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0 月 20 日消息,在最近接受 JASRAC 雜誌專訪時,《最終幻想》系列作曲家植松伸夫暢談了自己在遊戲音樂行業數十年的職業生涯、遊戲音樂的發展歷程以及未來的前景。他還就當前熱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音樂發表了看法,明確表示:「我從未使用過這項技術,未來大概也永遠不會使用。」
回顧遊戲音樂的發展史,植松伸夫指出了若干塑造當今遊戲音樂面貌的關鍵節點。他提到,在 FC 紅白機(NES)時代,音樂創作僅限於旋律線、和絃線與貝斯線的簡單組合;但隨着技術進步,音樂人得以引入採樣、疊加多層音效,並創造出更加豐富細膩的音色表現。然而,植松認為,儘管近年來電子遊戲本身取得了巨大發展,尤其是在圖像畫面上的進步尤為顯著,但遊戲音樂已經達到了頂峯。
他表示:「近年來遊戲在圖形技術方面迎來了爆發式進步。但從音樂角度來看,我認為當創作者能夠將錄音室錄製的高品質音頻直接用於遊戲中時,遊戲音樂就已經抵達了它的‘最終形態’。另一個重要突破是雙耳錄音(binaural audio)技術的應用,我們在《最終幻想 X》中已經實現了這一點。不過,問題在於未來玩家是否會持續對這類技術提出更高需求。」對於未來可能的技術演進方向,植松推測,音樂人或許會更多關注如何實現不同音效之間的無縫切換,「也許將來 AI 能夠在這一方面發揮出色的作用。」
談及當下備受關注的生成式 AI 音樂,植松伸夫也闡明瞭自己的立場。如今只需輸入幾個提示詞並點擊按鈕,就能「生成」一首歌曲,對此他坦言:「我從未用過 AI,大概也永遠都不會使用。我認為,親自經歷創作過程中的種種挑戰,所帶來的成就感要大得多。當我們聆聽音樂時,樂趣之一就在於瞭解作品背後的創作者及其故事,不是嗎?而 AI 並不具備這樣的背景。即便是現場演出,由人類演奏的音樂總是充滿不確定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演繹方式。恰恰是這些波動與不完美,才讓音樂聽起來如此動人、令人滿足。」
據IT之家瞭解,植松伸夫是一位完全自學成才的音樂人,正是通過克服重重困難,才成就了今日遊戲音樂傳奇的地位。因此,他更傾向於在一個能直面創作「挑戰」的環境中工作,也就不足為奇了。即便已不再擔任全職遊戲作曲家,植松依然沒有停止音樂創作,且目前並無放緩腳步的打算。他在採訪中透露,目前正在創作一批全新的原創歌曲,不久後將推出一張完整的個人專輯。此外,他已規劃了 2025 年的多場現場演出,並計劃於次年赴海外開展相關工作。
他笑言:「我覺得這是我人生中最忙碌的一段時期了。如果哪天不工作,我甚至會擔心自己明天是不是就不會醒來了。那些曾經為生計掙扎過的人,大概一輩子都會是這種狀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