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投資人、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里歐近日再次表達了他對黃金的看漲立場。
在最新文章《My Answers to Your Questions About Gold》中,他回答了投資者關於黃金的常見疑問。
在他看來,大多數人對黃金存在根本性誤解——他們將黃金視為一種金屬,而非最古老的貨幣形式。
達里歐指出,黃金與法定貨幣有本質區別。法定貨幣實質上是債務,而黃金則是結算工具,能直接支付並償清債務而不創造新債務。最關鍵的是,"黃金無法被印刷,也不會貶值"。
在投資組合中,黃金扮演着獨特角色。當泡沫破裂、國家間互信缺失時,黃金是對股票與債券的極佳分散工具。達里歐強調:"當其他資產表現最差時,黃金往往表現最好,在分散化投資組合中幾乎相當於一份'保險單'。"
為何是黃金而非其他資產?
對於為何選擇黃金而非白銀、鉑金或通脹掛鉤債券,達里歐給出了明確解釋:
白銀和鉑金雖能對沖通脹,但波動性更大,受工業需求影響;
通脹掛鉤債券本質仍是債務,受發行政府信用影響;
高增長股票如AI領域雖有潛力,但依賴不確定現金流。當前美國股市80%漲幅、40%經濟增長依賴AI板塊,一旦不及預期將衝擊市場,而黃金能與股票形成負相關性,起到分散風險作用。
黃金正在取代美債成為」無風險資產「
達里歐觀察到,黃金已開始在許多投資組合中取代部分美國國債,成為"無風險資產",尤其是在央行和大型機構中。
黃金是歷史上最被廣泛接受的貨幣——如今,它已成為全球央行持有量第二大的「貨幣」。 事實證明,它比各國政府發行的債務資產風險更低。
從歷史視角看,自1750年以來約80%的貨幣已消失,其餘20%也被嚴重貶值。相比之下,"黃金是跨越時間與國界的通用貨幣",不依賴任何人的信用承諾。
最佳配置:15%
關於「黃金價格已經上漲,現在再買還合適嗎?」的問題。
達里歐表示:「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應該問自己並回答一個最簡單也最核心的問題:如果我對未來市場走勢一無所知,我的投資組合中該有多少黃金? 換句話說,應當從戰略資產配置的角度,而不是短期投機的角度去看待。」
達里歐認為,由於黃金與其他資產(主要是股票和債券)在歷史上存在負相關性,尤其是在股票和債券實際回報率不佳時,配置約15%的黃金最佳,因為這能讓投資組合的風險收益比達到最優。
達里歐同時指出,黃金ETF的興起雖然提升了市場流動性與透明度,但其市場規模遠小於實物黃金投資或央行持倉,並非此輪金價上漲的主因。
他進一步推斷,如果個人、機構投資者和各國央行都出於多元化目的,將適當比例的資產配置到黃金,鑑於其供應量極為有限,金價「將不得不高得多」。
以下為達里奧最新文章《My Answers to Your Questions About Gold》原文:
感謝大家提出的關於黃金的諸多好問題。我正在儘量一一作答,並會陸續在這篇文章中分享我的回應。
問題 1:你看待黃金及金價的方式似乎和大多數人不同。你是如何看待黃金的?
達里奧:你說得對。我認為,大多數人犯的錯誤在於:他們把黃金看作一種金屬,而不是一種最古老、最穩定的貨幣形態;他們把法定貨幣看作「錢」,而沒有意識到法定貨幣其實是一種「債務」,並且這種貨幣通常會被進一步創造出來,以避免債務違約。
這是因為,大多數人從未生活在以黃金為最根本貨幣的時代,也沒有研究過幾乎所有國家、幾乎所有歷史時期都發生過的債務-黃金-貨幣週期。
然而,任何見證過「黃金貨幣體系」與「債務貨幣體系」如何演化的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
對我來說,黃金是一種貨幣,就像現金一樣。從長期來看,它的實際回報率大約為 1.2%——因為它本身不產生任何收益。但和現金一樣,它擁有購買力,可以被用來創造借貸,從而讓人們建立能賺錢的企業(以股票的形式擁有)。 如果這些股票穩健、能產生現金來償還貸款,那麼當然股票更好;但當企業無力償還貸款、央行不得不印鈔來規避違約風險時,非法定貨幣(黃金)就會變得最具價值。
因此,對我而言,黃金是像現金一樣的貨幣,不同的是——它無法被印刷,也不會貶值。當泡沫破裂、或國家之間不再互信(如戰爭時期)時,它是對股票與債券的一個極佳的分散化工具。
也就是說,黃金對我而言,是最穩固、最根本的投資形式,而不僅僅是一種金屬。 黃金像現金和短期信貸一樣,是貨幣,但與後者不同的是:黃金不創造債務,它是結算工具——也就是說,它能「直接支付」並「償清債務」。
總之,一段時間以來我已明顯察覺到,債務貨幣與黃金貨幣的相對供需關係正在發生變化,前者相對價值在下降。至於債務貨幣相對於黃金貨幣的「合理價格」,考慮到各自的供需比例與潛在泡沫規模,我知道我想保留我投資組合中的那部分黃金。我認為,那些在「完全不持有黃金」與「只持有少量黃金」之間糾結的人,其實是在犯錯誤。
問題 2:
為什麼是黃金?為什麼不選白銀、鉑金或其他大宗商品,或是你之前提到的通脹指數債券呢?
