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財經出品 文|周慧 編|深海
近日,財經網站Webb-site公佈了2024年香港上市公司董事薪酬排行榜,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以約6.8億港元總報酬位居第一。
一時間,「打工皇帝」、「李想贏麻了」的評論充斥網絡。
雷達財經查閱發現,「6.8億港元」的出處來自於理想汽車2024年年報,換算成人民幣為6.39億元,包含266.5萬元薪金津貼、16 萬元退休金計劃供款以及6.36億元股份支付薪酬。
不過,李想想要拿到6.36億元股份薪酬並不容易,這筆錢並非實際現金收入,而屬於公司按照美股上市公司(美國會計準則)記賬的費用。除了需要完成考覈,李想還需要以29.26 美元/ ADS的價格出資解鎖。
截至8月16日收盤,理想汽車美股收盤價為22.57美元/ADS。這意味着,李想需要比二級市場直接購買還高的價格,才能獲得這部分股票。
值得關注的是,李想領導下的理想汽車面臨業績挑戰。
財報顯示,2024年公司錄得營業收入1444.60億元,同比增長16.64%,但同期歸母淨利潤卻下滑31.37%至80.32億元。
多年的創業生涯,李想積累起了不菲的財富。2025年,李想憑藉400.3億元身家位列新財富雜誌500創富榜第81名,但相比2024年財富有所減少。
李想以6.8億港元登頂港股上市公司報酬榜,想拿到手需滿足諸多條件
10月12日,由香港知名股評人David Webb所創辦的財經網站Webb-site公佈了2024年香港上市公司董事薪酬排行榜。
排行榜顯示,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以近6.8億港元的總報酬位居榜首,JS 環球生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旭寧以5.21億港元報酬緊隨其後,極兔速遞創始人李傑以5.19億港元的薪酬位列第三。
此外,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以 4.49 億港元位列第四;貝殼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彭永東以 4.26 億港元位第五名。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5月,李想就曾因「6.39億元天價年薪」登上熱搜,並引起爭議。當時,理想汽車曾回應稱,李想年薪6.39億的說法並不準確。
據理想汽車2024年年報顯示,李想的6.8億港元薪酬由三部分組成:266.5萬元人民幣薪金津貼、16 萬元人民幣退休金計劃供款,以及6.36億元人民幣股份支付薪酬。
其中,6.36億元人民幣的股份支付費用,並非李想的實際現金收入,而屬於公司按照美股上市公司(美國會計準則)記賬的費用。
依據理想的股票激勵計劃,李想在完成相應的激勵目標後,還需以29.26 美元/ ADS的價格出資解鎖,並完成公司設定的銷量目標。
這意味着,以10月16日理想汽車美股收盤價格22.57美元/ADS計算,李想若要執行該期權方案,比二級市場直接購買不僅沒有任何收益,還需要倒貼一筆錢。
據上述高管薪酬表,這種「現金+高股權」模式在理想汽車中存在普遍性:理想汽車總裁馬東輝2024年4027.4萬元薪酬中,3462.2萬元為股份支付薪酬,首席財務官李鐵3916萬元薪酬中,股份支付比例達88.63%。
理想遭遇市場挑戰,去年增收不增利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李想執掌下的理想汽車,正面臨業績挑戰。
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2021年至2024年,理想汽車分別錄得營收270.10億元、452.87億元、1238.51億元、1444.60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85.59%、67.67%、173.48%、16.64%。
在利潤方面,2022年,理想歸母淨利潤從-3.21億元下降至-20.12億元,虧損擴大了525.97%。2023年,理想汽車實現扭虧為盈,歸母淨利潤達117.04億元。但2024年,理想汽車沒能保持住增長勢頭,歸母淨利潤下滑至80.32億元,同比下降31.37%。
此外,2024年財報顯示,理想汽車2024年的毛利率從2023年的22.2%下降至20.5%,其中車輛毛利率從21.5%下降至19.8%。
對此,理想汽車在財報解釋稱,車輛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於不同產品組合及定價策略的變化,但部分被成本下降抵消。
而理想汽車在9月8日披露的2025年中期報告則顯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淨利潤下降,毛利率承壓的狀況有所改善。
2025半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1.72億元,同比下降1.99%;歸母淨利潤17.43億元,同比增長2.82%。此外,公司毛利率從20.0%上升至20.3%,其中車輛毛利率從19%上升至19.6%,主要因平均銷售成本降低所致。
李想曾三度創業,財富一年縮水251億元
作為理想汽車的掌舵人,李想曾三度創業,並積累起了不菲的財富。
李想出生於1981年10月,是河北省石家莊市人。1999年,李想曾靠個人網站的網絡廣告費賺了10萬元。同年,李想選擇放棄高考直接創業。
1999年,李想設計了一個小而美的網頁,取名為「顯卡之家」。 次年,「顯卡之家」更名為「泡泡網」。2005年,泡泡網的收入已經近2000萬,李想的身家已經過億。
隨着泡泡網增長遇到瓶頸,李想於2005再次創業,從IT領域向汽車領域進軍,創辦了「汽車之家」。
與「泡泡網」業務模式類似,「汽車之家」主要做汽車產品測評。2013年,李想帶領汽車之家成功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
2015年6月,李想卸任汽車之家總裁,開始了第三次創業,成立「車和家」。在造車路上,李想不顧衆人的反對,堅持選擇了小衆的增程式混合動力技術。
在李想的帶領下,理想汽車成為成功實現增程式電動汽車商業化的先鋒,首款商業化的增程式電動汽車車型-理想ONE於2019年11月開始量產交付, 並獲得市場認可。截至2022年1月底,理想ONE累計交付量已達13.64萬輛。
2020年7月30日,理想汽車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市場正式掛牌上市,次年8月12日,理想汽車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成功實現雙重上市。
天眼查顯示,截至目前,李想在江蘇心電互動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車和家(廈門)投資有限公司、上海理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存續企業中擔任高管。
2025年,李想憑藉400.3億元身家位列新財富雜誌500創富榜第81名。
相比2024年的651.7億元,其財富縮水了251.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