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阿里巴巴宣佈啓動成立以來最重要的一次組織架構調整:「1+6+N」戰略。
這標誌着阿里從過去高度集中的「大中臺、小前臺」模式,轉向更加靈活、獨立、多元的「分權治理」結構。
這一戰略不僅改變了阿里的內部運作方式,也可能深刻影響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管理模式。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1+6+N」到底是什麼?它意味着什麼?會對阿里和整個行業帶來哪些深遠影響?
一、「1+6+N」究竟是什麼意思?
這個戰略名稱其實非常簡潔明瞭:
「1」:指阿里巴巴集團,繼續作為控股公司存在,負責戰略投資與整體協調;
「6」:指將原有業務拆分為六大業務集團,每個都擁有更大的自主經營權;
「N」:是指這些集團下面還有多個子公司或業務單元,例如各平臺下的事業部、技術團隊等。
二、六大業務集團分別是誰?
1.阿里雲智能集團
包含阿里雲、通義實驗室、達摩院等核心科技資源;
目標是打造全球領先的AI驅動型雲計算平臺;
是阿里未來的「技術引擎」。
️2.淘天集團
主要包括淘寶、天貓兩大電商平臺;
負責國內零售主戰場;
探索內容電商、直播電商、AI導購等新模式。
3.淘天本地生活集團
整合餓了麼、高德地圖、盒馬鮮生等本地生活服務;
打造「喫喝玩樂+出行」的一站式服務平臺;
對接城市消費場景,提升用戶粘性。
4.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
包括Lazada、速賣通、Trendyol、Daraz、Tokopedia等海外電商平臺;
主攻東南亞、南亞、中東、土耳其等新興市場;
是阿里全球化戰略的核心執行者。
5.菜鳥集團
全面承接菜鳥網絡及其物流體系;
包括國內快遞、跨境物流、末端配送、智慧倉儲等;
是支撐整個阿里電商業務的重要基礎設施。
6.大文娛集團
包括優酷、阿里影業、大麥網、阿里體育等;
致力於打造優質內容生態;
探索「IP+影視+演出+互動娛樂」的融合路徑。
三、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改革?背後的戰略意圖是什麼?
1.提升決策效率與響應速度
過去「大中臺」模式雖然強調資源共享,但也導致流程冗長、反應遲緩。
如今「誰打仗誰指揮」,有利於快速應對市場變化。
2.增強業務靈活性與創新空間
每個業務集團可以像一家獨立公司一樣運營,制定自己的戰略方向和發展節奏。
3.更容易吸引外部資本與人才
未來不排除部分業務集團單獨孖展甚至上市,這對員工激勵、企業發展都有積極作用。
4.應對監管壓力,降低系統性風險
通過拆分,減少「一家獨大」的監管爭議,也更符合國家對平臺經濟的治理要求。
四、這一戰略對中國互聯網的影響
1.可能引領新一輪組織變革風潮
阿里的這次調整,很可能成為其他大廠效仿的對象。
2.重新定義「平臺型公司」的邊界
過去大家認為「平臺公司」必須統一管理、集中調度;
現在則是「統一品牌+分散作戰」,打破了傳統認知。
3.加快業務獨立化、資本化進程
如果各大集團陸續走向市場化孖展甚至IPO,將為中國科技企業注入新的增長動能。
五、結語:這不是「分家」,而是一次「進化」
很多人把這次調整理解為「阿里在分家」,但其實它更像是一次面向未來的組織升級。
正如張勇所說:
「這不是退縮,而是為了更好地前進。」
未來,我們或許會看到一個更加敏捷、多元、開放的新阿里。
而這場組織變革,也許正是它再次騰飛的關鍵起點。
互動話題:
你認為「1+6+N」戰略能讓阿里變得更強大嗎?你覺得哪個業務集團最有潛力?歡迎留言討論!
下一篇文章我們將探討《馬雲退休三年後,阿里現在誰說了算?》,權力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
如果你喜歡這類深度解讀內容,記得讚好+關注,我會持續為你帶來更多關於阿里巴巴和馬雲的精彩故事。
全文完,看更多馬雲與阿里資訊!
敬請關注【老馬那些事】。
點擊這裏進入阿里課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