達里奧:儘管其他金屬也能很好地對沖通脹,但黃金在投資者和各國央行的投資組合中佔據着獨特地位。因為它是全球認可度最高的、非法定貨幣性質的交換媒介和財富儲存手段,也是投資組合中其他資產和貨幣的優質分散投資標的。與法定貨幣計價的債務不同,黃金不存在固有的信用風險和貶值風險。事實上,它能對沖這些風險:當其他資產表現最差時,黃金往往表現最好,在分散化投資組合中幾乎相當於一份「保險單」。
雖然其他金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沖通脹,但黃金在投資者和央行的投資組合中佔據獨特地位,因為它是最被普遍接受的、基於非法定貨幣的交換媒介與儲值手段,並且在資產與貨幣組合中具有良好的分散化作用。
與法定貨幣債務不同,黃金沒有內在的信用或貶值風險——實際上,當其他資產表現最差時,黃金往往表現最好,幾乎像是一種「保險單」,在多元化投資組合中起到平衡作用。
雖然白銀和鉑金在某些方面與黃金相似(特別是工業用途上),但它們沒有黃金那種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儲值地位。例如,白銀的價格更受工業需求影響,因此波動性更大;而鉑金雖價值不菲,卻受到供應有限和工業用途特定的雙重限制。因此,在財富保值方面,這兩種金屬都無法像黃金那樣獲得全球普遍認可,也不具備黃金那樣的穩定性。
至於通脹掛鉤債券(inflation-indexed bonds),雖然在正常時期,它們確實是不錯且被低估的通脹對沖資產(取決於當時的實際利率),我認為更多投資者應在投資組合中考慮它們,但它們本質上仍是債務資產——如果出現嚴重債務危機,它們的表現仍取決於發行政府的信用。此外,政府還可能操縱通脹數據或債券條款以緩解高債務成本(歷史上多次如此),使得這些債券在高通脹環境下未必可靠。 更重要的是,雖然通脹掛鉤債券能對沖物價上漲,但在系統性金融危機或嚴重經濟動盪時期,它們無法像黃金那樣提供安全墊。
至於股票——尤其是像人工智能(AI)等高增長行業的股票——雖然潛在回報很高,但經通脹調整後,其表現往往不盡如人意。原因有兩點:一是股票的抗通脹屬性有限;二是在經濟極度低迷時期,整體經濟和企業經營都會陷入困境。
總而言之,黃金是這些資產中獨一無二的優質分散投資標的,而分散投資至關重要,因此黃金應在大多數投資組合中佔據一席之地。
問題 3:
嗨,雷,至少人工智能領域有巨大的上漲空間,債務工具還能產生利息,而黃金除了「看起來穩固」之外似乎沒什麼吸引力吧?
