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超9億人!你「拼」了嗎?

央視財經
10/15

  十年前的9月3日,拼多多上線第一款產品——一包售價9.9元的薯片,也藉機闡述了自己的初心:凝聚更多人的力量,用更低的價錢買到更好的東西;同時,讓每個有優質商品的人都能到平臺開店,提供給互聯網上的消費者。

  在成為自己的十年裏,拼多多聚集起了超千萬活躍商家,以及逾9億活躍用戶,依託主站和多多買菜兩大國內業務,進入絕大多數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電商激盪二十餘載,拼多多直到「下半場」才迅速入局,但其推出的「百億補貼」等創新機制,不僅被同行廣泛效仿,更深刻重塑了電商生態與邏輯。

重新定義「消費升級」

  打開拼多多,點擊個人中心,宋宋的拇指向下滑動近半分鐘,才找到「第一單」。那是2016年1月的一個午後,同事邀她拼單一款瑞典進口麥片,原價近百元,二人團的折扣價40多元。「麥片裏還能有果乾和堅果?」只喝過國產麥乳精的她頗感興趣,欣然答應。

  最早,很可能只是某個具備嘗新意識的用戶將一個拼單鏈接發到家庭羣、同事羣……很快,鏈接四散,迅速抵達同類圈子。那時,湊夠人數才能成團,於是,大家呼朋喚友,在衆人用訂單投票的過程中等待一種衆望所歸的快樂。

  陳晨記住拼多多則因為另一種樂趣。不是「錦鯉」體質的她卻用1元抽中了一副價值大幾十的耳機。那是9年前的秋天,她被派到海南瓊中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擔任駐村幹部。從送給村中孩童的零食、出租屋的充氣沙發到後來一雙兒女的繪本、玩具、一家老小的肉蛋奶、果菜魚……陳晨在拼多多上解鎖了把日子過好的「捷徑」,拼單帶來的實惠與便利讓瑣碎的生活採買不再令人煩惱,「1000元還能換來50次拆快遞的快樂呢」。

  林靜怡的生活「捷徑」是百億補貼。在這之前,為了買得好、買得值,她去日本背馬桶蓋、去德國背電飯鍋,還從舊金山背了一大箱各種尺碼的耐克鞋,分給全家老少。

  林靜怡是拼多多百拼買家,至今在百億補貼頻道確認收貨27單。

  當拼多多登陸納斯達克的財經新聞闖入視野時,她曾嗤之以鼻,但百億補貼的誕生將她一擊命中。「喫過操持生活的苦,才知拼多多的好。」至今,她確認收貨442次,九成以上的訂單購自百億補貼頻道及各種品牌官方旗艦店。品牌、底價、即買即用,她喜歡這種不折騰的「爽」感。畢竟,在倍速化的時代,刷視頻都開兩倍速,又有多少青春可以浪費在「背鍋」上?

  2015年至今,拼多多一路高歌猛進。有行業人士曾形容它是村口的廟會,從人山人海到人潮散去抵不過一天光景;但結果,拼多多從「1億人都在拼的購物App」到3億人在拼、5億人在拼,逾9億人在拼,增速快得連廣告宣傳語都跟不上。在廣袤的農村,拼多多的普及已讓一部分村民完成了從拖拉機到無人機的升級。返鄉的年輕人還辦起「夕陽紅培訓班」,教大爺大媽網購新工具,長出新能力,重回風華正茂的年紀。

  ▲在重慶雲陽縣,返鄉女孩李春花村中老人使用拼多多,體驗現代生活的便利。程藝輝▕攝

  十年間,異軍突起的拼多多也引發了曠日持久的大討論。有人說,那是下沉市場的勝利;有人說,不對,它不是服務三四五線,而是服務一個人的三四五線需求;還有人說,用戶和需求不分幾線,拼多多隻是撕掉了消費升級的昂貴標籤,並賦予它普惠的新意義。

