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出海中東,如何破局?

財中社
10/13

  中國光伏正從國內的激烈內卷漂洋過海,奔赴中東尋找「藍海」。然而,當276GW產能在沙漠上鋪開,這場海外狂飆或正在複製國內的過剩與競爭,藍海或將再次被染成紅色。

  中東光伏建廠潮

  近半年,中國光伏出海潮正從東南亞轉向中東。沙特、阿聯酋、土耳其成為最新焦點

  9月24日,鴻鈞新能源與沙特夥伴簽約,啓動6GW高效異質結組件基地建設。該企業以異質結電池及組件為主業,格力集團為其股東之一。此前,它已在珠海、啓東佈局,此次項目是其首個海外工廠,也是中東首個異質結組件項目。

  2025年以來,《財中社》不完全統計,至少15家中國光伏企業公佈海外建廠計劃,投資總額超204億元。中東及周邊地區成為重點目標,硅片、電池及組件規劃產能高達116.6GW,硅料產能27萬噸,遠超區域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出海主力並非一線龍頭,而是紅太陽新能源、和光同程等中小企業;頭部廠商中,僅晶澳科技(002459.SZ)新增項目。

  輔產業鏈集體出擊

  光伏輔產業鏈也捲入中東熱潮。繼2024年三家支架製造商落戶沙特,2025年又有四家光伏玻璃企業宣佈進軍中東,其中三家選址埃及,新增產能268萬噸。

  這背後,則緣於國內光伏玻璃自7月起減產30%,價格跌破現金成本,出海幾乎成為求生路徑。然而,當本就有限的區域需求被密集佈局透支,中東市場極可能提前步入過剩局面。

  土耳其則成為另一極。正泰新能在當地原有1GW組件廠,如今再投7億美元建設5GW一體化工廠,涵蓋硅片、電池與組件,預計26個月建成鈞達股份(002865.SZ)也選擇落地於此。該項目或將使土耳其成為中東少數具備光伏全產業鏈的國家。

  央企巨頭強勢佈局

  與民企競逐不同,央企憑藉資源與工程優勢正在主導高端項目。

  2025年9月,中國電建(601669.SH)簽下沙特阿菲夫1號和2號光伏項目,總裝機4GW,金額117.19億元,工期26個月。同月,中國能建(601868)獲得2GW EPC總包合同,總額8.31億美元,涵蓋風光一體化項目。

  伊朗7GW組件採購協議則創下該國紀錄,資金由國家發展基金支持,助力其2030年30GW可再生能源目標,其中光伏佔比超八成。

  中東對央企的吸引力由來已久。2023年,中國電建已參與沙特多個光伏EPC項目,累計裝機超2GW;2024年起,中國能建承建阿聯酋儲能結合光伏項目,總容量超1.5GW。

  這些項目標誌着央企正從電站建設延伸至全產業鏈佈局,嘗試在當地建立長期運營能力與定價權。

  中東吸引力:政策、區位與戰略

  中東為何成為中國光伏出海新熱土?

  首先是能源轉型需求強烈。沙特計劃到2030年實現40GW光伏裝機。國際能源署預計,2035年,中東和北非太陽能發電量將較2023年增長15倍,佔區域發電增量的一半。

  其次,當地政府普遍推動產能本土化,政策環境相對寬鬆,為外資落地鋪平道路。

  同時,中東地處歐亞非十字路口,地理優勢突出。通過當地生產,中國企業可繞開歐美關稅壁壘。正泰新能表示,其土耳其新廠80%產能將面向美國、南歐及中東市場。亞瑪頓(002623.SZ)在阿聯酋建設的50萬噸光伏玻璃生產線,也計劃輻射歐美與南亞。

  但在政策紅利的吸引下,這片熱土的門檻正在迅速抬高。

  玩家湧入競爭加劇

  中東已不再是中國企業的獨角戲。

  日企Nippon Energy在迪拜規劃組件產線,TOYO Solar在埃塞俄比亞佈局電池片項目。2025年上半年,非中資企業在中東非洲擴產達52GW。

  印度也在加速構建本土光伏產業,規劃產能141.88GW,覆蓋硅片到組件全鏈條。

  競爭最直觀的戰場出現在科威特。其500MW太陽能項目短名單中,晶科能源(688223)與中環新能源(01735)領銜的聯合體,與沙特ACWA Power、法國EDF、TotalEnergies及阿聯酋Masdar同臺競標。該項目位於Shagaya園區,預計2026年投產,將成為「科威特願景2035」的重點工程之一。

  內卷外溢風險隱憂

  在狂熱擴張之下,風險的陰影正在聚攏。

  中東光伏規劃產能高達276.6GW,遠超當地需求;玻璃產能268萬噸亦難以消化。業內流傳着一句話——「中國人卷中國人」。全球光伏產業鏈高度集中在中國企業之手,海外建廠並未改變內卷邏輯,只是將價格戰移植到了沙漠之中。

  國內上半年光伏上市公司普遍虧損,搶裝潮過後產能過剩依舊。

  東南亞的教訓仍歷歷在目:為規避關稅,大量企業遷廠東南亞,卻被美國以「反規避」與「雙反」名義制裁,產能受創。

  如果中東扎堆成勢,美國或再度重演舊招——中東出海,可能並非突圍,只是另一輪過剩的地理轉移。

  破局之道:從拼量到拼價值

  行業呼喚新邏輯,唯有跳出「產能救命」慣性,纔可能真正破局。

  有業內建議,應建立海外建廠備案與評估機制,防止內卷外溢。企業需摒棄「以量取勝」的路徑依賴,轉向高價值、高技術的競爭。

  TCL中環(002129)早在2019年便與法國道達爾旗下MAXEON合作,打造全球製造與銷售網絡,跳出了拼產能的怪圈。中環新能源近期在摩洛哥獲得7.63MW高適應性組件訂單,也顯示出技術與產品力的回報。

  在機遇與風險並存的中東市場,中國光伏企業如果繼續以低價擴產換增長,這片沙漠也終將被產能和價格戰淹沒。唯有國家引導與企業創新並行,從成本導向轉為價值驅動,中國光伏的出海纔有可能駛向深藍,而非在下一片紅海中掙扎。

(文章來源:財中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