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新華財經
10月15日,作為內蒙古呼和浩特市2025年市政重點建設項目的昭烏達路與南二環互通立交工程傳來捷報——項目首件墩身混凝土澆築工作順利完成,標誌着該工程橋樑下部結構施工取得階段性突破,為後續墩身大面積標準化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項目整體推進按下「加速鍵」。
昭烏達路與南二環互通立交工程是昭烏達路哲里木路道路改造提升工程的續建工程,自開工以來,項目建設團隊科學統籌、高效推進,在保障施工質量與安全的前提下,穩步攻克基礎施工難關。截至首件墩身澆築完成,項目已累計完成樁基134根、承臺澆築9座,各項基礎工程進展有序,為此次墩身施工創造了有利條件。
此次完成澆築的首件墩身為東——南(ES)匝道的09# 墩,採用造型美觀且結構穩固的花瓶墩形式,各項參數嚴格遵循設計標準:墩身尺寸為 3.2 米×1.6 米,高度 4.4 米,墩帽高度3米,混凝土設計方量達 46.8 立方米。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創新採用定製鋼模板分段支護工藝,配合天泵實現混凝土一次性澆築成型,不僅有效保障了墩身結構的平整度與密實度,更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為後續同類墩身施工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技術範本。
為確保項目建設全週期的高效推進,工程還同步打造了專業化配套保障體系。在項目西南側,一座佔地面積達 2100 平方米的智能化鋼筋加工區已投入使用,區域內全域鋪設了環氧地坪漆,既保障了作業環境整潔,也提升了現場安全管理水平。加工區內部採用流水化作業設計,配置10噸龍門吊2臺、智能數控鋼筋鋸切套絲生產線2套、智能數控立式鋼筋彎曲中心2套,以及智能調直設備、智能圓弧設備各1套,可支持兩套智能化數控生產線同步作業,日均鋼筋加工能力完全滿足承臺、墩柱及現澆箱梁等關鍵部位的施工需求,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資與技術支撐。
此次首件墩身的順利澆築,不僅是項目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更彰顯了建設團隊攻堅克難、高效履約的決心,為項目後續建設奠定了良好開端。(張天琪 王文靜)
編輯: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