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數次減持圓通,套現幾十億,將有大事發生

創投之家
10/17

山雨欲來風滿樓。

出品 | 創投之家 作者 | 唐仁

阿里擬減持圓通股份

難道阿里真要拋棄圓通了?

近幾年,阿里巴巴出售資產的動作接連不斷,每一次變動都牽動着市場與行業人士的神經。

近日,圓通速遞公告表示,其大股東杭州灝月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灝月」)計劃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合計轉讓圓通速遞股份不超過68,450,994股,轉讓比例不超過總股本的2%。

圖源:微博

截至10月16日收盤,圓通股份股價17.12元/股。以此計,本次擬減持股份市值約11.7億元。

杭州灝月系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內企業,持有圓通速遞310,244,613股無限售條件流通股,佔總股本的9.06%。此次減持計劃是出於股東自身發展戰略和資金籌劃考慮。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減持完成後,杭州灝月仍為圓通速遞第三大股東。

事實上,熟悉阿里資產調整邏輯的人會發現,近幾年阿里對圓通的持股變動一直頗為頻繁,而雙方的淵源遠不止於此。

時間拉回2005年,圓通是國內第一家和淘寶簽約合作的快遞公司,順利趕上了電商發展的紅利。最初,阿里巴巴集團是通過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阿里網絡)持股圓通。雙方的合作也由此起步。

而2020年,無疑成為了阿里與圓通合作進程中關係最為緊密的關鍵節點。圓通與阿里網絡簽署《股份轉讓協議》,以17.406元/股向阿里網絡轉讓股份,轉讓價合計66億元。

圖源:微博

本次股權轉讓協議完成後,公司原第一大股東喻渭蛟夫婦佔股仍高達41.65%,實際控制權不變。阿里巴巴在圓通速遞的股份比例升至22.5%,穩坐第二大股東的位置。

彼時,阿里對圓通進行增持,或許有着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可能期待上市後股價上漲帶來收益;另一方面,也有借圓通為菜鳥在跨境物流和航空貨運方面鋪路,從而深化雙方合作的打算。

說白了,當時正值電商迅猛發展時期,阿里這一階段的投資,主要還是希望通過資本綁定通達系,為自己的電商業務服務。

但市場形勢與企業戰略從不會一成不變。時間來到2023年,阿里啓動「1+6+N」組織變革進行「分拆」,更加註重核心業務。而非核心業務,則面臨着被出售或者需要儘快實現盈利的命運。

在這樣的背景下,阿里網絡將持有圓通的3.79億股(約11%)以13.15元/股轉讓給同屬阿里系的杭州灝月,持股主體變更但總比例保持20.65%。

圖源:微博

從表面上看,這樣的操作相當於「左手倒右手」。不過,按照2020年的增持成本,此次轉讓導致阿里網絡浮虧約16億元。但好在阿里創投早期低成本持股還是實現了15.5億元收益,整體勉強對沖掉了。也就是說目前阿里只是小虧。

不過,從阿里把圓通近半的股份轉讓給杭州灝月開始,似乎就已經預示了圓通將被減持的命運。

果不其然,2025年3月,阿里首次公開減持圓通。杭州灝月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圓通不超過2%股份,套現約9.4億元。

圖源:圓通速遞公告

截至目前,杭州灝月持股數量3.79億股,佔總股本比例為11%。另外,阿里巴巴旗下公司「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還分別持有圓通速遞9.08%和0.54%的股份。

也就是說,三家企業合計後,阿里巴巴總共持有圓通20.62%股份。

此後,阿里的減持動作並未停止。5月8日,圓通速遞發佈公告表示,杭州灝月於2025年5月7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轉讓了所持公司2146萬股,佔圓通總股本的0.62%,成交額約2.67億元,自此杭州灝月及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降至20%左右。

