廣州農商行這筆信貸資產的本金金額約為149.78億元、相應利息金額合計約38.97億元、代墊司法費用金額合計約0.51億元、違約金合計約0.02億元,金額合計約為189.28億元,初步預計將以不低於122億元的價格出售。

  廣州農商行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後,將有效提升本行風險抵禦能力,提高經營效率與盈利能力,同時優化本行業務結構和資產質量,為實現整體穩定經營及長期發展奠定基礎。」該行還表示,將於近期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尋求股東同意上述交易事項。

  結合此前公告,自2023年以來,廣州農商行已連續3年「甩賣」百億資產。早在2023年12月,廣州農商行曾出售類型為對公貸款及金融投資類資產,債權總額約145.92億元,轉讓代價為94.67億元;2024年12月,廣州農商行又以99.93億元代價向廣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轉讓一筆債權總額為145.92億元的信貸資產包。截至目前,廣州農商行累計轉讓債權資產已超過450億元。

  此外,廣州農商銀行在2025年還發布了5期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項目,涉及債權金額合計11.85億元,借款人共2903戶,其中,2025年第3期轉讓項目未償本息總額為6253.24萬元,起始價為227.35萬元,相當於未償本息總額的0.36折。

  雖然一直在「甩賣」不良資產,但廣州農商行的不良率和逾期貸款依然在不斷攀升。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合計142.19億元,不良率1.98%,較去年末上升0.32個百分點;逾期貸款達510.9億元,較去年末增加190.2億元。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州農商行實現營收80.4億元,同比增長9.4%;淨利潤15.1億元,同比減少11.2%。在同期總資產破萬億的四家農商行中,廣州農商行淨利潤增速墊底,且唯一出現負增長,淨資產收益率不足其餘三家農商行一半。

  二級市場股價表現差強人意

  無獨有偶的是,進入10月份以來,不僅是廣州農商行一家大手筆拋售不良資產。10月10日晚間,渤海銀行也發佈公告稱,擬公開掛牌轉讓債權資產。本次確認的轉讓資產涉及本金金額約為人民幣499.37億元、利息金額合計約人民幣104.36億元、罰息金額合計約人民幣93.34億元、代墊司法費用金額合計約人民幣1.26億元。轉讓資產的初步最低代價總額不低於約488.83億元,相當於債權總額的約7折。

  這意味着,兩家銀行「甩賣」的不良資產合計超678億元。與廣州農商行一樣,渤海銀行常年不良率居國內股份制銀行榜首。最新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從上年末的1.76%升至1.81%,上升0.05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為172.69億元,較上年末增加7.89億元。

  另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國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平均值為1.49%,兩家銀行的不良率均顯著超出行業平均水平。

  同樣作為在香港上市的國內銀行,兩家銀行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也可謂「難兄難弟」。渤海銀行自2020年7月上市以來,股價便一路走低,一度跌至0.78港元/股,創上市以來新低,淪為「仙股」。截至10月14日收盤時,渤海銀行報1.0港元,總市值為177.62億港元。

  廣州農商行自2017年上市以來,股價長期在低位徘徊。Wind數據顯示,該股在2021年期間,有超過一半的時間無交易。截至10月14日收盤,廣州農商行報1.7港元,總市值為244.97億港元,成交額僅為18.92萬港元。

  「近期銀行密集轉讓不良資產,本質上是其主動優化資產結構、化解潛在風險並提升資本效率的戰略舉措。在淨息差持續收窄、資產質量面臨壓力的背景下,銀行通過折價轉讓方式快速剝離不良資產,能夠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改善銀行整體資產質量,且有利於銀行加快回籠資金,投向收益更高的優質領域,為後續信貸業務拓展騰出空間,最終增強銀行整體經營穩健性與盈利能力。」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武澤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這主要還折射出在經濟復甦承壓背景下,銀行貸款風險持續暴露的現實,尤其是消費貸、信用卡等無抵押類資產質量下滑明顯。這種轉讓本質是銀行在資本充足率和利潤考覈壓力下,選擇犧牲部分回收率來快速出清風險、騰挪信貸空間的主動策略。雖然短期內能美化報表,但也反映出催收成本高企等深層痛點。長期來看,隨着個貸不良轉讓常態化,市場亟需更精準的定價機制和更強的受讓方處置能力。」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讀創)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