  1000個人眼裏有1000個拼多多,但無法辯駁的是,十年來,這匹黑馬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質感:極簡的UI設計、一鍵拼單的功能,讓銀髮族也「無痛」融入數字生活;具有突破性意義的「偏遠地區包郵」,將時代發展的紅利公平地分享給更多人;越來越嚴格的品質把控、對老人也友好的售後保障,比商家更積極的平臺適時介入……拼多多正在提高儘可能廣泛人羣的網購體驗平均分。

  在2019年的致股東信中,拼多多形容其倡導的新電商,最大特徵是「普惠」,堅持以服務最廣大的普通人為歷史使命。這裏允許2萬元的奢侈高定,也允許20元的帆布包;有12000元的巨幕私人影院,也提供120元的普通家用電視。多元化的升級需求,可以被分層滿足,在解決這個難題的過程中,這家企業得以飛速成長。

「不做什麼」的勝利

  拼多多的十年不只屬於消費者,也屬於那些努力抓住時代紅利的商傢伙伴。

  2016年,絲飄集團董事長鈕廣蘭在即將知天命的年紀遇到拼多多,堅定追隨。「我們在平臺上經歷了三個重大發展節點。第一次,我們從傳統銷售轉型到線上賽道,產值從幾千萬上升到2019年的3.5億;第二次,社區團購的契機讓我們的體量再度擴大;第三次就是正在發生的跨境電商。」

  鈕廣蘭形容工廠經歷了「顛覆式」的變化。2016年,他們只有7條產線,30多個員工,產能不足1萬噸/年。「而今,102條產線,其中7成是智能化產線,員工1000多人,產能將近18萬噸/年,實現了整整18倍的增長。」

  這種「拼多多效應」也劇烈地體現在甘肅環縣新農人劉國寧身上。他在西北邊陲的溝溝峁峁中長大。小時候家裏一年只賣兩次羊,一次是9月1日繳學費,一次是過年,每次賣四頭羊,由父親用摩托車運到鎮上,一般要賣上一天,但不一定能賣出去。

  ▲在2020年5月18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劉國寧通過電商賣羊肉的實踐被點名表揚。圖為劉國寧與農戶養殖的小羊羔。張建

  2016年,他與同鄉開始在拼多多上賣羊,先把自家的羊賣了,接着把周邊村的羊也賣了。2019年,他賣了13000只羊,銷售收入超過2000萬。2023年,他的團隊每半小時就能賣出四頭羊,全年銷售額突破一個億。現在,他創建的羊肉品牌已走出拼多多生態,把環縣羊肉賣到線下餐館、超市,乃至國外。

  《2025電商服務鄉村振興指數報告》顯示,截至目前,拼多多已直連超過1000個農產區,帶動超1600萬農戶參與數字經濟,成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2020-2024年間,拼多多合作農戶人均收入增幅達18.2%。農產品與白牌是拼多多長期深耕的基本盤。這個過程非常艱辛。水果品牌譽福園創始人朱道鵬回憶道,10年前,他給拼好貨(拼多多前身)供應了第一單水果秭歸臍橙。「那時,農產品就是他們運營的核心品類之一,主打產地直採,可以為了一粒好橙跑遍秭歸,也可以為了一顆椰青遠赴泰國。」壞果包賠、好評曬單等如今習以為常的做法,他們那時就嘗試推廣了,也正因如此,拼好貨很快聲名鵲起,收穫一批忠實的粉絲。

  不少農產品商家表示,「有時,拼多多的執着是聰明人下的笨功夫,十遍做不好就做百遍,直到把現象背後的含義擠出來,再形成方法論,指導我們操作。」

  過去十年,拼多多創業三次,其中,社區團購是農產品上行的「垂直深化」,跨境電商是「中國製造+拼單模式」的「橫向平移」,是其商業模式在全球市場的應用與創新。

  「拼多多的崛起與發展似乎為中國電商提供了一種‘反向範式’,那就是嚴守業務邊界,堅持核心業務邏輯,聚焦優勢資源做深價值挖掘。」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專家委員會委員李鳴濤表示,拼多多主業深度紮根於農產品上行與製造業供應鏈優化。從「多多果園」的遊戲化購物,到「百億補貼」的信任構建,再到跨境電商的模式輸出,都是其核心能力的自然延伸。這種專注使其在算法匹配、供應鏈效率上形成壁壘和競爭優勢,進而通過堅守自身獨特的商業模式不斷深耕用戶價值創造。

誰的拼多多?

