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1到2025:Google Play第三方支付政策變遷史

白鯨出海
10/16

原標題:從2021到2025:Google Play第三方支付政策變遷史

作者:Enjoy出海

來源:Enjoy出海開發者服務平臺

題圖來源 | pexels

最近,美國 Google Play 政策頁面釋出支付政策預告引發行業關注,這場支付規則的變革有可能會對美國移動應用市場的生態造成衝擊。關於事件的來龍去脈大家可點擊鏈接作為瞭解:《美國Epic反壟斷裁決生效,Google Play 政策頁面釋出支付政策預告》

說起移動應用生態,應用內購買一直是開發者們頗為關注的核心收入來源。但長久以來,Google Play 商店要求開發者強制使用其自有支付系統,還收取最高達 30% 的服務費,這讓不少開發者感到壓力不小,也引發了全球範圍內關於反壟斷的討論。

隨着韓國、歐盟、美國等主要市場監管機構的介入,Google 開始調整策略,推出了「用戶選擇結算」計劃,允許開發者在特定地區接入第三方支付。這一變化背後,既有應對監管壓力的考量,也有 Google 想要重構平臺生態、提升開發者好感度的意圖。接下來,我們就順着時間線,看看這項政策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以及不同階段都有哪些關鍵內容值得開發者關注。

韓國全球首個破冰之舉

2021 年 11 月,韓國國會通過了《電信商業法》修訂案,明確禁止應用商店強制開發者使用自有支付系統。這一法律的出臺,直接打破了此前的市場格局,Google 也因此在韓國推出了首個第三方支付試點。按照政策,面向韓國用戶的應用在結賬時,用戶可以在 Google Play 結算和第三方支付之間自由選擇。當用戶選擇第三方支付時,Google 向開發者收取的服務費會比原來降低 4%,比如原本 30% 的費率會降到 26%,15% 的費率則降到 11%。像韓國的一些遊戲應用,接入本地支付服務商 Naver Pay 後,成本明顯降低,這對於開發者來說是實實在在的利好。

為了保障交易安全,Google 對開發者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比如需要完成替代支付 API 接入(2023 年 8 月後強制要求)、符合 PCI-DSS 安全標準,還要提供 24 小時客服支持。韓國的這次試點非常重要,它不僅為後續全球政策調整提供了經驗,也讓大家看到了監管力量推動行業變革的可能性。

歐洲經濟區推廣

2022 年 7 月,為了響應歐盟即將生效的《數字市場法》(DMA),Google 在歐洲經濟區(EEA)推出了「用戶選擇結算」計劃。不過這次政策主要針對非遊戲應用,允許這些應用為用戶提供第三方支付選項。當用戶選擇第三方支付時,Google 的服務費會減免 3%,也就是從 15% 降到 12%。這一政策覆蓋了歐盟 30 多個國家,影響範圍比韓國試點大得多。比如德國的音樂流媒體平臺 Spotify,接入第三方支付後,每年能節省數百萬歐元的服務費,還能給用戶提供更靈活的訂閱優惠,可謂一舉兩得。

和韓國政策不同的是,歐盟要求開發者必須使用 Google 提供的替代結算 API,這樣能確保交易數據實時上報,方便合規審計。此外,Google 還允許開發者通過應用外鏈接推廣優惠,進一步擴大了第三方支付的使用場景。雖然目前遊戲應用還未納入計劃,但 Google 承諾在 DMA 生效前會將政策擴展到遊戲領域,這讓依賴內購的遊戲開發者們看到了希望。

亞太地區差異化策略下的探索

2022 年 9 月,Google 將「用戶選擇結算」試點擴展到了日本、印度尼西亞、印度、澳大利亞等亞太國家,以及部分歐洲國家。在這些地區,非遊戲應用的開發者可以報名參與試點,用戶結賬時可以在Google Play 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之間選擇。和韓國一樣,當用戶選擇第三方支付時,Google 服務費減免 4%。以日本為例,當地的電商應用接入本土支付服務商 PayPay 後,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提升了本地用戶的支付體驗,用戶留存和復購率都有所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亞太地區的試點對遊戲應用仍有限制,但 Google 表示會根據市場反饋逐步調整。而且在印度這樣的市場,Google 還與本地支付平臺合作,簡化了開發者的接入流程,同時確保符合當地監管要求,體現了政策的本地化適配。

