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女性用戶,李想搶不過雷軍

字母榜
10/16

雷軍和李想,雖然不像雷軍和陳年那樣的「好基友「,但關係一直不錯,兩人經常聚餐交流。9月底小米開發佈會時,雷軍還當衆推薦,「國內別的車也不錯,也可以考慮一下理想 i6!」李想則在微博表示「衷心感謝」雷軍推薦。

交情歸交情,產品競爭,李想和雷軍可一點也不含糊。理想 i6 請來易烊千璽代言看來是想複製小米在年輕女性用戶中的成功;雷軍則在不久前帶着團隊去新疆測試大型六座SUV,小米汽車顯然已經瞄準了理想的舒適圈。

按照最新曝光的車諜照,小米新款SUV大得顯眼,車身方正,空間餘量足以塞下三排座椅,能坐6到7人,更多像是給全家出行做準備的新款。

這次小米一改往日的年輕運動風,新車以六座大型SUV的形態,徑直駛入了理想與問界最熟悉的「家庭」領地。而小米汽車的產品矩陣,也從滿足個人駕駛樂趣,已經拓展至承載全家出行的需求。

根據市場相關信息,小米新車將搭載1.5T四缸增程器,外加前後雙電機組成的四驅系統,純電續航約200-400公里,可滿足日常通勤,滿油滿電綜合續航1500公里,直接超越理想L9與問界M9。

對於新車是否為增程款,小米回應稱新車信息都要以官方披露為準。

按照小米以往的風格,新款上市大概率沿用熟悉的 「高配低價」 策略,在激光雷達等高端配置齊備的前提下,起售價格會比競品對手低出5-10萬,意圖用性價比「掀桌子」。

不久前,在理想十週年的發佈會上,李想拋出了兩張新牌,純電車型i6與品牌首位代言人易烊千璽。曾經用「奶爸車」定義品牌的李想,現在試圖改寫理想的營銷主線,用「i人空間」和「皇后座椅」來吸引年輕女性消費者。

今年8月在羅永浩的視頻博客中,李想認為在中國造車新創業公司的老闆裏,雷軍是唯一一位跟他同樣具備超級產品經理思維的老闆。

兩位同樣具有產品經理思維的CEO,在2025年的秋天,不約而同地選擇離開舒適圈,攻入對方腹地。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新能源市場,細分市場的賽道逐步見頂,大家都需要定位差異化的新品,來豐富產品矩陣。

01

在十週年發佈會上,理想汽車同時官宣了純電車型i6,與品牌首位代言人易烊千璽。

過去靠「奶爸車」的形象,在市場中站住腳的理想,也因為奶爸車的標籤太過深入人心而陷入桎梏。當前,理想35歲以上的男性用戶佔比超70%,用戶結構單一,過去兩次的純電轉型,都因市場定位模糊不清,而導致新車賣不動。

這次i6啓用代言人,除了有營銷造勢之意,理想更多的是給新車重新定調,讓理想實現兩條腿走路——增程守住「家庭用車」,純電綁定年輕消費者和女性用戶。

事實上,女性用戶也正在成為推動新車銷量增長的重要力量。

2025年9月25日的雷軍在年度演講中透露,小米汽車用戶中女性佔比接近50%,這一數字不僅揭祕了雷軍的制勝法寶,還給其他品牌指明瞭方向。尤其是小米兩款爆款車的成功,已經驗證了這條路線的可行性。

i6也是理想推出的首款5座純電SUV車型,不僅是理想史上最小車型,定位也首次主打單身用戶、小型家庭和女性用戶羣體。為了圈定女性用戶,理想還提出「皇后座椅」的口號,試圖喚醒女性用戶對情緒價值的追求。

在定價策略上,i6也有意復刻小米的「配置平權」思路,將雙腔空懸、冰箱等高端配置全系標配,限時減免價比小米YU7還低1.38萬元。

為了更加突出優勢,i6甚至全系標配高級輔助駕駛系統,搭載激光雷達和高算力芯片,支持VLA司機大模型。把加錢才能擁有的選配,全系標配上車,讓i6突出競爭力的同時,也導致整車成本持高不下。

