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AI基建單年砸下3500億美元,比阿波羅計劃總投入還瘋狂!
而這場算力狂歡的「幕後操盤手」——阿斯麥(ASML),正手握近300億歐元積壓訂單(相當於2025年全年營收的92.3%),高調喊出2030年營收衝刺600億歐元的目標。
可詭異的是,2025年Q3它卻交出「營收不及預期」的成績單,75.2億歐元的銷售額比市場預估少了2.7億。這究竟是AI需求退燒的預警,還是技術迭代期的短暫陣痛?
作為全球唯一能造出EUV光刻機的企業,它壟斷着7納米以下先進製程的「入場券」,這場關乎全球半導體格局的豪賭,阿斯麥真能贏嗎?
回溯到2023年初,當市場還在半導體週期底部徘徊時,格隆匯研究院就精準嗅到了阿斯麥的機會——AI驅動的製程迭代,必然會引爆先進光刻設備需求。
如今隨着其股價穩步攀升,積壓訂單規模創下新高,當初的判斷正一步步被市場驗證。
在半導體行業,阿斯麥就是「不可替代」的代名詞。沒有它的EUV光刻機,臺積電、三星的3納米AI芯片就是空中樓閣;全球每一部高端手機、每一臺AI服務器,背後都離不開它的設備支持。可以說,阿斯麥的交付節奏,直接決定了全球AI算力擴張的速度。
01
Q3財報拆解:
表面「踩線」,實則藏着增長底氣
阿斯麥2025年Q3的財報,乍看像「翻車」,實則是一場「結構性勝利」:
營收75.2億歐元,看似不及預期實則結構優化**:雖然比市場預估的77.9億少了2.7億,但EUV系統銷售額佔比高達37.5%,延續了「先進製程優先」的健康趨勢。非EUV業務的波動,主要是中國前期訂單消化完畢,屬於理性迴歸,完全在預期之內;
EPS超預期,盈利能力亮瞎眼:調整後每股收益5.49歐元,比市場預期多賺0.12歐元;淨利潤21.3億歐元,淨利率飆至28.3%。這背後是高毛利的EUV設備和裝機管理服務在「扛大旗」,成功對沖了DUV業務的短期波動;
訂單暴漲105%,未來增長被提前鎖定:Q3淨系統訂單54億歐元,同比直接翻倍還多!其中EUV訂單佔比66.7%,客戶瘋搶先進設備的熱情根本擋不住。按照這個節奏,年底積壓訂單將穩穩站上300億歐元,相當於提前鎖定了明年的大部分營收。


早在2023年初,我們就判斷阿斯麥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技術壟斷+需求綁定」,如今這波訂單爆發,正是對這個邏輯的最好印證。
02
三大「殺手鐧」:
阿斯麥的壟斷地位有多牢?
在半導體設備行業,阿斯麥的護城河深到對手望塵莫及,核心靠的是這三張王牌:
1. 技術獨一份,別人根本學不會:作為全球唯一能量產EUV光刻機的企業,它的技術壁壘堪稱「史詩級」。單臺EUV光刻機包含10萬多個零件,需要全球超500家供應商協同製造,研發投入常年佔營收15%以上。更關鍵的是,最新的High-NAEUV技術成熟度超預期,光源可用率追平初代產品,解決了早期的技術痛點,成為3納米及以下製程的唯一解決方案;

2. 客戶離不開,形成「成癮性」綁定:AI芯片、高端內存的製程迭代,對EUV的依賴度越來越高。邏輯芯片客戶不斷增加EUV光刻層數,就連DRAM從6F²轉向4F²架構後,對EUV的需求反而漲了——畢竟要在更小的空間裏塞更多晶體管,只能靠更先進的光刻技術。客戶為了保障產能,只能提前搶訂設備,形成穩定的需求閉環;
3. 生態提前卡位,把對手擋在門外:阿斯麥不只是賣設備,還深度參與客戶的先進製程研發。通過領投AI公司Mistral,它把人工智能技術嵌入自身產品,打造「硬件+軟件+AI」的綜合能力;同時和全球頂尖晶圓廠共建研發實驗室,讓自己的設備和客戶的製程深度綁定,競爭對手想插一腳都難。
03
未來兩張王牌:
High-NA+3D集成,打開增長天花板
阿斯麥的野心遠不止當下的壟斷,它早已佈局好未來的增長曲線:
1. High-NAEUV:2030年的核心增長引擎:首臺High-NA設備EXE:5200已經完成客戶現場驗證,累計運行超30萬片晶圓,SK海力士都已經接收首臺設備了。按照節奏,2026年下半年就會迎來大規模訂單,2028年後進入量產交付期,到時候每臺設備售價可能突破3億歐元,成為營收增長的「超級引擎」;
2. 3D集成:開闢第二增長曲線:Q3阿斯麥成功交付首臺3D集成產品XT:260,專門用於先進封裝。這臺設備能讓產能提升4倍,還能實現近零水耗,現在已經有不少客戶排隊下單。在摩爾定律放緩的背景下,先進封裝是提升芯片性能的關鍵,XT:260的推出,讓阿斯麥從「芯片製造設備商」升級為「先進封裝解決方案提供商」,打開了全新的市場空間。
我們在2025年初就預判,這兩大技術將成為阿斯麥突破增長瓶頸的關鍵,如今隨着技術落地超預期,這個判斷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04
600億營收目標:
畫餅還是穩了?
阿斯麥喊出的2030年營收目標(440-600億歐元),看似宏大,實則路徑清晰:
短期(2026年):靠Low-NAEUV放量對沖DUV的理性迴歸,目標營收不低於2025年。到時候EUV營收佔比會從28%提升到35%以上,成為短期增長的「壓艙石」;
中期(2027-2029年):High-NAEUV進入批量交付期,3D集成業務也開始貢獻規模營收。AI芯片產能擴張會持續帶動EUV需求,積壓訂單會不斷轉化為實際營收,增速有望重回雙位數;
長期(2030年):High-NAEUV成為主流設備,3D集成業務躋身核心板塊,再加上高毛利的裝機管理服務,衝刺600億歐元營收上限完全有可能,毛利率也能穩定在56%-60%的高位。
雖然現在阿斯麥的自由現金流有波動,但這是為了技術研發和產能擴張的戰略性投入,就像當年亞馬遜佈局AWS一樣,短期的「燒錢」是為了長期的「印鈔」。
05
盯緊三個信號,
判斷阿斯麥能否兌現承諾
想知道阿斯麥的600億營收目標能不能實現,關鍵要看這三個核心節點:
1. 2025年Q4營收能否達標:如果能完成92-98億歐元的目標,不僅能為全年業績兜底,還能驗證產能釋放的有效性;
2. High-NA訂單何時爆發:2026年下半年能不能迎來大規模High-NA訂單,直接決定了中期增長動能;
3. 中國市場能否回暖:DUV業務在2026年Q1後能不能迴歸常態,避免對整體營收造成持續拖累。
如果這三個信號都向好,阿斯麥的目標大概率能實現。而在它的增長背後,A股市場中為其提供核心零部件、配套材料的企業,也有望喫到產業鏈紅利。
想知道阿斯麥的訂單會帶動哪些細分賽道?
想實時跟蹤High-NA技術的最新進展?
想提前鎖定半導體設備領域的投資機會?
掃碼關注格隆匯研究院,我們會通過「訂單跟蹤+技術拆解+估值建模」的全方位體系,幫你穿透市場波動,精準把握這場半導體革命中的投資良機!
注:文中所涉公司僅為案例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推薦。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決策前請務必結合獨立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