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0月15日),海光信息(688041.SH)發佈A股半導體首份2025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公司於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4.9億元,同比增長54.65%;實現歸母淨利潤19.61億元,同比增長28.56%。
單季度來看,海光信息第三季度營業收入40.26億元,同比增長69.6%;第三季度歸母淨利潤7.6億元,同比增長13.04%,續創歷史新高。
談及業績增長原因,海光信息表示,公司通過與整機廠商、生態夥伴在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深化合作,加速客戶端導入,推動高端處理器產品的市場版圖擴展,實現了公司產品的市場銷售大幅提升。
除海光信息外,今年三季度多家半導體上市公司業績或迎增長之態勢。據《科創板日報》統計,截至目前已有7家半導體企業披露業績預告,其業績表現如下表所示。

其中,長川科技業績增速居前。關於業績變動原因,其表示,報告期內,半導體行業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公司客戶需求旺盛,產品訂單充裕,銷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長,帶動利潤顯著提升。國泰海通證券指出,2025年公司CIS測試機、存儲測試機陸續進入放量週期,預計2025年全年長川科技的歸母淨利潤將超市場預期。
上述公司中,包括泰凌微、炬芯科技在內共有5家公司從事芯片設計行業。在公告中,幾家公司不約而同地提到了端側AI市場發展對業績的影響:
泰凌微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端側AI芯片出貨超預期,海外業務快速擴張,帶動收入同比增長約30%。
瑞芯微表示,公司產品RK3588帶動各AIoT算力平臺在汽車電子、機器視覺、工業應用及機器人市場持續滲透,營業收入快速增長,帶動淨利潤大幅上升。
炬芯科技表示,端側AI處理器芯片市場滲透率大幅提高,相關銷售收入實現數倍增長。
當下,大模型與生成式AI正快速從雲端走向消費終端。方正證券指出,隨着模型小型化技術愈加成熟,算力、存力、連接各硬件環節持續升級,AI終端爆發指日可待,儘管在AI手機、AIPC等主流端側算力芯片國內廠商的起步時間較晚,但在端側AIoT算力、存儲技術方向、無線連接芯片國內廠商大有可為,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中信證券表示,展望下半年及明年,消費電子旺季疊加端側AI新品密集發佈,國內外大廠AI相關資本開支指引積極,驅動電子行業基本面向好,加之創新升級、國產替代等各項利好催化,行業週期有望持續向上,整體配置價值凸顯。
投資方面,該機構指出,當前,海外先進製造、先進封裝代工產能難以獲取,國產算力產業鏈仍在奮力追趕,關鍵環節處於「強需求、弱供給」的狀態。在傳統半導體國產化已有一定基礎的情況下,先進製程、先進存儲、先進封裝、核心設備材料、EDA軟件的國產化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建議關注人工智能需求增量及國產化進展。
本文轉載自「科創板日報」,作者:張真;智通財經編輯:馮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