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今年以來國際黃金價格一路攀升,眼下徘徊在歷史高位附近,但在高盛看來,金價仍然存在上漲空間。該行日前指出,黃金本輪漲勢基於實際需求。
上週五,現貨黃金一度觸及4380美元/盎司,再創歷史新高。由於對經濟和地緣政治的擔憂,作為避險資產的黃金今年以來已經上漲了約65%,有望創下自1979年以來最強勁的漲勢。
儘管金價驚人的漲幅引發了對投機行為的擔憂,但高盛大宗商品策略師Lina Thomas在日前發佈的一段視頻中表示,目前金價「漲勢仍基於基本面,而非狂熱」。
「各國央行仍在購買創紀錄數量的黃金,而隨着聯儲局降息,私人投資者也在迎頭趕上。」她表示。「因此,在多年的配置不足之後,當前這種情況更多是迴歸常態,而非狂熱。」
Thomas以上世紀70年代的淘金熱(黃金大牛市)為例,表示未來金價仍有「顯著的上行空間」。
上世紀70年代,在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決定終止將美元與黃金掛鉤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後,金價飆升:從1970年的35美元飆升至1980年的850美元,漲幅超2300%。
當時,在黃金與美元脫鉤後,金價因市場波動而大幅上漲。這背後的推手包括通脹飆升、石油危機,以及與越南戰爭和冷戰相關的地緣政治擔憂。
「當時,財政擔憂和政策不確定性促使私人投資者尋求體系外的保值手段,」 Thomas表示。 「如果這些擔憂再次出現,我們可能會看到全球多元化趨勢加劇。」
Thomas還補充稱,與股票和國債市場的規模相比,黃金市場規模仍相形見絀,這意味着金價可能會更快上漲。
本月早些時候,高盛將2026年12月金價預估從每盎司4300美元上調至4900美元,理由是西方黃金ETF資金流入強勁,且央行需求持續旺盛。
橋水基金創始人、億萬富翁投資者雷·達里奧近日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
他本月早些時候在一個經濟論壇上表示,金價與股市同步飆升,這與上世紀70年代的情況如出一轍。
達里奧還表示,投資者應該考慮將投資組合中15%的資產配置到黃金,並稱黃金是「一種在你投資組合中其它典型部分下跌時表現非常出色的資產」。
本文轉載自「財聯社」,作者:卞純;智通財經編輯:馮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