印度監管壓力下的快速響應

2023 年 2 月,Google 針對印度市場更新了支付政策,允許應用內購買使用第三方支付。雖然官方沒有明確說明服務費減免比例,但業界普遍認為和其他地區差不多,大約有 4% 的優惠。印度作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移動市場之一,這一政策影響深遠。比如印度的打車應用 Ola,接入 Paytm 後,用戶選擇第三方支付時能節省不少服務費,這些節省下來的成本又可以回饋給用戶,提升了應用的市場競爭力。

為了確保合規,Google 要求印度開發者遵守 PCI-DSS 標準,並在 Play 控制檯完成替代結算計劃註冊。印度監管機構對這一政策表示認可,認為它有助於提升市場競爭和開發者的選擇權。這也體現了 Google 在應對不同地區監管時,既能保持政策框架的一致性,又能靈活調整具體細節。

韓國技術強制帶來的合規升級

2023 年 8 月,Google 對韓國政策進行了重要調整,要求所有提供替代支付的應用必須接入官方的替代結算 API。這樣做的目的是統一交易數據上報和分賬流程,讓 Google 能夠實時監控交易行為。開發者需要在 Play 控制檯完成註冊、同意相關條款,並在應用中部署 API 接口。此外,還需要在 24 小時內上報所有替代支付交易,並提供用戶糾紛申訴渠道。

這一政策的實施,標誌着 Google 從「開放試點」轉向了「標準化管理」。雖然服務費仍然減免 4%,但技術接入的複雜性增加了,對開發者的技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韓國的某社交應用,為了滿足 API 接入要求,專門投入技術團隊進行系統改造,最終才通過合規審核,順利上線第三方支付功能。

美國試點啓動

2023 年 9 月,Google 與美國多州檢察長達成和解協議,同意在美國擴大第三方支付試點。這次試點範圍很廣,應用和遊戲開發者都可以提供第三方支付選項,用戶選擇時服務費減免約 4%。作為試點的一部分,Spotify 等頭部應用已經率先接入第三方支付,效果不錯,比如用戶通過第三方支付訂閱服務時,Google 抽成從 15% 降到 11%,為開發者節省了不少成本。

雖然具體技術要求還沒有完全公佈,但 Google 預計會沿用其他地區的 API 接入標準和用戶保護原則。這一政策對於美國開發者來說是個重大利好,尤其是依賴內購的中小開發者,隨着試點的擴大,將會有更多應用和遊戲受益。

歐盟正式生效

2024 年 3 月,歐盟《數字市場法》正式生效,Google Play 支付政策在 EEA 區域全面落地。非遊戲應用無需再參與試點,可直接啓用第三方支付,並且必須使用 Google 提供的 API 完成交易上報。同時,Google 允許開發者通過應用外鏈接推廣優惠,這進一步擴大了第三方支付的使用場景。像法國的電商平臺 Veepee,通過應用外鏈接引導用戶使用第三方支付,不僅提高了轉化率,還降低了服務費成本。

不過目前遊戲應用在歐盟仍未開放第三方支付,Google 表示會在 DMA 生效後製定具體實施方案。這一階段的政策特別強調「用戶保護優先」,要求開發者確保支付界面清晰、交易流程透明,還要提供完善的客服支持。歐盟的嚴格監管為全球其他地區樹立了標杆,也促使 Google 進一步優化其支付生態的合規性。

英國市場新舉措

2025 年 3 月,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要求 Google 在英國推出「用戶選擇結算」功能。初期這一功能僅針對非遊戲應用開放,用戶結賬時可以在 Google Play 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之間自由選擇,選擇第三方支付時服務費減免 4%。比如英國的教育類應用接入 Revolut 支付後,降低了運營成本,還能為用戶提供更靈活的訂閱套餐。

和歐盟政策類似,英國要求開發者在應用內清晰展示支付選項,符合用戶體驗指導原則。雖然遊戲應用暫未納入,但 Google 表示會根據市場反饋逐步擴展。這一政策的實施,讓 Google 在歐洲市場的支付策略更加統一,也為其他英語國家提供了參考。

日本年底開放第三方

2024 年 6 月,日本國會通過了授權 JFTC 制定移動應用競爭規則的立法,並於 2025 年 7 月發佈了 119 頁的《移動軟件競爭法指南》,計劃自 2025 年 12 月 18 日起全面生效。根據指南,谷歌已被列為首批「指定提供商」,不得以任何方式偏袒自家應用。具體來說,第 7 條明文禁止操作系統廠商只將應用商店侷限於自家或子公司,換言之必須允許第三方應用商店入駐;第 8 條禁止應用商店運營商對開發者施加阻止使用替代支付系統的條件。

