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應用陷入「為用而用」困境?三百餘名校長齊聚,反思AI時代如何教學

市場資訊
10/1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澎湃新聞)

10月17日,2025年長三角校長論壇在上海市盧灣高級中學舉行。澎湃新聞記者 韓曉蓉 圖

人工智能浪潮下,教育應該做出怎樣的改變?AI應用是否陷入了「為用而用」困境?基礎教育階段的人才培養又面臨哪些挑戰?

10月17日,主題為「AI時代的學校教育教學」2025年長三角校長論壇在上海市盧灣高級中學舉行,來自滬蘇浙皖的三百餘名校長齊聚上海,反思AI時代的學校教育教學。

上海師範大學校長袁雯表示,人工智能的衝擊提醒我們,學校教育必須要做出改變了,現在的標準化培養人才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工智能時代的需求,學校應該大膽改革,改變學科設定,縮短學制,根據社會需求反推人才培養的形式,注重多元化人才的培養。

中科院上海實驗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夏紅梅認為,人工智能應用目前正陷入「為用而用」的場景困境,最大的誤區是技術工具與育人目標「兩張皮」。熱衷於引入炫酷平臺,結果AI「懸浮」於真實教學之上,淪為彙報亮點。更深的隱患在於「效率陷阱」:許多應用止步於精準推送習題、快速批改作業,反而強化了「灌輸式」教學。AI若只服務於知識傳遞的效率,而非賦能思維與創新,便是用21世紀技術固化19世紀模式。夏紅梅建議,人工智能不應是替代教師的「講師」,更不是刷題機器,而應成為師生的「認知夥伴」與「賦能引擎」。

如何加強和改進中小學的科學教育,已成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中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上海市盧灣高級中學自2001年起,便致力於科學教育的探索與實踐,學校提出了科學教育的3A願景,即All(面向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髮展)、ACTION(面向真實世界的探究行動)和AI(人工智能的深度介入),旨在通過深度融合學科核心素養,強化學生的科學素養培育。

上海市盧灣高級中學校長何莉坦言,在智能時代浪潮下,學校科學教育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當下科學教育的目標,大多仍停留在傳統的知識講授與技能訓練層面,內容也常常存在一定滯後性,更與真實世界相脫節,缺乏和實際應用、日常生活的緊密關聯。」何莉認為,技術浪潮奔湧向前,若不加審慎引導,科學教育易陷入「技術至上」的窠臼。未來應當構建「技術賦能而不越位」的生態,讓數智技術成為拓展教育邊界的得力助手,而非束縛教育靈性的框架。更要堅守科學教育本真——培育善馭技術、心懷敬畏、精於思創的完整之人,使其在探索科學奧祕的征程中,既能借助技術之力,又能保持對自然規律的敬畏之心,在思辨與創造中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貢獻的統一。

長三角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鬍衛表示,會被AI取代的崗位很多,但也有一些崗位不會被取代,比如服務「一老一小」的崗位,即服務老年人和嬰幼兒的崗位,再比如水管工、空調安裝工等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崗位。

與會的長三角校長和嘉賓們達成共識:AI時代下,教育智能化、數字化在不斷變革學校教育教學方式。未來,學校如何在技術整合、課程設計、教師角色、評價體系等層面做好系統性重構,纔是推進新時代大中小學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的關鍵所在。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