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新觀察|科技含量拉滿!蘇大招聘會用上了AI助力,23000餘個招聘需求讓畢業生「挑花眼」

紫牛新聞
昨天

轉自:揚子晚報

10月18日,「職引新動能 聯動助啓航」江蘇省2026屆高校畢業生秋季招聘月暨蘇州大學2026屆畢業生秋季大型招聘會在蘇大獨墅湖校區舉辦,446家企業帶來超過23000餘個招聘計劃,涵蓋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金融科技、教育文化等熱門領域,覆蓋本科、碩士、博士各學歷層次,滿足不同專業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招聘會還用上了AI助力,科技含量拉滿。

揣着OFFER找OFFER,應屆畢業生「挑花眼」

蘇州大學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蔣佳屹的求職目標是江浙滬的人力資源行業。「我是常州人,所以找工作還是希望留在家鄉周邊。」進入招聘會之前,蔣佳屹還有一些求職的擔憂,但在招聘會現場,她優秀的企業實習經歷很快吸引了多家單位青睞。「我曾在一家獵頭公司實習過,現在在一家半導體行業的人力資源部實習,多參與企業一線的鍛鍊,找工作面試的時候和HR聊起來也更有底。」半天的招聘會,蔣佳屹投出了7份簡歷,她十分期待自己能夠收穫滿意的崗位。

同樣在優中選優的,還有蘇大化學專業的碩士生張潼。「其實我已經有一個OFFER了,是研發崗,但我還是想再看一看,還有沒有更適合的,畢竟今天有兩萬多個招聘需求,挑花眼了!」張潼告訴記者,生化環材類專業求職應該掌握一定的技巧。「拿我自己舉個例子,我們研究生學的方向會更加細分,所以在求職的時候儘量讓自己的細分方向和企業招聘的需求貼合,匹配度一高,簡歷投遞的成功率自然就高了。」

AI加持,招聘現場科技含量十足

記者瞭解到,本次招聘會結合江蘇省「1650」和蘇州市「1030」產業體系,共邀請446家企事業單位來校招聘,招聘需求人數達2.3萬。現場約有7000名畢業生前來參會,共投出簡歷2萬餘份。

招聘會現場設定了AI就業指導服務、地方人才政策諮詢、訪企拓崗校企對接三大特色專區。在就業指導服務專區,AI加持,人工智能簡歷、面試一體機閃亮登場,打造「AI簡歷服務-AI面試預測-AI職場伴侶-AI簡歷打印」全鏈條求職服務體系,助力學生實現職業發展的精準突破。地方人才政策專區則邀請了蘇州10個縣區市工作人員,現場介紹各地引才政策。在校企對接專區內,學院(部)就業工作人員主動與重點企業開展「訪企拓崗」洽談。

聚焦供給,多措並舉拓崗位

蘇州大學招就處處長靳葛介紹,學校以校級「大而全」+院級「小而精」+地區「特而優」構建校園就業市場。同時構建「三級聯動」訪企拓崗體系,在強化校級層面訪企的前提下,實施二級單位「一專一策」精準走訪,並同步推進「市、縣、園」三級覆蓋。

學校全面落實教育部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共開設了教育領導+、智能計算與前沿應用等27個微專業;成立蘇州大學高校畢業生就業大數據研究與智能決策實驗室,加強就業研究,為學校「招生—培養—就業」聯動等提供決策支持;加強專業動態調整與蘇州基本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契合度。近三年,蘇州大學持續對市場需求不足的專業實施「減、隔、停、撤」優化調整,累計縮減30個專業招生計劃,撤銷17個專業,停招23個專業;同時新增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6個新專業,開設「金融+計算機」等5個雙學士學位複合型項目,強化交叉學科培養。

「我們還提供了數字化求職指導,建立就業數據智能引擎,為學生提供精準職業畫像,提升就業能力。」靳葛表示,蘇州大學落實「一人一檔」和「一人一策」的要求,強化困難羣體幫扶,以崗位推送、技能提升、經濟援助、心理關懷的方式,整合資源優先傾斜,以「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確保100%全覆蓋。

校地合作,共促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活動現場同時舉辦蘇州大學 蘇州市「校地合作促就業,供需對接促發展」主題交流會。邀請蘇州10個縣區市人社局長參會,交流,共促蘇州大學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蘇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查佐明介紹,近年來,學校與蘇州市人社部門在促進畢業生就業和地方引才方面雙向奔赴,畢業生留蘇比例始終保持較高水平。蘇大招就處處長靳葛圍繞學校畢業生就業特點、學校促就業舉措、「招-培-就」聯動等方面介紹了學校就業工作整體情況。現場,蘇大還聘任市縣區人社部門負責人為「蘇州大學就業創業導師」。

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陳豔就蘇州大學紮實推進畢業生就業工作提出三點要求:深化校地協同,構建共生共榮的發展共同體;聚焦供需適配,打造響應產業需求的人才培養鏈;關注工作質效,完善協同聯動的服務體系。

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繆榕楠介紹了教育部門促就業的具體工作舉措,強調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教育部門與人社部門要形成工作合力,要早謀劃、強引導、優服務。

記者瞭解到,近年來,蘇州大學與蘇州市攜手推進「名城名校融合發展」戰略,積極加大政校企合作力度,搭建優質高效政校企對接交流平臺,形成了「名城帶名校、名校潤名城」的良好發展態勢。近三年,共有11000名畢業生在蘇州就業創業。為蘇州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能,實現了名城與名校的互利共贏、協同發展。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陶善工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