到了6月,阿里又對圓通速遞實施了新一輪減持,合計持股比例由20.62%變動至18.62%,回籠了8.47億元資金,但仍保持着第二大股東地位。

綜合以上數據不難發現,僅今年以來,阿里就通過多次減持圓通股份,累計套現超30億元,大量回籠了現金流。

這場持續的「套現」動作背後,或許不只是簡單的資產優化,更可能是阿里在為更大規模的商業佈局鋪路。

阿里收縮戰線,佈局AI業務

那麼,阿里為何要持續減持圓通、回籠資金呢?答案或許藏在其對未來的戰略佈局中——全力押注AI。

2025年開年,阿里就已經開始了一波斷舍離。對待完全不能給電商、AI等業務帶來增益的,阿里是快刀斬亂麻,通過大量減持旗下非核心資產,一步步為自己「減負」。

早在一年前,阿里管理層曾多次表示,要持續加碼AI基建領域的資本開支,抓住AI這一未來十年發展的最大增量和變量。

正因如此,要加碼AI業務,勢必要收縮一些非核心業務資產,集中力量辦大事。

而阿里之所以將未來押注在AI上,是有充分依據的。因為最近這兩年裏,中國AI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特別是年初DeepSeek等AI技術的突破,更是激發了全球對中國科技的興趣,也推動了阿里等科技巨頭的股價上漲,僅一個月內,阿里巴巴股價就上漲超70%。

阿里對AI的重視,還可從馬雲的多次表態中看出。作為阿里的靈魂人物,早已退休的馬雲去年罕見現身螞蟻集團20週年慶典,他在演講中提到:「從今天來看,未來的20年,AI時代所帶來的巨大的變革會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因為AI會是一個更加偉大的時代,AI會改變一切,但這並不代表AI會決定一切。」

圖源:微博

今年2月,馬雲出席了高規格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會議肯定了民營經濟的發展前景,強調民營企業在AI時代大有可為,無疑為阿里巴巴投入AI領域注入了信心。

圖源:微博

所以就在馬雲現身民企座談會短短一週後,阿里就傳來了重磅消息。

圖源:微博

2月24日,阿里集團宣佈未來三年投入3800億元用於建設雲和AI基礎設施,超過去十年總和。

這一決定,不僅創下了中國民營企業在雲和AI領域投資的新紀錄,也標誌着阿里巴巴在馬雲迴歸後的戰略重構,就是要全面擁抱AI時代。

4月10日,阿里雲新財年啓動會在杭州雲谷園區舉行,馬雲再次到場演講。他表示,」高科技絕不僅是征服星辰大海,更應該呵護人間煙火。科技人員的責任,不是讓AI取代人類,而是讓AI更懂人類、更好地服務人類。」這番話也道出了阿里佈局AI的初心。

圖源:微博

據瞭解,阿里巴巴本就是中國最早投入AI技術研發及應用探索的科技公司之一。更關鍵的是,2023年9月,吳泳銘上任集團CEO後,明確了「用戶為先、AI驅動」為阿里巴巴集團戰略。

吳泳銘此前表示:「AI驅動的科技業務,是阿里未來十年的核心方向之一。」這一戰略轉型的背後,是阿里巴巴對技術趨勢的敏銳判斷——AI不僅是工具,更是重構商業邏輯的底層力量。

而今年,DeepSeek-R1與通義千問Qwen2.5-Max引領國內大模型爆火出圈。讓阿里堅信,AI有望全面帶動阿里相關業務實現商業模式革新以及經營數據增長。

而阿里巴巴在AI領域的佈局,不僅能鞏固其在國內市場的領先地位,也將顯著提升中國在全球AI競爭中的話語權,這一決策或許將改變中國乃至全球的AI產業格局。

正如馬雲所言:「AI會改變一切,但這不代表AI能決定一切。未來真正決定勝負的,是我們為這個即將到來的時代做些什麼真正有價值而又是與衆不同的事。」

對於阿里而言,減持圓通是「舍」,加碼AI是「取」,這場戰略聚焦下的取捨,或許正是它為未來十年埋下的「價值伏筆」。

在全球AI技術發展的浪潮中,阿里巴巴正以鉅額的投入和堅定的決心,書寫屬於自己的新篇章,未來值得期待。

點擊關注,我才能把原創好文推給你↓↓↓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 / 電話:18576718939

點點關注,跟主編交個朋友↓↓↓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