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研究院發佈「無線智能體雲平臺」 加速移動智能體規模化應用

中國移動研究院
10/13

10月12日,在2025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中國移動研究院正式發佈了其面向移動智能時代的關鍵系統——「無線智能體雲平臺」。該平臺旨在泛在覆蓋、最靠近用戶的無線接入網為各類移動智能體提供一個「高確定性、強韌性、高效率」的在網運行環境,系統性破解其規模化落地的兩大核心難題:一是保障移動智能體運行性能,二是確保其移動過程中的服務連續性與任務韌性,為移動智能體及相關產業生態高質量發展注入全新動能。

以具身機器人、個人智能助理、網聯汽車等為代表的移動智能體,是構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大力發展相關產業,是我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中國移動研究院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勇擔移動信息現代產業鏈鏈長職責,基於中國移動6G開放試驗裝置積極打造「無線智能體雲平臺」這一新型無線網絡通算智融合信息基礎設施,在支持無線網絡基礎功能、無線網絡智能體、邊緣移動應用智能體的融合一體部署和運行的基礎上,該平臺原生支持內核級非侵入式觀測能力、高精度的網絡和智能體業務狀態智能感知與分析能力,並引入無線智能體網關,支持多智能體高效跨域實時協同,為產業生態提供堅實的連接與算力底座。

為應對移動智能體規模化落地所面臨的性能保障和服務連續性與任務韌性兩大核心挑戰,該平臺使能了移動智能體「智能感知與閉環調控」「任務快速重建與持久通信」兩大特性:

圖:無線智能體雲平臺架構圖

一、 智能感知與閉環調控:應對性能保障挑戰

該特性旨在讓傳統「黑盒」式的移動智能體通信系統,轉變為一個能實時感知網絡和移動智能體運行狀態並據此進行傳輸、計算、數據等多維資源按需調度的智能系統,賦予了網絡自主觀察、思考和進化能力,以保障移動智能體業務服務質量和效率。

為實現這一目標,無線智能體雲平臺構建了從感知、分析到調控的決策閉環。在感知與分析環節,平臺通過無線子幀級eBPF等技術,對基站到移動智能體的全鏈路多維指標進行毫秒級實時採集,並利用智能模型將海量數據轉化為動態的服務質量畫像及潛在風險預測。在閉環調控環節,平臺基於精準感知數據,通過引入支持強實時高可靠通信協議(MCP-R,一種為無線網絡增強的強實時高可靠高安全智能體通信協議)的無線智能體網關,賦能移動智能體、網絡與雲平臺進行協同決策,實現主動的業務調度、路徑切換等服務調整,將業務需求與網絡資源進行精準匹配,從而保障移動智能體的極致服務體驗。

二、 任務快速重建與持久通信:保障移動智能體業務韌性與連續性

該特性旨在解決移動智能體在複雜網絡環境下因網絡抖動、IP地址變化導致的智能體服務卡頓和長任務鏈失敗的問題,以保障移動智能體業務的連續性。

為實現這一目標,平臺構建了從任務級到會話級的雙層保障機制。針對網絡抖動等原因造成的短暫連接中斷,平臺通過模型上下文緩存與無狀態續傳機制,提升任務級韌性,使得智能體能夠利用網絡側緩存快速恢復任務,避免了高昂的重同步成本。更進一步,為保障跨網移動時的會話級連續性,平臺引入智能體應用會話標識,將應用會話與智能體IP地址解耦,通過無線智能體網關維護其映射關係,為智能體構建一條不受IP地址變化影響的「虛擬專用通道」,從而確保無縫的漫遊體驗。

「無線智能體雲平臺」為海量移動智能體提供了「高確定性、強韌性、高效率」的底層支撐,在機器人控制、自動駕駛等對業務穩定性要求極高的商業場景下,可有效提升移動智能體的任務完成率、用戶交互流暢度與端到端服務質量。未來,中國移動將聯合產業夥伴持續推動平臺能力演進和相關技術標準制定,增強通算智融合的下一代無線網絡的服務能力,為泛在移動智能體的規模化應用構築堅實的算網底座。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