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線程和宇樹科技,這兩個最受關注的IPO項目,正在資本市場捲起一股旋風。
9月下旬,摩爾線程即將上會的消息點燃了節前的資本市場,隨之而來的是多個相關概念股的大漲,作為直接股東的和而泰自是不必多說,就連傳聞中僅有微乎其微關聯的景興紙業也收穫了連續漲停、可轉債三日漲超50%。
資本的野心從不止於單個項目。
於是,投資者開始尋找那些同時握有兌現摩爾線程和宇樹科技IPO紅利彩票的公司,不過,一箭雙鵰者寥寥——多數公司只是間接持股千分之幾的概念塵埃,而具備實質性股權且存在業務放量的標的,更是鳳毛麟角。
這並不難理解,摩爾線程的故事我們聽得太多,自成立起便自帶光環,誕生於國產替代的背景下,希望用國產GPU打破英偉達壟斷,每一顆芯片都在為卡脖子鬆綁。與摩爾線程不同,宇樹的孖展經歷就稍顯坎坷了,投中網在《宇樹孖展故事:打破精英主義的傲慢》中曾提到:「VC對宇樹的觀感經歷了三個階段:2020年之前看不上、2024年之前摸不透、2024年之後投不到。」智元呢,繼控股上市公司上緯新材後,又傳出了即將赴港IPO的消息,即使公司隨即否認,但劍指資本市場只是時間問題了。
基於此,能夠同時押注成功這三家企業,前瞻性的判斷必不可少。
我們梳理了這些公司,發現它們的佈局邏輯迥異,有的是產業協同驅動的戰略卡位,有的是財務投資主導的風險分散,更有傳統企業借道基金的轉型試探。來吧,讓我們看看,摩爾線程、宇樹、智元,哪些大贏家同時押注這些熱門公司?
熱鬧的上市公司們
按照慣例,明星項目上市,最先受益的就是A股上的相關概念股。這些概念股又可以分為三類,直接持股的、間接持股且有合作的,僅有合作的。
在同時佈局兩大明星項目的陣營中,產業資本的身影尤為亮眼。它們有的只是與這兩個項目有合作,有的間接持股但比例不算高,共同點是都與項目有着真金白銀的生意往來,而間接持股方多少有點用股權綁定訂單的意味,其中金髮科技算得上是典型。
金髮科技是國內一家高性能化工新材料生產製造商,其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家電、新能源、人工智能及醫療健康等30多個領域,這之中自然也包括了機器人和芯片。所以,作為上游供應商的金髮科技,早在市場達成共識之前,就看到了摩爾線程和宇樹科技的潛力。
今年8月,金髮科技相關負責人透露,公司已組建專業的人形機器人材料研發團隊,與宇樹科技、智元機器人等機器人廠商,展開材料合作開發,部分客戶已實現批量供貨。同樣,金髮科技為摩爾線程供應聚醚醚酮(PEEK)材料用於GPU散熱模塊,同時與摩爾線程簽署了戰略協議,併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聚焦散熱材料研發。
在股權層面,金髮科技並非直接持有,而是通過金石成長基金間接持有宇樹科技0.32%的股份。其他的產業方像是雙環傳動、中大力德也都類似,他們或是跟這兩個項目有明顯的合作關係,或是被傳持有少量股份。
作為宇樹科技的核心減速器供應商,雙環傳動為其H1人形機器人和Unitree四足機器人提供高精度的RV減速器、諧波減速器和行星減速器,且已經實現批量供貨,同時與摩爾線程建立了戰略合作,成為其AI算力集羣供應鏈體系的一部分,為GPU芯片的封裝和測試環節提供精密零部件支持。
同樣,作為國內諧波減速器的頭部企業,中大力德為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關節模組提供了核心傳動部件,另有消息稱其精密傳動部件已進入摩爾線程的供應鏈備選名單。
根據市場傳言,雙環傳動通過容騰基金持有宇樹的少量股權,中大力德通過深創投也間接投資了摩爾線程,但我們通過股權穿透,並沒有從市面已有公開信息上發現他們的持股信息,所以信息真實性仍需畫個問號。
容億投資創始合夥人、董事長黃金平曾告訴投中網,容億是在2021年下半年做出投資決策,到了2023年下半年,又決策追加了一輪。他還提到,過去幾年的孖展不是為了現金流,更多是為了整合更好的資源。這也可以解釋,多家產業方是通過容億投資下的容騰基金系列投進宇樹的。
與產業資本的主動佈局不同,景興紙業、大衆公用等企業的投資更多體現為財務投資屬性,既是傳統主業對沖週期波動的嘗試,也是分享科技紅利的低成本路徑。
