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重估 景氣再啓基金經理縱論新能源投資策略

東方財富
6小時前

在經歷深度調整後,今年以來,新能源板塊迎來一輪顯著的上漲行情。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0月13日,中證新能源指數年內上漲近40%,國證新能源車電池指數、中證光伏產業指數及中證儲能產業指數分別上漲63.1%、21.1%和32%。

與上一輪資本開支高峯期相比,當前新能源產業鏈基本面情況有哪些改善?如何看待鋰電、光伏、風電等細分領域?固態電池、儲能等熱門主題是否仍有機會?上海證券報記者邀請了興證全球品質甄選混合基金經理程劍、銀河核心優勢混合基金經理李一帆、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經理趙詣,對上述議題展開探討。

週期輪迴價值重估

上海證券報:今年以來,新能源板塊整體有所反彈,背後的動力和邏輯是什麼?

程劍:一方面,「反內卷」政策穩步推進,不少新能源企業通過降本增效、修煉內功強化了競爭力,隨着需求端逐步恢復,企業盈利能力增強,因此出現了盈利、估值「雙升」的情況。

另一方面,從市場資金切換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板塊公司的估值跟業績匹配度更高,相較已上漲較多的一些資產,投資者更有切換的動力。

李一帆:今年以來,隨着鋰電和大型儲能系統集成商的需求持續超預期,行業部分領域已出現明顯復甦。在這種情況下,機會來自在行業低谷期保持戰略定力、持續研發,提升競爭力的企業,關鍵在於能否準確識別出這些真正的投資機會。

趙詣:經過前幾年深度調整後,新能源板塊各環節價格和盈利都處於低位。隨着「反內卷」政策穩步推進,供給端開始出現積極變化。目前電池產業鏈各環節已出現漲價跡象,預示着行業供需經過近4年調整,開始出現逆轉。

從產業趨勢角度看,供需層面,鋰電的需求一直比較旺盛,因為鋰電的應用場景十分廣泛,除新能源汽車外,電動船舶、機器人、低空經濟、儲能、環衛車輛、重卡等多元化需求共同支撐行業保持20%至30%的年化複合增長率。過往行業的癥結在於供給端過度擴張導致價格承壓,但從去年起,行業供需缺口開始逐步收斂,明年可能會供不應求。隨着行業需求增長,疊加供給端擴張受限,明年可能開啓持續性的漲價週期,「反內卷」政策也會加速這個過程。

內部輪動景氣分化

上海證券報:如何看待新能源板塊中主要細分領域景氣程度和產業發展趨勢?

程劍:光伏行業投資機會偏政策驅動,它的行情機會是脈衝式的,自身短期之內沒有很強的盈利可預期性,或難成為重倉配置的方向。鋰電方向配置價值更高一些,下半年以來動力電池板塊需求端發生了一些積極變化,出現了結構性的供不應求甚至漲價的現象,這也是近期鋰電板塊表現較好的主要原因。儲能方面,受益於AI對電力的需求持續升溫,需求或長期處於增長階段。風電方面,隨着招標數據改善、需求釋放及「反內卷」政策穩步推進,疊加海外風電需求較大,盈利能力有所恢復,基本面情況有望繼續向好。

李一帆:當前,上游碳酸鋰價格有所企穩,碳酸鋰生產企業的庫存也由減值轉為收益。而且,由於碳酸鋰價格僅小幅回升,動力電池價格平穩,對下游新能源汽車成本影響不大。儲能方面,從基本面看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估值也處於合理區間,儲能電池由於需求旺盛且供給緊缺,價格略有上漲。光伏方面,應密切跟蹤後續政策的執行情況。新能源汽車方面,目前國內滲透率已處於較高水平,後續或可關注歐洲市場新車型不斷推出過程中的出海機會。海上風電利好政策不斷推出,後續可以關注相關政策落地情況。

趙詣:我們重點關注鋰電產業鏈。2023年一季度以來,鋰電材料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持續下行,而需求增速維持在較高水平,供需結構呈市場化去化特徵。我們在今年7月底至8月中旬調研了鋰電中游材料、電池等環節的企業,龍頭企業普遍滿產,在行業需求持續高增的情況下,明年供給開始趨緊甚至供不應求,出海公司的海外基地也在經歷了產能建設、產品認證之後開始批量交付。

我們會重點關注中游鋰電材料公司。其中,六氟、隔膜等環節明年供需偏緊的預期較為明確。我們判斷,雖然本輪鋰電材料價格彈性或不及上一輪陡峭,但量價齊升週期會更加健康、持久。而隨着需求持續增長,後續越來越多環節可能會供不應求。

創新驅動對接未來

上海證券報:固態電池因其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成為今年的熱點主題。如何看待固態電池的投資價值?

程劍:固態電池是未來產業發展非常重要的方向,確定性強且推進速度較快。上一輪鋰電池大幅增長過程中,技術方向更多是針對液態電池,隨着市場對能量密度、安全性更高的電池需求增加,從液態電池向固態電池轉變的過程中會存在一些結構性機會,率先受益的是相關的設備公司,其次是積極推進技術革新或者在新的固態電池市場格局中擁有更多份額的公司。

李一帆:今年以來,在政策與產業進展的雙重催化下,固態電池備受市場關注。9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電子信息製造業2025—2026年穩增長行動方案》,明確通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相關領域重點專項,支持全固態電池等前沿技術方向基礎研究,體現了政策面推動固態電池技術發展的決心。同時,產業端多家電池企業已公佈量產計劃。總體來看,固態電池目前仍處於研發初期,今年以來的行情更多反映交易邊際變化,展望未來,固態電池產業值得關注。

趙詣:固態電池是電池領域長期變革方向。目前,固態電池尚未形成明顯的規模效應,疊加鋰價仍處於低位,意味着從產業鏈的配套到性價比還不具備絕對優勢,更可能從局部特殊領域進行突破。

上海證券報:機器人、輔助駕駛等逐漸步入應用層面,會對新能源板塊帶來怎樣的需求變化?

程劍:機器人和輔助駕駛本質上是AI應用的落地,有望真正改變生活方式。這兩個方向對新能源板塊的影響,更多是提供增量需求,以及隨着行業格局變化出現一些機會。比如,機器人可能會給本體制造包括零部件製造相關公司帶來新的業務增量,而輔助駕駛相關的電動化跟智能化也會打開一些公司的成長空間。這兩個方向對電池可能會有一些新的需求,究其原因,機器人對於電池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未來固態電池可能會先用在該領域。

李一帆:若機器人實現大規模應用,會對鋰電池帶來積極影響,不僅是新增的數量需求,更重要的是未來人形機器人在電池安全性、能量密度和續航方面要求更高,這有望加速固態電池的產業化。輔助駕駛的商業化落地對新能源汽車的國內滲透率提升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也增強了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全球競爭力,加速了車企出海的進程。

趙詣:儲能、新能源汽車、電動船舶、低空經濟等多個領域都在廣泛使用鋰電池技術。機器人、輔助駕駛等技術又為鋰電池開闢了新的應用場景。關於這些新興應用對鋰電池需求的具體帶動作用,目前還很難做到相對準確的測算。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