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珺對話邁克爾·萊維特:AI給我們釋放了很多想象力

金融一線
10/17

專題: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首屆綠色產業與可持續消費博覽會

  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於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黃浦區世博園區召開。

  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劉珺與2013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美國斯坦福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邁克爾·萊維特(Michael Levitt)展開對話。

  談及人工智能,邁克爾·萊維特表示,我會把當前的人工智能模型看作是12歲的一個小孩子,非常聰明,可以說是天才了,但是在某些程度上又是愚蠢的。「我經常使用不同的AI,有的時候我被他們的智慧震驚,有的時候因他們的愚蠢而氣憤。人也是如此,目前AI的控制還不夠,但目前給我們釋放了很多想象力。」邁克爾·萊維特認為,人類的AI和人工智能可以有更好的交付。

  「我在斯坦福很好的學生們也產出了很好的結果。我認為,我們會學到更多關於人工智能,我們通過機器的運作方式可以瞭解人工智能的運作方式。」邁克爾·萊維特表示。

  劉珺對此表示認可,劉珺表示,有時候我們必須從機器的角度考慮人工智能,即使12歲的孩子也能夠有創造力,也能夠做出貢獻。

  邁克爾·萊維特進一步表示,AI非常聰明,AI幾乎可以和我最聰明的學生相媲美,幾乎全球前0.01%的聰明人才才能夠與之相比,但是AI也會犯錯誤,AI像智能手機一樣,如果手機不能用了,每個人都會非常傷心,AI也是如此,但是人類有自己的思考,有文化,也有周圍的環境,AI會讓智能手機變成一個超級智能手機,我們也必須意識到80%的世界人口都能夠訪問到智能手機,即使是非常貧窮的國家他們也能拿到一臺智能手機,這意味着人們手中的機器幾乎是全球最快的「電腦」,放在30年前這臺不值錢的手機已經打敗了所有的快速電腦。

  關於劉珺提出的「人工智能是客體還是主體?」這個問題,邁克爾·萊維特表示,這是非常哲學性的問題。邁克爾·萊維特認為,AI是個工具,它可以改變很多事情。「我想傳達的信息就是大家用多嘗試,要多用AI,不要錯失這個趨勢,不要說不用手機和電腦。電腦在1970年代出現,那時候我們都用紙筆寫作,AI像30年前的電腦一樣,AI就是一個工具,人用電腦、用手機、用AI會讓自己更加強大,人如果能夠使用AI賦能的手機,就會變得更加強大。」邁克爾·萊維特強調。

  此外,邁克爾·萊維特還表示,AI取代人類不是問題的本身,而是人如果用AI,就會取代那些不用AI的人類員工。

  「目前AI缺乏的就是人類的大腦。如果人有一個想法他就會去嘗試,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失敗,但我們又會嘗試不同想法,人類會通過多次的嘗試找到答案,但AI不做這樣的實驗和測試。」邁克爾·萊維特說。

  邁克爾·萊維特認為,AI如果能真正地去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就會更加地聰明。計算機程序其實可能也是AI的一部分,而且已經經過了長久的發展。

  「AI它沒辦法做我的科研研究,也許我可以讓AI寫一篇很好的文章,這並不意味着我的工作量就會減少,這也不意味着人們會失去工作,其實當人們有了這些工具之後,反而是更加用力、更加勤奮地工作了。」邁克爾·萊維特說。

  劉珺也認同這一觀點,他指出,目前AI領域的趨勢可能非常的多,變化很快,而且計算可能會被AI所替代,也許未來有一些實體工作、體力勞動會被AI機器人所替代。但有一部分的工作依舊由人類來做。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琳琳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