孖展流入略有放緩,外資仍在流入|國泰海通投資者微觀行為洞察手冊10月第2期

市場資訊
10/20

(來源:一觀大勢)

核心觀點:本期市場成交熱度有所下降,資金上偏股基金髮行邊際抬升,孖展資金流入放緩,而主動外資逆勢加倉A股與港股。

摘要

▶市場定價狀態:本期市場成交熱度有所下降。1)市場情緒(下降):本期市場交易換手率回升,但全A日均成交額下降至2.2萬億,日均漲停家數升至56.4家,最大連板數為4個,封板率下降至66.2%,龍虎榜上榜家數下降至59家;2)賺錢效應(下降):本期個股上漲比例下降至20.3%,全A個股周度收益中位數下降至-3.4%;3)交易集中度(下降):行業交易集中度回落,本期行業換手率歷史分位數處於90%以上的行業有6個,其中有色金屬、汽車等4個行業換手率處於95%以上。

A股資金流動:偏股基金髮行邊際抬升,孖展資金流入放緩。1)公募:本期偏股基金新發規模上升至85.5億,各類公募基金股票較上期加倉;2)私募:10月私募信心指數小幅下降,倉位持續逼近年內最高(截至09/19);3)外資:流入1.3億美元(截至10/15),北向資金成交佔比歷史分位數升至37.8%;4)產業資本:本期IPO首發募集9.7億元,定增規模為80.2億元(截至10/17),限售股解禁規模717.1億元;5)ETF:被動資金淨流入小幅降至243.4億元,保持較高流入規模,被動成交佔比環比上升至7.0%,股票ETF溢折率繼續上升;6)孖展:本期淨買入114.8億元,成交額佔比下降至11.2%;7)散戶:另類指標顯示本期散戶活躍度邊際抬升。

▶A股行業配置:偏好科技與週期,內外資共振加碼電子與有色金屬。1)外資:(截至10/15)電子(+78.5億元)/有色金屬(+70.4億元)淨流入居前,銀行(-22.6億元)/食品飲料(-18.5億元)淨流出;2)孖展:(截至10/16)有色金屬(+76.2億元)/電力設備(+26.9億元)淨流入居前,通信(-45.6億元)淨流出;3)ETF:一級行業被動資金流動行為集中,銀行(+83.0億元)/有色金屬(+75.6億元)淨流入居前;二級行業中證券/半導體淨流入居前;通信(-20.4億元)/基礎化工(-7.8億元)淨流出居前,二級行業中通信設備/電池淨流出居前。本期增持居前的ETF包括銀行ETF/稀土ETF等,0-3年中債ETF/黃金ETF孖展淨買入居前;創業板ETF/滬深300ETF淨贖回居前,創業板/中證短融ETF孖展淨賣出;4)龍虎榜資金:機械設備、電子和基礎化工為龍虎榜行業前三。

港股與全球資金流動:南下資金流入抬升,外資邊際流入非美髮達市場。本期恒生指數收跌4.0%,全球主要市場升跌互現,韓國綜指(+3.8%)漲幅居前。資金維度:1)南下資金單週淨買入升至450.9億元,處2022年以來94%分位(MA5);2)本期(截至10/15)外資流入港股市場2.1億美元。本期(截至10/15)發達市場主動/被動資金淨流動-59.3億/201.8億美元,新興市場主動/被動資金淨流動-7.2/145.2億美元。僅外資口徑看,本期全球外資邊際流入非美髮達市場,日本(+7.8億美元)和英國(+5.5億美元)獲流入居前,美國(-21.8億美元)轉為流出。含各國內資的全球整體流動看,中國/美國獲流入居前,英國/印度流出。中國、北美基金獲大幅淨申購,美股科技/醫藥基金淨申購居前。

風險提示:數據統計口徑存在偏差;數據測算誤差;從第三方機構獲知數據的偏差風險。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