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東莞市中心又將
新添一個「網紅」打卡點
東莞CBD首開區
將規劃建設18座連廊
打造東莞首片空中街道
以後,無論是去
東莞中心公園、寫字樓、萬象城
還是地鐵站
雨天不用遮傘,夏天不怕暴曬


1
規劃建設18座廊道
去公園、去商場、去地鐵站
再也不怕日曬雨淋了
為何在東莞CBD規劃設計空中廊道?東莞國際商務區片區專員梁迪飄解釋,東莞國際商務區開發強度高,交通、通勤、休閒、購物等一系列活動密集,僅靠平面空間難以承載。
「我們借鑑香港經驗做法,通過空中連廊系統,在東莞CBD首開區,把街道搬到二層廊道,在二層平臺再造一個街道體系。」
東莞CBD倡導「地上地下一體化」的設計理念。地上是空中串聯起來的二層連廊,地下是複合暢通的地下空間。從地下、地面到空中,是一個24小時開放的有機整體。

二層廊道以中央綠軸為主幹道,通過18座連廊,將中心公園、萬象城、華潤置地中心、香港中心、灣區國際製造中心中部、招商灣熙中心、盛和灣區大廈、南城商貿金融大廈等19個地塊項目串珠成鏈,並在室外設定公共平臺,使空中廊道無縫銜接、四通八達。

根據《首開區空中連廊統籌研究》,東莞CBD的連廊在功能上各有側重:有位於次幹道、兼具形象展示的「形象功能型」;有以高效連接為主的「通過型」;還有補充地面活力、營造休閒氛圍的「空中花園型」。

「每條連廊不只是‘過道’,還是精彩的城市生活場景。」梁迪飄說,二層連廊不僅僅是連橋,主體是地塊內的二層平臺,平臺有通道、有節點。節點就是它的活動空間,它是個「容器」,可以裝很多東西,比如綠化、盆摘、藝術裝置,甚至小型的市集攤位。
2
在空中街道
看風景、等日落
也太美了吧
規劃中的18座廊道,有的設計像絲帶;有些用了鏡面不鏽鋼包裹,像一條很有未來感的隧道;有的像梯田一樣,有一層層退臺,人們在這裏可以看風景、等日落。

廊道設計遵循兩大原則:保障公共便捷性,注重近人尺度的舒適體驗。
位於CBD中央綠軸核心位置的「東莞香港中心」商辦住宅綜合體,是建設進度較快的項目,這裏有三條在建的廊道,打造「城市陽臺」。

其項目經理及設計主創莊文靚表示:「二層連廊起到打通‘任督二脈’的作用。我們將香港成熟的人車分流設計經驗融入東莞國際商務區建設。上班族無需下到地面,就能在不同建築間輕鬆通勤——雨天不溼鞋、晴天有遮陽,遠離路面的喧囂與炎熱。」
綠軸天橋是凌駕於綠軸公園上方的連廊,屬於空中花園型。通過與鄰近的樓梯進行一體化設計,形成流暢的整體流線。市民可通過旋轉樓梯盤旋而上,自然銜接至連廊,俯瞰下方的綠軸公園,這裏有闊落的停留空間,未來可能還有移動攤位。

莞明路天橋是形象功能型的連廊,跨度近50米,是連接項目東西兩側住宅與商辦的關鍵節點,以空中通道解決人行過街問題。由於其下方是地鐵軌道線,結構限制嚴格——道路正中央無法設定支撐。
為了既解決大跨度帶來的壓迫感,又滿足結構要求,設計師與結構工程師最終採用了獨特的「W型」結構,摒棄了傳統的交叉型桁架,一舉攻克兩大難題。

這樣的空中街道
你期待嗎?
評論區分享一下你的看法
來源| 東莞日報記者/吳金華 實習生 蕭穎儀 圖片/指揮部供圖
三審 | 敖劍鋒
二審 | 劉妍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