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80年代零星種植到如今百萬畝規模化果園,歷經四十餘年發展,靜寧蘋果完成了從「小特產」到「大產業」的華麗蛻變,成為躋身奧運餐桌、遠銷全球30多個國家的「黃金果品」,書寫了「一顆紅果富萬家」的增收答卷。
紮根黃金產區:四十年育出「蘋果中的愛馬仕」
靜寧縣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地處北緯35°蘋果「黃金生產帶」。這裏海拔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環境無污染,適合種植蘋果,被認定為黃土高原蘋果最佳適生區。所產的靜寧蘋果以色澤鮮豔、個大形正,果面光潔、果肉細膩多汁,酸甜適度,口感脆甜、硬度強、貨架期長、極耐儲藏和長途運輸而著名。據權威檢測,靜寧蘋果果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總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維生素C等六項理化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內優質蘋果標準,被譽為「蘋果中的愛馬仕」。

靜寧縣持續深化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甘肅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的「院地合作」「院企合作」,制定並推廣靜寧蘋果產地環境、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標準,集成應用幼樹早果豐產、樹形改良、黑膜覆蓋、節水灌溉、病蟲害綠色防控、人工輔助授粉等果園提質增效技術,全縣果園標準化管理面積達到80萬畝,有力提升了蘋果產業整體水平。同時,依託靜寧蘋果產學研聯盟,建成2000畝蘋果育苗基地,成功選育出「成紀1號」「靜寧1號」等適合縣域生態條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優品種,並推廣瑞雪、秦脆、紅將軍、維納斯黃金等早中熟品種,推動蘋果品種結構持續優化。2024年,全縣果品總產量達121.6萬噸,實現產值75億元。
品牌加冕之路:從地理標誌到國際認可
「靜寧蘋果」已累計斬獲9張國家級名片和21項行業大獎。自2006年起,先後成為「北京奧運會特供水果」、中國馳名商標,品牌榮獲國家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認證,成為靜寧縣精心打造的首個全國知名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併成功入選「中歐地理標誌互認互保清單」,完成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2023年,靜寧蘋果搭乘「雪龍 2」號極地科考船抵達南極,成為國內首個「登陸」南極的蘋果品牌。

「靜寧蘋果」以其優良品質和獨特地域特色享譽海內外,已成為當地現代農業發展最亮麗的名片,帶動農民增收成效顯著。靜寧縣果農人均果品純收入超過1.2萬元,蘋果出口創匯達2.55億元,種植規模、產量與產值均位居甘肅省前列,「靜寧蘋果」品牌價值高達180.86億元,持續領跑全國果品行業。
全球版圖擴張:從西北縣城走向30餘國市場
2024年產季,15噸靜寧蘋果成功進入美國市場,實現歐美高端市場「零的突破」;2025年初,一批標註着「靜寧1號」「成紀1號」的蘋果裝箱發往泰國,入駐TOPS高端商超,黃土高原的甜蜜走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靜寧縣積極構建「覆蓋國內、拓展海外」的多元銷售體系。在國內,以成渝和西南、粵港澳和珠江、長三角、京津冀等為主銷區,建成靜寧蘋果博覽城等多個果品專業市場,發展數百個縣級果品專業市場和銷售集散地,在全國設立直銷店、農超專櫃,並大力培育電商銷售企業。在國際方面,靜寧蘋果及加工產品遠銷東南亞、南亞、俄羅斯等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在尼泊爾、新加坡等國建成11個海外倉與銷售專櫃,東南亞已成為最大海外市場。
全鏈增值:一顆蘋果的「七十二變」
「5000噸鮮果可加工出2100噸產品,產值約4000萬元左右。」甘肅省靜寧縣隴原紅深加工工廠負責人王佔甲介紹,鮮果經清洗、分選、去核後,分別進入烘乾機和釀造線,變身蘋果脆、蘋果脯、蘋果汁等3大系列12款產品。

靜寧縣堅持新鏈條延伸,補鏈強鏈推進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擇優扶強、項目帶動和招商引資等方式,建成常津公司、欣葉集團、德美集團、恆達公司等貯藏營銷型、包裝配套型、加工增值型龍頭企業161家,全縣果品貯藏能力達到65萬噸,加工轉化能力達到15萬噸,紙箱生產能力達到3.3億平方米。同時,深度挖掘蘋果文化,積極推動蘋果產業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編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在餘灣、雷大等鄉鎮連續舉辦蘋果採摘節、觀花節、文化節等活動,吸引50多名藝術家開展蘋果文學、書法、繪畫和攝影作品創作採風,累計接待遊客2萬餘人次,實現產業聯動發展。
如今,靜寧蘋果已形成從果袋生產、紙箱製造、發泡網加工等配套產業,到冷鏈物流、電商營銷的全產業鏈體系,成為縣域經濟的「壓艙石」,農民人均果品收入佔比超過70%。
面向未來,靜寧縣將緊扣平涼市「三區一城市」發展定位,圍繞「穩面積、提單產、增收入,穩質量、提品質、增效益」的「兩穩兩提兩增」思路,瞄準現代果業發展方向,堅持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持續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全力推動「靜寧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增強產業競爭力和綜合效益。(馮敏 陸子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