景興紙業的案例極具代表性。這家以牛皮箱板紙為主業的傳統企業,在宇樹科技端,則通過容騰基金間接持有股權,持股比例極低。根據公司最新官方聲明,景興紙業並未投資摩爾線程。
大衆公用和七匹狼母公司的佈局則更為間接,依託深創投,它們分別持有深創投10.79%和4.89%的股權,從而間接獲得宇樹科技摩爾線程的權益。而作為深創投的重要LP,它們的收益依賴於基金的退出節奏,對自身業績貢獻十分有限,這種「搭車式」投資,更多是低風險分享科技紅利的配置選擇,而非戰略轉型動作。
總的來說,大衆公用和七匹狼母公司憑藉其深創投重要股東的身份,間接搭上了宇樹科技和摩爾線程這兩趟硬科技快車,從而獲得了「AI+機器人」的雙重概念加持。
和而泰是A股中少數直接參股摩爾線程的上市公司,不僅直接持有1.244%股權,還通過珠海產投基金追加間接投資,初始3000萬元投資估值已增值超80倍。
和而泰與摩爾線程的合作項目涵蓋股權投資、代工生產、技術研發、智算中心建設及供應鏈協同五大領域,具體包括股權投資(持有1.244%股份)、GPU模塊代工(年產能超30萬顆)、
更關鍵的是其代工業務與技術協同的深度綁定,珠海基地承接摩爾線程30%以上的GPU模塊代工訂單。其合作還延伸至智能控制器聯合開發、貴安AI智算中心共建及PCB組裝服務等。雙方合作始於2020年,2025年進入量產階段。
相比於A股市場上的熱鬧,一級市場更像一場「水下」狂歡。
先從深創投說起,在上文我們提到,大衆公用與七匹狼母公司都是作為深創投的LP,從而享受到了概念股紅利。
具體地,投中嘉川CVSource顯示,深創投在2021年2月參與了摩爾線程的Pre-A輪孖展,這也是摩爾線程成立後的第二輪孖展,相對來講,深創投在摩爾線程的項目上進場還是比較早的。在宇樹科技上,深創投也延續了在半導體領域的先發優勢,是在2022年的B輪——也就是最後的非共識一輪投進的,後續在2024年還進行了追投。
紅杉中國與深創投的劇情類似,在2020年剛摩爾線程剛成立不久入局,投資宇樹的時間則更早,在2019年底,之後又追投了Pre-A+輪和C輪。不過,對於另一個熱門機器人項目——智元機器人,紅杉則是在共識之後才「查缺補漏」的,其投資智元是在去年的3月。這也讓紅杉中國成為了同時押中摩爾線程、宇樹和智元的機構。
除了這兩個一級市場的絕對頭部機構外,中國移動和騰訊也是同時手握這些明星項目的公司,只是他們都是在中後期纔出手,一方面是真財大氣粗,另一方面也跟他們的投資策略密不可分。在這裏,我們並沒有把他們歸結為產業方,一來他們與項目方的合作並沒有上下游供應鏈深入,二來從他們出手的情況來看,更偏向財務投資,並非戰略投資。
摩爾線程的招股書顯示,中國移動持有其2.57%的股份,是第九大股東。中國移動投資摩爾線程是在2022年底,作為15億B輪孖展的領投方出現,這輪孖展雖然輪次屬於早期,但卻已經是共識性非常強的一輪了,要知道在這輪的前兩輪,都上演了十多家機構「團購」的戲碼。
相比中國移動在項目浮出水面後重金切入,騰訊入局時機雖早但持股並不具優勢。騰訊持有摩爾線程0.88%的股份,位列25名,比中國移動早一輪入局,也是在市場追捧摩爾線程熱度最高時入局的,所以拿到的份額相對較小。
中國移動和騰訊投資宇樹也是在強共識之後,去年的C輪才投進去,可能是由於項目過於火爆,中國移動和騰訊佔據了多個聯合領頭方的兩個席位,這一輪次的金額只有7億,推測下來,他們在宇樹的項目中佔據的股權並不多,重在參與。
稍顯幸運的是,騰訊在今年通過投資和買老股的方式,成功入股了智元機器人,這種廣撒網的佈局策略也使其成為一家手握摩爾線程、智元機器人和宇樹的公司。從騰訊這種積極入局熱門項目的態度來看,似乎是要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中國移動也好,騰訊也罷,或許由於主營業務過於強勢,他們的股價並沒有像上述概念股一樣出現多次的跟風大漲,這種差異現象,也為我們開頭的疑問提供了一個答案。那就是概念股的價值不在於長期持有,而在於那一刻的兌現,兌現之後,故事落幕。反之,對於真正的受益者來講,這場產業與股權紅利,才啱啱開始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