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邁向藝術化:泡泡瑪特的全球化與平衡挑戰

DoNews
10/17

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出席上海THE MONSTERS十週年巡展,並獲藝術家龍家升贈送定製款LABUBU玩偶。他將玩偶別在腰間拍照,與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龍家升的合照迅速登上全球社交媒體。庫克稱LABUBU在全世界引起轟動,影響巨大。

此次展覽不僅展示LABUBU系列手辦,還呈現龍家升的原畫稿與彩色噴繪版畫,具有濃厚藝術氛圍。展覽佈局借鑑奈良美智、KAWS和村上隆等藝術家個展形式,入口處設有LABUBU大型雕塑。LABUBU與LVMH集團旗下奢侈品牌Moynat推出聯名包袋,產品由龍家升以個人藝術家身份主導合作,已出現在梁朝偉、楊紫瓊等明星廣告中,Lisa亦曾在社交平臺展示該聯名手袋。

LABUBU從99元盲盒公仔升級為萬元奢侈品,標誌着其向高端時尚跨界。界面新聞獲悉,該聯名非由泡泡瑪特主導,反映龍家升正以獨立藝術家身份拓展IP邊界。LABUBU商業化路徑清晰:從盲盒到限定收藏品,再到藝術展與奢侈品牌聯名,復刻了村上隆、KAWS等國際潮流藝術家的流量模式。

然而,LABUBU目前仍屬IP成功,尚未形成成熟藝術語言。相較奈良美智與村上隆作品背後深刻的社會文化隱喻,LABUBU源自龍家升幻想生物世界THE MONSTERS,形象融合情緒、童年與怪誕元素,但缺乏可延展的藝術哲學體系。要建立藝術話語體系,需積累藝術價值並獲得跨行業決策者認可。

在永樂春季拍賣會,一件LABUBU藏品以108萬元成交,顯示其收藏市場潛力。十週年展覽着重呈現龍家升創作意圖及角色性格設定,旨在強化藝術敘事。泡泡瑪特與龍家升均意識到,若僅停留在潮玩層面,LABUBU面臨過氣風險。

過去數月,泡泡瑪特股價波動明顯。8月26日股價達339.8港元/股歷史高點後,一個多月內回調近20%。摩根大通9月15日將評級下調至「中性」,指短期缺乏催化劑、二手市場價格因產能激增10倍而下滑;10月16日又上調至「增持」,認為2026年預期市盈率20倍具備估值吸引力,未來有業績與節日銷售等潛在催化劑。

LABUBU二手溢價回落主因是大規模補貨。王寧表示9月起每月銷售或近1000萬隻,供應鏈總裁袁俊傑稱熱門毛絨產品月產能為去年同期10倍以上,約3000萬隻。產能擴張衝擊二手市場,稀缺性下降導致溢價消退。玩家沈丹表示高價購入的「前方高能」系列無法轉手,稱「全砸在手裏了」。

提升藝術性或成為維持IP生命力的關鍵。若LABUBU在藝術市場獲廣泛認可,泡泡瑪特市值邏輯將轉向文化影響力而非單一銷量。但藝術化與大衆消費存在矛盾:藝術品依賴稀缺性,盲盒依賴高頻迭代與批量生產。若龍家升效仿村上隆保持藝術純度,可能拒絕部分商業合作,影響泡泡瑪特營收。

一旦LABUBU被確立為藝術符號,話語權將更多回歸創作者。目前THE MONSTERS十週年展由泡泡瑪特與How2work聯合策劃。How2work為香港藝術玩具經紀公司,自2018年起與龍家升及泡泡瑪特合作,負責藝術發行與展覽。三方分工明確:泡泡瑪特主攻量產衍生品與大衆營銷;龍家升與How2work主導NFT、海外拍賣與藝術個展。

LABUBU的成功源於藝術個性、收藏價值與大衆傳播的平衡。未來泡泡瑪特或擴展LABUBU收藏產品線,參考MOLLY的MEGA系列開發高價位、限量產品。門店已有標價4999元僅供展示的LABUBU收藏玩偶。如何在規模化盈利與藝術稀缺性之間持續平衡,成為泡泡瑪特與龍家升共同面臨的長期挑戰。一位時尚從業者指出:「如果一個潮流元素到處都是,那也會變得不酷了。」王寧坦言,商業追求普遍,藝術追求獨特,尋找二者平衡點是核心課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