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俊雲 高飛翔 許英博
從Open AI和產業鏈公司的合作進展來看,公司近2個月積極與AI產業鏈上下游建立合作關係,進而助力公司後續獲得穩定的計算資源、提高模型能力。我們認為:Open AI與英偉達和AMD「採購合同+股權」的合作模式,有利於整個AI生態的閉環,進而有利於整個AI行業的發展,對後續硬件半導體板塊的EPS形成支撐。建議關注:商用GPU、ASIC、以太網、存儲、先進製程等領域的投資機會。
▍Open AI持續與合作伙伴建立合作關係,引發資本市場關注。
1)近幾個月,Open AI持續與美國相關公司建立合作關係,主要形式包括:客戶訂單合作、股權投資合作等,引發資本市場關注。在股權+訂單合作方面,Open AI和英偉達、AMD紛紛建立合作關係,主要包括:採購計算芯片,以及雙方進行股權的投資。在訂單合作方面,Open AI和Oracle、博通建立合作關係,主要包括採購雲合同、以及合作量產芯片。
2)從合作公司的關係及譜圖來看,目前Open AI和硬件公司博通、AMD、NVIDIA等都進行了合作,方便後續獲得穩定的硬件算力資源。同時,公司與新晉雲廠商Oracle、Coreweave等也建立了計算合作關係,方便後續獲得穩定的GPU算力資源。
▍Open AI:依賴債務&股權孖展,積極拓展合作生態。
1)Open AI 積極與上下游客戶合作拓展生態,有利於獲得穩定的計算資源,幫助增強模型能力。
2)從Open AI的角度來看,OpenAI 的核心需求是海量計算資源(如 GPU 和雲容量),用於訓練下一代 AI 模型(如 GPT 系列)。通過與英偉達、AMD以及Oracle的合作關係,公司有望獲得20+GW的總容量,用於支持「Stargate」超級數據中心項目。這將顯著降低 OpenAI 的計算成本,並加速產品迭代,幫助其在 AI 競賽中領先(如對抗 Google DeepMind)。
3)我們認為,由於OpenAI的現金流將長期為負,且當前在手現金並不足以支撐長週期的大額雲計算支出,因此積極尋找與大客戶的合作關係,對於後續公司獲得穩定的硬件供應、持續的訂單有一定的幫助。
▍產業影響:AI景氣度持續向上,關注硬件板塊EPS貢獻。
1)Open AI與英偉達和AMD「採購合同+股權」的合作模式,有利於整個AI生態的閉環,進而有利於整個AI行業的發展,對後續硬件半導體板塊的EPS形成支撐。
2)我們認為,儘管Open AI和產業鏈公司合作,對於後續相關公司的業績釋放彈性較大,但後續仍需持續觀察Open AI合同的履約能力。主要關注點在於:Open AI合同的履約能力,主要依賴於Open AI在AI模型層面的持續突破,以及商業貨幣化的相應跟進。
▍風險因素:
關稅不確定性風險;全球地緣政治衝突風險;全球宏觀經濟波動風險;AI數據中心存儲需求不及預期風險;行業競爭加劇風險;企業技術進展不及預期風險;企業人才流失風險等;Open AI合同履約能力的風險。
▍投資建議:
從Open AI和產業鏈公司的合作進展來看,公司近2個月積極與AI產業鏈上下游關係建立合作關係,進而助力公司後續獲得穩定的計算資源、提高模型能力。我們認為:Open AI與英偉達和AMD「採購合同+股權」的合作模式,有利於整個AI生態的閉環,進而有利於整個AI行業的發展,對後續硬件半導體板塊的EPS形成支撐。建議關注:商用GPU、ASIC、以太網、存儲、先進製程等領域的投資機會。
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5年10月13日發佈的《前瞻研究行業美股科技板塊專題報告—如何看待Open AI與英偉達 、AMD的合作?》報告,具體分析內容(包括相關風險提示等)請詳見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而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為準。
本資料所載的證券市場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的研究部編寫。中信證券研究部定位為面向專業機構投資者的賣方研究團隊。通過微信形式製作的本資料僅面向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資料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行為。中信證券不因任何訂閱本公衆號的行為而將訂閱人視為中信證券的客戶。若您並非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應首先聯繫中信證券機構銷售服務部門或經紀業務系統的客戶經理,完成投資者適當性匹配,並充分了解該項服務的性質、特點、使用的注意事項以及若不當使用可能會帶來的風險或損失,在此之前,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定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感謝您給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問,敬請發送郵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聲明:
本資料定位為「投資信息參考服務」,而非具體的「投資決策服務」,並不涉及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需特別關注的是(1)本資料的接收者應當仔細閱讀所附的各項聲明、信息披露事項及風險提示,關注相關的分析、預測能夠成立的關鍵假設條件,關注投資評級和證券目標價格的預測時間週期,並準確理解投資評級的含義。(2)本資料所載的信息來源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證券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同時其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能會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後續發佈的證券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會因為使用不同的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觀點和分析方法而與中信證券其它業務部門、單位或附屬機構在製作類似的其他材料時所給出的意見不同或者相反。(3)投資者在進行具體投資決策前,還須結合自身風險偏好、資金特點等具體情況並配合包括「選股」、「擇時」分析在內的各種其它輔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決策。為避免對本資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資評級、目標價格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在必要時應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4)上述列示的風險事項並未囊括不當使用本資料所涉及的全部風險。投資者不應單純依靠所接收的相關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須充分了解各類投資風險,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本訂閱號中的所有資料版權均屬中信證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發送或複製本訂閱號中的內容。除經中信證券認可的情況外,其他一切轉載行為均屬違法。版權所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