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C:美國汽車業陷「高成本+高混亂」週期,行業韌性面臨終極考驗

FX168
10/20

FX168財經報社(歐洲)訊 週一(10月20日),CNBC報道稱,地緣政治緊張、關稅、通脹以及供應鏈紊亂,共同令美國汽車行業陷入極度不確定性,也使2025年的行業前景一度顯得格外悲觀。然而,事實證明——汽車業比多數人預期的更具韌性。

「未如預期糟糕」:美國車市意外展現抗壓能力

巴克萊銀行(Barclays)分析師丹·萊維(Dan Levy)在上月研報中指出:「關稅實施六個月以來,汽車行業表現超出預期。」

巴克萊因此將美國汽車與出行板塊評級從「負面」上調至「中性(neutral)」,反映出業界雖仍處不確定週期,但「最壞的擔憂」並未成真。

標普全球最新報告也顯示,雖然關稅壓力有所緩解,但行業仍面臨可支配收入增長放緩、消費者信心低迷以及貿易政策搖擺等挑戰。政府關門更為宏觀經濟前景蒙上陰影。

標普上調了美國輕型汽車銷量預測——2025年預計1610萬輛(較此前上調2%),2026年則上調至1530萬輛。

考克斯汽車公司(Cox Automotive)首席經濟學家喬納森·斯莫克(Jonathan Smoke)對CNBC表示:「經濟前景正在改善——事實證明關稅並沒有毀滅市場。汽車行業也一樣,我們仍有能力應對,我依然保持樂觀。」

美三大車企Q3利潤料下滑 仍保持正收益

包括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福特(Ford)和特斯拉(Tesla)在內的美國車企,本週將公佈第三季度財報。

分析師普遍預計三大車企每股調整後收益將出現兩位數下降,但仍能維持盈利。

沃爾夫研究公司(Wolfe Research)分析師伊曼紐爾·羅斯納(Emmanuel Rosner)指出:「三季度汽車產量表現好於預期,盈利或略高於市場一致預期,但仍存在許多結構性問題需關注。」

平衡術:關稅衝擊與政策紅利並存

儘管關稅令車企損失數十億美元,但燃油經濟罰款放鬆監管以及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大而美法案帶來的企業稅收收益,被視為抵消成本的關鍵緩衝。

同時,低信用借款人領域壓力上升,近期次級汽車貸款機構Tricolor Holdings破產引發連鎖擔憂。

不過,新車銷售與定價在第三季度依然強勁。

晨星(Morningstar)分析師大衛·惠斯頓(David Whiston)稱:「明年或許仍有積極因素,但若關稅或消費者信心再度失控,也可能迎來劇烈波動。

不過,沒有人預期會出現全面崩盤。」

瑞銀集團(UBS)分析師約瑟夫·斯帕克(Joseph Spak)補充說,多數市場挑戰(關稅、電動車虧損)已反映在2025/2026年預測中。

上週,通用汽車(GM)預先披露第三季度將計入16億美元的特殊支出,原因是其削減電動車(EV)投資計劃。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高級研究員、前GM首席經濟學家伊萊恩·巴克伯格(Elaine Buckberg)指出:「汽車行業面臨的波動程度——無論是關稅、電動車還是供應鏈——在過去七年中都前所未見。」

火上澆油的是,上月鋁材供應商諾貝麗斯公司(Novelis)工廠火災,正影響福特的生產計劃。

華爾街分析師估算,這場事故將使福特損失5億至10億美元經營利潤。

零部件供應商:脆弱的隱憂

汽車供應鏈仍是業內最大隱患。

MEMA供應商協會戰略與研究執行總監邁克·傑克遜(Mike Jackson)警告:「整個供應鏈極度脆弱。靈活的供應商仍能生存,但大多數已無力承受更多成本上升。」

零部件巨頭如安波福(Aptiv)、博格華納(BorgWarner)、德納公司(Dana)與艾迪恩特(Adient)今年股價均錄得兩位數漲幅,

加拿大麥格納國際(Magna International)亦上漲約7%。

但這並未掩蓋供應商信心的下滑——MEMA最新季度報告顯示,北美供應商信心已連續14個季度惡化。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汽車業正成為「K型經濟(K-shaped economy)」的典型縮影——高收入羣體繼續消費升級,而低收入羣體被關稅與信貸收緊擠壓。

卡馬克斯(CarMax)首席執行官比爾·納什(Bill Nash)警告稱:「消費者已經承壓一段時間。次級貸款違約正在蔓延,這不僅僅是個體問題,而是行業層面的結構性風險。」

惠譽評級(Fitch Ratings)數據顯示,2025年8月美國次級汽車貸款逾期率(60天以上)達到6.43%,接近年初創下的6.45%歷史高位。

根據巴克伯格的數據,美國新車購買者中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高於全國中位數(2024年為83,730美元)。若未來關稅成本被轉嫁至終端價格,中低收入羣體或將進一步被排除出市場。

惠斯頓(Whiston)總結道:「2026年的最大未知數是——消費者是否會開始承擔汽車關稅成本?他們會默默接受漲價,還是引發市場恐慌?沒人能確定。」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