高性價比的優勢,也為i6換來了一定銷量。理想汽車產品線負責人李昕暘透露,該車上市5分鐘大定數量突破了1萬臺。對於其他媒體報道「48小時內,全國門店平均每家新增大定80-90臺,大定總數接近5萬臺」的數據的來源,截至發稿理想官方也暫未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大定規模是建立在1萬元的現金優惠,限時贈送靜音電吸門等優惠權益上,首銷權益疊加其他權益,優惠力度堪比折上折。限時權益結束後,i6能否保持競爭力還有待考驗。

回顧過去一年,理想的純電之路的轉型一直不順。

先是被寄予厚望的純電旗艦MEGA,因造型爭議等因素市場表現未達預期,被視為理想史上交的最貴「學費」。雖經過緊急調整,提前推出性價比車型L6挽救銷量,但從根本上沒有解決掉產品定位單一的問題。

隨後推出的純電SUV理想 i8,又因上市初期配置複雜、定價策略未能清晰傳達出「性價比」,導致開局不利。甚至i8與卡車對撞的營銷事件也引發爭議,進一步損害了品牌形象。

從增程邁向純電的換擋期,理想的產品規劃與市場節奏出現了脫節。

如今,理想i6也被提前推出,承擔着拯救銷量和拓展年輕用戶市場的使命。儘管大定符合預期,但眼下i6的產能依舊受限,難以在短時間內提振理想的銷量重回「巔峯」。

02

在與羅永浩的對話中,李想對首款電車MEGA的失利做過反思,他說MEGA直接照搬了L系列的內飾,除了大,並沒有一個更好的成長,因為用戶覺得車更貴了,還應該要有其他的亮點。

其實,對於新車理想i6也一樣。在創新方面,i6依舊沒有擺脫掉過往的慣性思維。不僅在外觀設計上與i8高度相似,在內飾方面也沿用i8的方案,只不過對第二排後座進行了調整。而i8,在產品定位上依舊是一款家庭用車。

反觀小米,在產品發佈初期,鉚足了勁要攻佔女性市場,兩款量產車,在女性關懷方面都比理想i6更為具體。

雷軍認為,女性不一定懂車,但在家庭購車決策中擁有一票否決權。在色彩選擇上,小米的車型更注重女性審美,提供了流金粉、丹霞紫等配色。宣傳三層鍍銀防曬玻璃、智能化妝鏡自動補光、以及專門的口紅防滾落卡槽等。這些細節雖然不大,但更容易喚起女性的購買慾望。

而i6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飾,仍然沒有放棄對家庭實用性的追求,雖然宣傳「皇后座椅」,但在其他個性化方面,仍然相對保守。理想能不能獲得廣泛女性用戶的認可,仍然被質疑。

不少女性車主選擇小米SU7的觀點高度一致,即外觀和顏值。

其中一位譚女士向字母榜表示,原本不考慮電車的她,第一次在購物中心遇見小米SU7 ultra就被一眼折服,流暢的溜背造型與她先前的奔馳轎跑風格相似,內飾細節也展現了對女性的友好,她最喜歡的幸運黃也被小米調製的啱啱好。

當時距離小米su7 ultra正式發佈還有幾個月,因為太喜歡,她決定當場交出2萬定金提前預購,新車上市後,價格比宣傳期的定價低出30餘萬,碳纖維等材料免費送,讓她覺得小米更有性價比。

現在提車半年左右,出行途中經常被路人誇讚好看,她覺得自己的情緒價值也被滿足。

在接受字母榜訪問的三位小米SU7車主中,當被問及下一款車是否會考慮理想i6時,他們均給出了否定答案,雖然定位都是年輕人,可兩款車型的用戶重疊度可能並不高。

在譚女士看來,理想品牌的定位就是中年男性,「家庭用車」的標籤太過深入人心,讓她難以產生共鳴。儘管i6面向年輕羣體,但其外觀設計未能吸引她進一步瞭解。

社交平臺小紅書上,打動女性用戶選擇理想i6更多是因為空間舒適感,智駕體驗以及其他性能方面。關於i6的顏值,小紅書上的評論依舊爭議很大。

在選擇小米su7和理想i6的爭議貼下,甚至有網友給兩款車作出了總結,「沒結婚選小米,結完婚選i6」。空間上,網友認為i6更具優勢。顏值上,小米su7更勝一籌。

當前,小米僅依賴SU7、YU7兩款量產車型,雖然顏值和銷量能打,但市場覆蓋面有限,小米也急需新品開道,以尋求新增量。而從新車方正的造型和六座佈局來看,更多是以家庭出行的需求為主,並且增程混動車型,也解決了續航里程的焦慮問題。