  拼多多的剋制,目的並非獨善其身,而是構建一個可持續的共贏生態。

  2025年1月,拼多多成立「商家權益保護委員會」。此前,他們邀請各類目商家代表、行業專家分批舉辦多場溝通會,就去年下半年以來平臺推出的「百億減免」「電商西進」「新質商家扶持計劃」等一系列惠商舉措總結經驗,傾聽多方建言。

  隨着電商行業增長見頂,從傳統外貿時期延續至今的同質化問題演變為結構性瓶頸,一些商家持續提升運營精細化程度,但依然面臨「增速放緩、利潤攤薄」的窘境。

  2025年4月,評估各方意見後,拼多多啓動「千億扶持」計劃,計劃三年內投入資金、流量等資源逾1000億元人民幣,加碼高質量生態建設。這是國內電商行業首個「千億級別」的惠商行動,直接拖累拼多多今年二季度的淨利潤同比下降4%。這份二季報還指出,過去一年的「百億減免」已為商家節省了海量的經營成本,僅推廣服務費的退返就超過上百億。

  但這並不影響拼多多繼續投入的決心。2025年以來,拼多多管理團隊多次強調,消費者與商家的利益先於平臺利益,要甘於犧牲利潤,在此前已實現商家「減負降本」的基礎上,進一步啓動對商家的全面扶持,助其「拓單增收」。

  「今年從3、4月開始,我們在公司內部進行了比較大的調整,一些純粹低價的產品、落後的產能,該下架的下架,該淘汰的淘汰。」小野人照明CEO官禮雄坦言,公司2017年入駐拼多多後每年保持成倍的增長。這是他們第一次主動選擇收縮,「有過猶豫,但想跳得更高,那就得先蹲下去。這也是拼多多教會我的事。」

  在他看來,過去,商家太關心賣貨,關心如何比競對賣得好。「狼來了,只要比對手跑得快,被喫掉的就不是自己」。而今,他想換個方式做生意。他把平臺減免的成本投入到研發人員的擴充與數字工廠的建設上,關注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希望從功能、工藝等維度做出產品的特殊性。「我們想開發新的品牌及對應的產線,一個主攻大衆需求,針對希望價格、品質、功能比較均衡的用戶;另一個專攻精品需求,滿足更追求功能性與專業度的消費者。」

  換一種方式發展,也是女裝商家張揚的解題思路。在湖北天門,南下廣東從事服裝生意曾是一代人的選擇。張揚2017年開始在廣州經營拼多多店鋪,2019年瞭解到天門為支持發展服裝產業在房租、物流等方面出臺多項優惠政策後,堅決將供應鏈團隊全部遷回老家。

  「3000平方米的廠房,免租三年。本地招工成本低,而且基本全是熟手。」張揚算了一筆賬,回遷節省的生產成本,加上拼多多去年以來的減免舉措,「綜合運營成本整體較過去在廣州降低了30%」。這部分資金被他用到了新款設計、設計師培養等「價值提升」領域。

  2025天門服裝電商產業大會的數據顯示,近3年天門服裝行業已迴流人口8.4萬,直接帶動16萬人實現本地就業。而拼多多既是產業迴流的催化劑,也是重要的承接平臺之一。

  十歲的拼多多正越發展現出對融合與共贏的追求,通過加大對商家的政策及資源反哺,帶動一羣人共同走向勝利。正如創始團隊此前多次接受採訪時的表達,創業是要建立一種共同成長,多方共贏的機制。他們將這家公司的出現和發展歸因於生長在陽光充足的方向,「摒棄零和競爭的帝國式思維,轉變為以持續創新為基礎,為消費者和社會創造增量價值的思維,這就是我們看到的陽光。」

(文章來源:央視財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