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導讀】金價高攀不起?年輕人轉戰「白銀」
中國基金報 記者 孫越
過去一週,金價暴漲又急跌,每一次波動都牽動人心。
這個週末,記者來到全國最大的黃金珠寶集散地——深圳水貝市場,這裏依舊人流如織。但在高位巨震的金價之下,「淘金客」們的心態早已不同:年輕人一邊因金價高企而猶豫,一邊轉身擁抱白銀;商家忙着主推小克重金飾、銀飾,黃金回收櫃檯上諮詢的人也多了起來。

瘋狂的金價
年輕人心癢但「下不去手」
「金價這麼高了,還會繼續漲嗎?」一家金店櫃檯的老闆告訴記者,這是她當天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儘管市場人氣旺盛,有不少消費者在櫃檯上挑選金飾,但記者觀察到,仍有不少人稍顯猶豫,僅僅是諮詢並未真正下單。
過去一週,國際現貨金價連續創出新高,不斷突破4200美元、4250美元、4300美元關口,一路刷新新高,讓人措手不及。10月18日,記者走訪深圳水貝,金價為988元/克,而9月初水貝市場的金飾克價還一度低至796元左右。短短一個多月,金價大幅上漲,讓許多年輕人望而卻步。
「去年水貝金價才500多元,當時怎麼沒多買點!」「在深圳待了好幾年,居然沒想着囤點黃金,現在真是高攀不起了」……採訪中,不少年輕「淘金客」都流露出類似的懊悔。一位90後女生坦言,現在的金價讓她十分糾結,既擔心買了就跌,又怕再等下去價格更高。
此外,還有不少散客是前來挑選婚嫁「三金」的準新人。對他們而言,「三金」雖是剛需,但隨着金價上漲,預算也越發緊張,許多人不再執着於克重與排場。
相比品牌門店動輒數百元的加工費,水貝這類批發市場,以「基礎金價+工費」的模式定製三金,性價比尤為突出。有人乾脆放棄傳統的大件金飾,轉而選購小克重的小吊墜、極細手鍊等產品,既滿足了婚俗約定,又控制住了整體支出。

商家也敏銳地捕捉到這一變化,並積極調整經營策略以順應趨勢。
記者觀察到,為吸引對價格敏感又追求儀式感的年輕客羣,不少水貝商戶主推10g左右的小克重金條,還推出了一些設計年輕化的黃金飾品——100元/4張的足金手機貼、薄如紙片的金箔飾品等,將消費門檻降至極低,既減輕了年輕人的購金心理壓力,也在高金價時期維持了市場熱度。

高價助推下
賣黃金和租黃金都「火了」
當水貝的金價飆至千元附近,不少早期購金的消費者「坐不住了」,賣黃金的人變多了。
水貝市場中,標有「黃金回收」字樣的店鋪隨處可見,不時有人前來諮詢。一位女士正拿着一對黃金耳環,向店員詢問如何回收。她告訴記者,想趁現在高價換成現金,或者添點錢換個更新款的首飾。

有店家稱,近期黃金回收業務明顯增長,每天都有顧客前來賣金。不過,記者注意到,黃金的回收與售價差距有所拉大。此前黃金售收差價一般在每克10元—15元,而當天金飾的回收價為955元/克,較售價低了33元。
「租黃金」正成為年輕人的新選擇,尤其在婚慶場景中迅速走紅。不少新人通過租賃方式,既保留儀式感,又規避高價壓力。深圳水貝市場的一些檔口已推出黃金租賃服務,有中小商家稱,婚嫁旺季一天能接到好幾單租賃業務。
不過,記者從消費者在網上的反饋來看,租賃中也存在不少隱患。例如,租黃金時需繳納押金,歸還時易產生扣款糾紛;有平臺以「金包銀」假冒黃金;觀念衝突也是問題之一,老一輩人較難接受租金飾結婚。年輕人則認為,黃金不是消費,而是一筆較大的投資,應更看性價比和回報率,在高價的時候租黃金更划算,可等金價回調了再出手買。
白銀成為「新寵」
10分鐘「下單」兩根銀條
在黃金價格高位震盪的背景下,不少錯失黃金行情的年輕人,將目光投向了白銀。
作為黃金的「平替」,白銀正迎來一波強勢上漲。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6日,倫敦現貨白銀價格達53.20美元/盎司,年初至今漲幅超過84%,表現優於同期黃金。
這股「白銀熱」也蔓延到了線下市場。記者在深圳水貝看到,一位年輕的買家僅用不到十分鐘,就果斷下單了兩根銀條,價格為每克13.5元,一根1000克的銀條約需13500元。「我們是兩個人一起拼單買的,」她坦言,「之前也買過黃金,但現在金價太高,就轉而配置一些白銀。」
不僅國內消費者熱情高漲,「國際買家」也看好白銀的潛力。記者在深圳水貝看到不少外國消費者的身影。來自印度的麗盧(化名)接受採訪時表示,她更偏愛兼具佩戴與投資價值的銀飾,如戒指和手鐲。「白銀既好搭配,又能投資變現。」她說。
一家銀飾店老闆透露,很多商家都在搶白銀板料,大克重的銀條經常斷貨。「1公斤銀條在一個月內從幾千元漲至一萬多元,買的人很多。」他說。

暴富的誘惑
危險的黃金「賭局」
金價持續走高,同時也催生了黃金交易的灰色地帶。
9月中旬,市場傳言深圳水貝多家黃金料商「跑路」。經過媒體多方調查發現,這些黃金料商的「爆雷」並不是因為板料銷售,而是通過預定價交易進行對賭。
所謂「料商」,是指從上游採購黃金原料、再向下游小商戶供貨的「黃金中間商」。而「預定價交易」最初是水貝市場用於幫助批發商與珠寶店對沖價格波動風險的工具,後來卻逐漸偏離初衷,演變為一種套利手段。
近年來,部分料商平臺開始向散戶開放業務,甚至推出「20元預定1克黃金」的低門檻玩法,槓桿率超過40倍,吸引大量不具備風險認知的普通投資者入場。此類交易本質上與期貨高度相似——通過槓桿放大資金效應,鎖定未來某一時點的金價。一旦金價出現快速單邊波動,極易引發投資者大規模爆倉。
近日,深圳市黃金珠寶首飾行業協會發布行業警示函,披露有三家深圳水貝的黃金珠寶公司因涉嫌開設賭場罪被查處。警示函指出,這些企業為牟取非法利益,以實物黃金交易為名,誘導客戶參與高槓杆的「買漲買跌」對賭,其業務已完全脫離黃金珠寶行業的正常經營範圍,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損害行業聲譽。
預定價交易逐步演變為超高槓杆的「賭盤」,其背後仍是財富效應的驅動。黃金作為傳統避險資產,本應是資產配置中的穩定器。然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許多投資者忘記了黃金投資的本質,懷着「炒金暴富」的夢想入場,卻在無形中踏入高風險「陷阱」。
金價的曲線還在波動,水貝市場的人流依舊不斷。未來金價會走向何方?每個人的選擇又會通向哪裏?答案,或許還藏在每一次猶豫與決斷裏。
責任編輯:常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