不過,小米至今也沒有解決產能瓶頸問題。YU7的等車週期已近一年,新工廠產能爬坡尚且需要時日,若SUV再成爆款,「等車大半年」 可能直接勸退目標家庭用戶,部分用戶因為等不及而轉投其他現車品牌。

目前,小米一期工廠設計產能15萬輛,去年開始,小米汽車工廠就開始雙班運營,將產能拉到極限,但仍然捉襟見肘。

儘管二期工廠已經驗收通過,但一個新工廠從建成、調試到最終實現穩定量產,需要一個不短的產能爬坡過程,交付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

雖然發佈會的讓路給雷軍喫了一顆「定心丸」,雷軍也迅速回應小米和理想一起推動純電車在國內的發展,但理想在增程SUV市場的穩固地位和防守能力,也不容小覷。

03

李斌曾在內部會議中指出,純電市場拐點已至,對蔚來而言這是扭轉時局的關鍵時機,也是對依賴增程車型品牌的一次關鍵考驗。

今年7月,整個市場的增程車銷量同比下滑11.4%,而同期純電動車銷量增長24.5%。市場重心逐漸轉移,曾高度依賴增程路線的部分車企已開始戰略轉向。

以「平替理想」起家的零跑,同樣在7月新推出了首款純電轎車B01,上市72小時內鎖單量就突破了1萬臺,並在短短37天內實現了第10000臺新車的交付,成為零跑歷史上最快達成「萬臺交付」車型。8、9月份連續兩月實現月交付過萬,成為零跑的熱銷車型之一。

理想的另一位強勁對手問界,也開始在今年初過渡至純電領域。先是問界M9於今年3月上市了純電版本,並在今年八九月依次上新了純電M8和M9。雖沒有公佈具體的純電銷量,但是純電車型發佈後,問界的銷量逐月增長,基本保持在新勢力的第一梯隊。

反觀理想,i8作為其首款純電SUV,原計劃於2025年2月底發佈,但因與小米SU7 Ultra撞期,理想選擇主動讓路,7月底上市後依然面臨產能受限的問題。

上半年的理想整車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0.5%下降至19%。毛利率的拖累,導致營收承壓,上半年,理想汽車實現營收561.72億元,同比微降1.99%,這是理想自上市以來中期營收首次下滑。

發佈會當天,李想為了宣傳i6值得買稱,「i6是理想歷史上毛利最低的產品」。理想的策略是用規模換毛利率,可如果銷量規模上不去,或將進一步拉低理想的淨利潤水平。

而對於小米來說,此時殺入增程SUV市場,同樣也壓力山大。

理想和問界等品牌,已通過多年的產品迭代和用戶運營,抓住家庭用戶的核心需求,並建立了強大的口碑,小米作為挑戰者,也必須在產品上給出足夠有說服力的差異化價值。

目前來看,小米新車最大的亮點,還在於「人車家全生態」的體驗協同。然而,小米採用的增程器方案,其長期使用的穩定性、油耗表現以及售後維護成本,都是家庭用戶會重點考量的因素,這要求小米必須具備強大的自研能力。

根據市場消息,小米的增程器可能採用東安動力的方案,而增程器的表現,恰恰是決定家庭用戶行駛品質和油耗成本的關鍵。這與理想、問界等經過多年自研和調校的增程系統相比,更容易被用戶質疑不及競爭對手。

最重要的是,在增程車銷量增長見頂的背景下,小米若想以高性價比切入,就意味着要在堆料和利潤之間做出取捨。

理想為小米新車主動調整發布節奏,這場被外界解讀為默契的「商業禮讓」,看似一派和諧,但商業競爭的底色從來不只有溫情脈脈,背後還潛藏了無聲的較量。

正如當年雷軍與周鴻禕的湖北同鄉之誼,也曾有過短暫的蜜月期,可當商業利益交鋒,兩人的恩怨糾葛最終成為中國互聯網史上耐人尋味的一章。但願雷軍與李想在切磋的同時,始終不忘這段情誼。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