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原標題: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需要共同維護(鐘聲)
中美經貿互動備受國際社會關注。美方動輒以加徵高額關稅相威脅、企圖要挾中方,已被反覆證明不是處理對華關係的正確之道。中國根據國內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出口管制體系,是一國主權範圍內的正當舉措。美方應迴歸理性務實,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
中美馬德里會談以來,美方持續推出多項對華經貿限制措施,包括:將多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和特別指定國民清單;通過穿透性規則任意擴大管制範圍,影響中方數千家企業;無視中方關切和善意,執意實施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措施等。美方這一系列做法,嚴重損害中方利益,嚴重破壞雙方經貿會談氛圍,衝擊國際貿易規則,擾亂全球產供鏈穩定,給雙方經貿關係帶來負面影響。
美方拿中國稀土等相關物項出口管制措施說事,是典型的雙重標準。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始終堅持統籌維護國家安全與國際共同安全。當前國際局勢動盪不安,軍事衝突時有發生,考慮到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領域的重要應用,中方對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目的是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需要強調的是,中國的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對合規申請仍將依法審批,並願與各國加強對話交流,更好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相比之下,美國長期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對華實施歧視性限制,對半導體設備、芯片等衆多產品實施單邊長臂管轄措施。當前,中方出口管制清單物項僅900餘項,而美方已超過3000項。面對中方依法完善出口管制體系,美方卻蠻橫地以高額關稅及出口管制進行威脅,引發全球市場動盪,給世界經濟蒙上陰影。
面對無端打壓威脅,中方立場清晰而堅定: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威逼恐嚇,甚至想拉幫結派向中國施壓,絕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對於任何侵害中方利益的舉動,中方都有充分的手段和工具進行反制。中方的應對之舉,不僅是為了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也是為了捍衛國際公平正義。中國始終堅持平等互惠原則,從國際社會共同利益出發,致力於以平等對話協商同美方增進互信、減少誤解、加強合作,為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發揮大國作用。
在主動挑起一系列混亂後,美方如今表示,希望雙方找到重回穩定之策。美方如真有誠意,答案其實顯而易見。在過去4輪磋商,中美雙方達成多項重要共識,有效穩住了雙邊經貿關係,也給全球市場帶來正向預期。這充分證明,只要堅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中美完全能夠管控分歧,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前提是美方必須言行一致、信守承諾,不能一邊聲稱要談,一邊不斷出臺新的限制措施與威脅。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也必將堅決採取相應措施,維護自身正當權益。人民日報社近期發佈的《活力亞太——亞太地區16國民意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半數美國受訪者認為美國走向「更封閉保護」,遠高於其他國家;約半數受訪者視美國保護主義政策為主要障礙,近八成受訪者期待降低關稅、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希望美方不要逆流而行,違背民心所向。
維護健康的國際經貿秩序和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是各方共同的職責。希望美方拿出真誠對話的態度,盡快回到對話協商的正確軌道,以中美經貿關係的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切實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