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會見美國蘋果公司(AAPL)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 (Tim Cook)。雙方就中美經貿關係、蘋果公司在華業務發展等進行了交流。
這是庫克繼3月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後, 年內又一次中國行。此前的2024年,庫克曾一年內三次訪問中國。有分析認為,這反映出蘋果公司對iPhone在華高端市場份額從2023年35%下滑至2025年25%的積極應對。

與庫克的重視不同,高通公司(QCOM)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克里斯蒂亞諾·阿蒙(Cristiano Amon)的選擇是「對抗」。
當地時間10月11日,印度總理莫迪會見了阿蒙。莫迪表示,雙方就印度在人工智能、創新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進展進行了深入交流。當日,莫迪在社交平臺發文稱與阿蒙的會晤「非常愉快」。
值得關注的是,10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佈消息稱,因高通公司收購Autotalks公司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以下簡稱《反壟斷法》),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高通公司開展立案調查。
測試底線
10月11日早些時間,針對被市場監管總局立案調查,高通回應稱,正積極配合中國市場監管總局的有關調查。高通公司一直致力於支持其客戶與合作伙伴的發展與增長。
但接着就是阿蒙對印度的高調訪問。
市場監管總局則在10月12日由反壟斷二司負責人就高通違反《反壟斷法》立案調查給出答記者問。
市場監管總局給出了高通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的明確「時間表」。2024年3月,市場監管總局書面通知高通申報,未申報或申報獲批前不得實施集中。高通公司則先「表示放棄此項交易」;又在2025年6月,「未進行申報」、也「未作任何溝通」的情況下,完成對Autotalks的收購。
「合規對跨國公司運營極其重要。高通未做申報和溝通即‘搶跑’完成併購,本身是在測試中國監管機構的底線。」資深科技從業者、二零二壹總經理張雋告訴《財中社》,「高通公司10月11日的聲明和阿蒙的訪問印度,就是籌碼和證明。」
張雋的意思是,高通公司智能手機芯片佔據國內主流廠商高端機型的絕對份額,如小米(01810.HK)、OPPO、vivo,乃至傳音控股(688036.SH)。
高通聲明的後半句亦是「一直致力於支持其客戶與合作伙伴的發展與增長」。
第二曲線
與監管機構的博弈,是高通這類大型跨國公司運營的重要內容之一。十年來,高通曾數度被罰。
2015年,因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排除、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為,高通被中國發展改革委員會開出60.88億元的天價罰單。2016年,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以「在韓國市場銷售專利許可和基頻芯片時存在濫用市場主導地位的行為」為由,向韓國首爾高等法院起訴高通。歷經近十年「攻防」,10月韓國首爾高等法院駁回高通上訴,維持8.73億美元處罰決定。
2024年,歐盟還對高通進行了2.387億歐元的反壟斷處罰。
為何可能面臨如此高額的處罰代價,高通還選擇「以身試法」並「陰陽」威脅?高通當下的發展困境及戰略選擇或是主因。
Autotalks是車聯網(V2X)半導體領軍企業。在全球汽車智能化轉型的關鍵節點,高通對Autotalks的收購交易是其智能汽車業務的重要拼圖。更早的2021年,高通曾以46億美元收購Veoneer,初步構建起覆蓋車載通信、計算、傳感器的完整生態。
對高通而言,當下飛速增長的汽車智駕芯片是其轉型的重要「第二曲線」。因蘋果公司基帶芯片自研及全球智能手機出貨增長趨緩,高通智能手機芯片業務失去蘋果後每年將損失十幾億美元的高額營收;而智能座艙業務是高通芯片當下最重要的戰略增長極。
高通2025年第三財季(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主營構成中,汽車芯片營收9.84億美元,同比增長21%,連續19個季度實現兩位數增長;高通在ADAS領域拿下12個設計訂單,並維持2029年汽車營收80億美元的長期目標。雖然該財季高通汽車芯片營收僅佔總營收103.65億美元的9.49%,但增速高、市場廣大,是高通應對智能手機芯片營收放緩的戰略選擇。
「接到舉報後,我局進行了覈實,高通公司也承認了相關事實。在相關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基礎上,我局依法對高通公司收購Autotalks公司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事宜進行立案調查。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繼續秉持依法依規、客觀公正原則推進相關調查工作。」市場監管總局的答記者問表示。
在違法事實清楚的前提下,高通將面臨怎樣的處罰?還僅會是上一年營收額的10%嗎?
《反壟斷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經營者違法實施集中,且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由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實施集中、限期處分股份或者資產、限期轉讓營業以及採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復到集中前的狀態,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不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處五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文章來源:財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