PocketGamer 報道指出,新規要求谷歌必須允許外部支付系統的使用,並禁止利用操作系統原生收集的數據來偏袒自有應用。同時,谷歌還被要求建立「數據防火牆」,禁止內部團隊利用開發者的數據為自家產品謀取優勢,並需提交年度合規報告。若違反規定,公司將面臨嚴厲懲罰:首次違規可處違反服務國內收入 20% 的罰款,屢犯則提高到 30%。新規的出臺,意味着蘋果谷歌 Play 將進入一個開放競爭的新時代,移動應用生態將被重構。

全球覆蓋與開發者實操指南

截至 2025 年,Google Play 的「用戶選擇結算」計劃已經覆蓋了全球 39 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歐盟、英國、美國、韓國、日本、印度等主要市場。各個地區的政策細節雖然有所不同,但核心都是允許第三方支付接入,並提供 3%-4% 的服務費減免。下面為大家匯總一下分區域的接入條件和開發者實操要點。

在全球覆蓋的國家和地區中,亞洲市場裏,韓國允許全品類應用(包括遊戲)使用第三方支付,服務費減免 4%,但 2023 年 8 月後強制接入 Google 替代結算 API,還需要符合 PCI-DSS 標準並提供韓語客服。日本、印度、印尼、澳大利亞等國家則針對非遊戲應用,服務費減免 4%,一開始可選接入 API,2024 年 1 月後強制,支持本地支付服務商直連,需要通過本地安全認證並提供多語言客服。印度在 2023 年 2 月開放,同樣針對非遊戲應用,需完成 Play 控制檯註冊並遵守當地支付網關審核。

歐洲市場方面,歐盟 EEA 國家目前僅對非遊戲應用開放(2024 年 3 月開放),遊戲應用暫未納入,服務費減免 3%,強制使用 API,支持應用外鏈接推廣,需通過 GDPR 認證並提供全天 24 小時的多語言客服。英國在 2025 年 3 月啓動,初期針對非遊戲應用,服務費減免 4%,可選擇接入本地或全球 API,需向當地監管機構上報交易數據。

美洲市場中,美國從 2023 年 9 月開始試點,2025 年 Q1 全面開放,全品類應用都適用,服務費減免 4%,接入需符合相關安全認證。巴西、墨西哥等國家優先開放非遊戲應用,服務費減免 3%,需接入本地支付平臺並支持本地貨幣結算。

非洲及大洋洲的部分國家,如南非、尼日利亞,針對工具類、教育類非遊戲應用,服務費減免 5%,支持當地主流的 USSD 代碼支付,需與本地移動運營商對接並通過數據保護認證。澳大利亞則和亞太地區其他國家類似,針對非遊戲應用,需接入 Google API 或本地服務商。

對於開發者來說,實操過程中需要注意幾個要點。首先是資格認證,要在 Play 控制檯完成企業認證,提交相關證件和合作協議,確保符合地區數據本地化法規。技術接入方面,在強制 API 的市場,比如韓國、歐盟,需要通過開發工具集成相關庫,實現實時交易上報和失敗重試機制;在可選市場,可以直連本地支付服務商,但要滿足 Google 的安全規範。用戶體驗也很關鍵,支付界面要清晰展示兩個選項,不能默認勾選 Google 結算,還要根據地區要求提供相應的多語言客服。最後,要學會利用數據進行費用優化,通過測試調整支付選項優先級,監控關鍵指標,讓服務費減免效果最大化。

結語

Google Play 開放第三方支付,無疑是全球移動生態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節點。這背後是監管壓力、市場競爭和技術創新共同作用的結果。對於開發者而言,這不僅意味着運營成本可能降低,更有了自主定價和觸達用戶的更多靈活性。但同時,合規實施也需要開發者深入瞭解各個地區的政策差異,從技術接入到用戶體驗進行全面優化。

未來,隨着更多地區納入「用戶選擇結算」計劃,我們可以期待 Google 進一步簡化接入流程,將政策擴展到更多應用類別。開發者們需要密切關注政策動態,結合自身業務場景做好評估,抓住這次生態變革帶來的機遇。在合規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構建更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才能在 Google Play 生態中佔據優勢,實現更好的發展。

而在 iOS 側,《堡壘之夜》時隔 5 年迴歸美國 App Store,正式接入三方支付,蘋果在美國的「圍牆花園」正式倒塌,遊戲行業新紀元開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