達里奧:我能理解,出於你提到的那些原因,你並不看好黃金。而我也不想為黃金(或任何其他投資品)鼓吹,因為我不想變成一個投資建議提供者,這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我只是想分享我對市場機制的理解。
投資上,我更傾向於高度分散化,而非押注單一市場;不過,我也會根據指標與判斷做出「傾斜配置」。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裏,這種判斷讓我對黃金有着較大的傾斜配置。 如果你想了解背後的原因,我的書《國家如何走向破產:大週期》對我的思路有更全面的闡述,遠非我在這裏三言兩語能說清。
至於你提到的其他投資市場,尤其是AI股票——它們的長期表現取決於其估值與未來現金流的匹配程度,而這些極不確定;短期則取決於「泡沫動態」。
我認為我們應當牢記歷史經驗——每當出現突破性技術時,相關公司都會變得極度熱門。
我不是說這些AI公司一定處於泡沫中,但它們確實顯示出許多泡沫特徵。
目前,美國股市的80%漲幅來自這類AI公司;美國收入最高的10%人羣持有85%的股票,並貢獻了全國一半消費;而AI公司的資本開支佔到今年經濟增長的40%。
如果這些公司表現不及預期,股市與經濟都將遭受巨大沖擊。 因此,從任何角度看,進行一定程度的分散化都是明智的。
你提到「債務工具能產生利息」,這一點沒錯。但債務工具要成為優質的財富儲存手段,必須能提供可觀的稅後實際利率。 但目前存在大量降低實際利率的壓力,債務供給遠快於需求增長——因此我們正在看到資金從債務資產轉向黃金,而黃金的總量有限,無法滿足所有的分散配置需求。
暫且不考慮戰術層面的因素,黃金是對其他投資的極佳分散化資產。 如果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和各國央行都在投資組合中配置適當比例的黃金,黃金價格將不得不上升——因為供給太少。
就我個人而言,我希望在組合中保留一定比例的黃金,而確定這個比例是非常重要的。 雖然我不會提供具體的投資建議,但我建議每個投資者都問自己一個根本問題: 「我該分配多少比例到黃金?」 對大多數投資者而言,我認為10%–15%是合理的。
問題 4:
黃金價格已經上漲了,現在再買還合適嗎?
達里奧: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應該問自己並回答一個最簡單也最核心的問題: 如果我對未來市場走勢一無所知,我的投資組合中該有多少黃金? 換句話說,應當從戰略資產配置的角度,而不是短期投機的角度去看待。
由於黃金與其他資產(主要是股票和債券)在歷史上存在負相關性,尤其是在股票和債券實際回報率不佳時,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配置約15%的黃金最佳,因為這能讓投資組合的風險收益比達到最優。
然而,從長期來看,黃金的預期回報較低(如同現金),雖然在關鍵時刻表現極佳。 因此,這種更優的風險調整回報是以「長期回報下降」為代價的。 為了保持相同的預期回報,我個人會用槓桿提升整個組合的規模,或將黃金作為疊加頭寸(overlay)來持有。 這樣既能保持高回報率,又能提高風險調整收益比。
至於短期投機,那是另一個話題,我就不贅述了——我也不鼓勵別人進行此類戰術性押注。
問題 5:
以散戶為主的黃金ETF(交易所交易基金)規模擴大,對金價的整體走勢有何影響?
價格的本質是: 買家願意支付的總金額 ÷ 賣家願意出售的總數量。 買賣雙方的動機及交易工具都會影響價格。
黃金ETF的崛起確實讓零售和機構投資者更容易買賣黃金,提高了市場流動性與透明度,也讓更多投資者能更輕鬆地參與黃金投資。 但總體而言,ETF市場規模仍遠小於實物黃金投資與央行持倉,因此它並非黃金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問題 6:
黃金是否已開始取代美國國債,成為無風險資產?如果是,黃金能否支撐大規模的資產配置轉移?
達里奧:客觀地說,是的。 黃金確實已開始在許多投資組合(尤其是央行與大型機構)中,取代部分美國國債作為「無風險資產」。 這些持有者已減少美債持倉、增加黃金比重。
從長期歷史視角看,相比國債或任何法定貨幣計價的債務,黃金是更「無風險」的資產。
黃金是歷史上最被廣泛接受的貨幣——如今,它已成為全球央行持有量第二大的「貨幣」。 事實證明,它比各國政府發行的債務資產風險更低。
無論在歷史上還是當下,債務資產都是債務人向債權人承諾兌付貨幣的憑證。有時這貨幣是黃金,有時是可印製的法幣。 歷史上,當債務過多、現有貨幣不足以償還時,央行會印錢還債,從而導致貨幣貶值。在金本位時代,政府會違背用黃金償債的承諾,轉而用印出來的貨幣兌付;到了法定貨幣時代,政府則直接印鈔償債。
歷史告訴我們: 美國國債這類債務資產面臨的最大風險,要麼是違約,要麼是貶值,而貶值的可能性更大。
而黃金是一種具有內在價值的貨幣與財富儲藏手段,它的價值不依賴任何人的信用承諾。 它是跨越時間與國界的通用貨幣。
自1750年以來,約80%的貨幣已消失,其餘20%也被嚴重貶值。 這再次說明——黃金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不依賴於人類信用體系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