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AI的使用不需要太緊張,AI會帶來積極作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5上海蘇河灣大會現場,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說:他不擔心電腦像人一樣思考,但更擔心人像電腦那樣思考。人需要保持創新和激情,而不是像電腦一樣冷冰冰的。「中國年輕開發者的創造力非常棒,令人印象深刻。我拜訪了世界各地,我們覺得中國年輕開發者的創造力是最棒的。」庫克說。
今明兩天,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5上海蘇河灣大會於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舉辦。
作為靜安區與全球財富管理論壇再次合作打造的高端資管對話溝通平臺,論壇集聚百餘名國內外重量級嘉賓,圍繞數字驅動時代的世界變化、技術紅利與財富創造、時代變革下的全球金融合作、全球投資展望與創新趨勢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大會舉辦六年,已成為展示靜安金融開放高度與創新活力的重要窗口,推動國際金融領域對話合作的重要橋樑。
點亮「AI+金融」未來圖景
大會期間,「上海AI-FI實驗室」成立,點亮「AI+金融」未來圖景。該實驗室旨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金融行業的深度融合,圍繞「AI+金融」領域的關鍵問題開展研究,促進金融領域技術創新與應用落地,實驗室的設立是靜安佈局金融科技前沿生態的重要一步,也標誌着上海在「AI+金融」的創新實踐上邁出又一實質性步伐。
當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重塑金融機構的信息化運營體系、金融機構紛紛加快技術佈局和研發創新投入。
記者瞭解到,靜安正憑藉完備的產業上下游佈局,成熟的產業生態,加速推動金融-科技融合發展。區內金融總部推動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開啓智慧金融新篇章。
比如國泰海通證券基於深度合成技術與機器學習模型,推出業內首個千億參數垂類大模型——君弘靈犀,行業內率先完成網信辦算法備案、上海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登記。平安資管積極規劃探索前沿大模型技術,在投研分析方面積極搭建面向業務的智能分析工具,使用「人機結合」模式,將人工智能(AI)與人類智能(HI)進行有機結合,實現投資決策智能化,形成系統化投研體系。上汽財務基於自主研發的軟硬件一體化端側AI設備,推出「蒲公英」模塊化智能觸客引擎,為集團內外業務單元提供了可複用的AI+通信能力中心,已在超過20家經銷商及集團內兄弟企業中試點應用。區內浦江數鏈、中金所數據、合合信息等一批深耕金融科技領域的技術服務商,也正積極構建覆蓋數據基建、智能風控、業務應用等關鍵環節的服務鏈條,為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與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金融生態圈日趨完善
靜安區作為高端金融機構集聚地,今年上半年全區實現金融服務業增加值288.17億元,產業規模和發展增速均穩居全市前列。區內金融生態圈日趨完善,資產管理、資本市場服務、私募股權投資產業特色突出。
今年以來,管理資產規模超千億美元的全球資管公司範達集團全資控股的範達私募、淡明資本全資子公司淡明私募先後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備案,持續加碼佈局中國市場。國內第三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施羅德交銀理財以及全國第五家獲批的外資公募基金聯博基金均於今年完成新一輪增資。擁有全牌照業務的綜合性證券公司高華證券上海分公司、國內首家中外合資人壽保險公司中宏人壽紛紛於靜安展業。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最複雜的A+H併購重組案例,合併重組後的國泰海通總部落戶靜安,總資產和淨資產規模躍居國內行業第一。
靜安緊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步伐,發揮中心城區資源集聚、要素集聚優勢,率先獲批上海首批「股權投資集聚區」、在全市率先啓動「併購集聚區」建設。南京西路沿線靜安嘉裏中心、恆隆廣場、興業太古匯等重點樓宇內,集聚了百餘家知名一級市場投資機構,資金流、信息流、數據流高度交匯。
股權投資領域,靜安聚焦優勢要素集聚,整合國資基金業務,揭牌成立上海靜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進一步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投資與培育,聯合歐萊雅、上海數據集團等產業龍頭,凱輝基金、國方創新等知名管理人,先後設立美妝健康、區塊鏈等產業賽道專項基金,持續構築區域基金投資矩陣,推動商業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依託市場化力量,靜安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與資金鍊深度融合,構建開放協同的金融生態圈。今年前三季度,靜安全區完成新備案基金14只,累計規模88.3億元,無論基金備案數量還是募資規模,在全市各區均位居領先。
產業併購領域,靜安同樣表現活躍,今年2月,德弘資本完成對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的控股權收購,交易金額達131.38億港元。7月,KKR集團也通過其設立的特殊目的公司,完成對大窯飲品境外控股主體的收購,取得控制權。兩家公司上海團隊均在靜安辦公。
同時,通過專業化平臺整合資源、創新機制,靜安不斷優化孖展服務體驗,提升跨境金融服務的數字化、便利化和國際化水平,持續優化金融生態。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