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泥潭、團隊換血,貝萊德新帥鬱蓓華壓力之下能否破局?

鳳凰網港股
10/17

5年前,貝萊德基金作為中國首家外資獨資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成立,並於2021年6月正式展業。作為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集團旗下的基金公司,一度被市場和基民寄予厚望。然而四年過去,從近年的成績單來看,貝萊德的表現並未達到預期。產品業績跑輸基準,管理規模不盡如人意,尤其今年來頻繁的人事動盪,更讓這家資管巨頭在中國公募市場顯得水土不服。

業績表現欠佳,靠新發債基拯救規模?

貝萊德基金自2021年6月展業後首次募集規模為66.81億元,此後便一路下滑,直至2023年底規模突破80億元,但接下來的季度末規模卻接近腰斬,僅為43.21億元。受2024年四季度行情推動,貝萊德基金在2024年底管理規模一度升至107.85億元,也是首次突破百億。不過,規模腰斬的情形又在2025年一季度重現,一季度末規模大幅縮水至56.01億元。截止6月30日,公司管理規模為68.6億元。

截止2025年9月30日,貝萊德基金管理規模升至135.02億元,鳳凰網財經《投資觀察》梳理iFinD數據發現,三季度規模翻倍增長主要源於9月貝萊德基金髮行的一隻債基產品----貝萊德中債投資優選綠色債券指數,該產品最新規模為60億元,拋去該產品的規模因素,貝萊德基金管理規模增幅並不明顯。

截圖:Choice

貝萊德基金展業四年間,管理規模表現不盡如人意,背後或源於產品長期業績表現不佳。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貝萊德偏股型基金近三年收益率為負,與同類公司和滬深300同期表現有一定的差距。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以貝萊德基金成立後的首隻產品,也是其當家權益類產品----貝萊德中國新視野為例,成立以來的回報率為-32.45%,連續跑輸同業基準和滬深300指數,在同類型基金中,業績排名也一直居於尾部。

數據來源:Choice

權益團隊動盪 四年三換總經理

除了管規模波動、業績不振之外,近年來貝萊德基金也頻繁遭遇人事動盪,主動權益團隊更是在今年經歷了史無前例的洗牌。

9月20日,貝萊德基金髮布公告稱,首席權益投資官神玉飛同時卸任貝萊德中國新視野與貝萊德行業優選兩隻基金的基金經理。資料顯示,神玉飛於2023年加入貝萊德基金,直到離任前其在貝萊德基金總計任職時長僅為2年半。

值得注意的是,神玉飛在加入貝萊德之前,在銀河基金擔任了10年的基金經理,任職期間多隻基金業績表現亮眼,有4只基金年化回報大於10%。

但神玉飛在銀河基金的業績光環未能延續到貝萊德基金,他離任前管理的貝萊德兩隻偏股型基金業績表現均不理想,成立以來的收益率均為負值。截至神玉飛離職前,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A/C近一年以來收益率為28.07%、27.44%,貝萊德行業優選混合A/C近一年收益率分別為32.63%、31.96%。與近一年滬深300收益率超過40%、同類型基金收益率57.8%相比都有一定差距。

神玉飛離任前管理的兩隻貝萊德權益基金成立以來收益仍為負(截圖:Choice)

在神玉飛離職之前,同樣是偏股型產品的貝萊德港股通遠景視野混合A在6月末發佈公告宣佈基金經理楊棟離任,其離職前任職回報-13.22%,年化回報-4.2%。

神玉飛此次清倉式卸任,權益團隊成員接連出走,不禁留給市場諸多疑問:為何明星基金經理的業績在貝萊德遠不如從前?外資的管理機制是否制約了其能力發展?

高管團隊更迭頻繁 資管巨頭在華求變

與基金經理的人事調整相比,貝萊德基金高管變動更為頻繁,貝萊德基金自2021年展業以來,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首席信息官等核心崗位均經歷了人事變動,其中總經理更換頻率最高。

2023年8月,董事長湯曉東卸任;2024年2月公司元老級人物、總經理張弛離任;2024年7月,副總經理、投資總監陸文傑卸任;2025年2月,副總經理洪霞卸任;2025年3月,第二任總經理陳劍卸任。

規模縮水、團隊人員大換血,讓全球最大資管巨頭在中國公募市場看起來有些水土不服。一位深圳公募基金投研人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表面上看,貝萊德擅長的「自上而下」宏觀配置與量化模型在A股市場未能完全適應。更深層次的原因或在於,國際化管理文化與本土團隊需要更長的磨合期。

有人離任,也有新人加入。2025年3月,鬱蓓華接任,成為貝萊德基金第三任總經理。資料顯示,鬱蓓華此前長期擔任浦銀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更早前曾在招商銀行系統深耕。在市場觀察人士看來,任命擁有深厚銀行與固收背景的鬱蓓華,無異於貝萊德戰略轉向固收市場的明確信號。

貝萊德基金總經理鬱蓓華 (圖源:百度百科)

無獨有偶,2025年8月,原天弘基金經理王登峯加入貝萊德基金擔任首席資金官。資料顯示,王登峯曾作為首任基金經理管理餘額寶,其在任期間餘額寶最高規模曾突破1.6萬億,累計收益達35%。

產品端也印證了貝萊德發力固收業務的決心,2025年接連推出四隻債券基金,其中9月末推出的貝萊德中債投資優選綠色債券指數募集規模達60億元,撐起貝萊德基金整體管理規模的半壁江山。

種種跡象表明,貝萊德基金似乎正在通過自上而下的人事和業務重心的調整,來尋求戰略上的變革轉型。然而在當下競爭激烈的公募基金市場,基金公司需要通過穩定的業績表現來說服投資者,貝萊德還需要多少時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