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近期美股市場在區域銀行風波、芯片巨頭財報與宏觀展望中交織。臺積電(TSM)Q3業績超預期,AI需求強勁但產能與地緣政治是雙刃劍;甲骨文(ORCL)獲鉅額AI雲合同,上調長期目標但利潤率透明度受關注;高盛認為美股科技尚未進入泡沫,但未來週期波動仍需警惕。
基本面深度解析
近期美國股市受區域銀行拖累,道瓊斯指數下跌0.65%,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0.63%,納斯達克指數下跌0.47%,羅素2000指數下跌2.09%。大型科技股普遍走低,其中特斯拉(TSLA)跌幅顯著。避險情緒推升黃金價格突破歷史新高,而兩年期國債收益率則降至2022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區域銀行風波再起:戴蒙「蟑螂論」下的市場警示
事件的導火索是兩家區域性銀行:一家覈銷了一筆高達5000萬美元的貸款,另一家透露其正在處理未能提供第一順位抵押品的借款人問題,暗示一旦借款人違約,銀行收回資產的順位非常靠後,損失風險極大。受此影響,區域銀行ETF下跌超過6%,投資者紛紛湧向債券和黃金等避險資產,導致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跌破4%。摩根大通(JPM)首席執行官戴蒙提出的「蟑螂理論」——「當你看到一隻蟑螂時,可能還有更多蟑螂」——加劇了市場的擔憂。
然而,儘管風險存在,但當前銀行業應對風險的能力遠超2008年。巴塞爾協議的改革要求、聯儲局的嚴格監管規定(如將更嚴格的資本和流動性監管擴展至資產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的銀行,並設立緊急流動性工具)以及年度壓力測試結果(全部22家大型銀行在最嚴峻情境下仍保持充足資本),都表明大型銀行的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因此,儘管小型銀行可能面臨零星問題,但演變為系統性危機並影響大型銀行的可能性較低。
臺積電(TSM)Q3財報:AI需求旺盛,產能與地緣政治成隱憂
全球領先的芯片代工廠臺積電(TSM)公佈了超預期的第三季度財報:
收入:新臺幣9899億元。
淨利潤:新臺幣4523億元。
每股收益:NT$17.44。
利潤增長:環比增長13.6%,同比增長近40%。
盈利能力:毛利率為59.5%,營業利潤率為50.6%,均環比提升約1%,主要得益於成本改善和更高的產能利用率。
業務結構:先進工藝(3、5、7納米)合計貢獻了74%的收入。從平臺來看,高性能計算(HPC)平臺貢獻57%(略低於上季度的60%,近乎零增長),而手機業務收入增長19%,物聯網(IoT)增長20%,汽車增長18%。手機業務(很可能由蘋果(AAPL)iPhone 17系列大單驅動)成為本季度核心增長動力。
盈利拖累:外匯波動和海外工廠(如亞利桑那州和日本熊本)的產能爬坡及高昂用工成本,抵消了一部分盈利增長。
業績指引:臺積電預計第四季度收入在322億至334億美元之間,毛利率59%至61%,營業利潤率49%至51%,全年資本支出在400億至420億美元,均超出市場預期。首席執行官魏哲家重申了對AI需求的信心,預計AI需求將持續強勁至2025年,並正在加快美國產能擴張步伐。技術進展方面,2納米制程預計本季度後期實現量產,A16製程預計明年下半年實現量產。CoWoS封裝產能依然緊張,正努力在2026年提升產能。
儘管業績亮眼,但股價高開低走,反映市場對高估值下的獲利了結,以及對產能限制和地緣政治風險的擔憂。海外建廠作為一種政治壓力,目前來看是對臺積電盈利質量的拖累項,其收入利潤質量可能低於臺灣本土。
甲骨文(ORCL)AI雲大單驅動增長,估值與利潤率再受拷問
甲骨文(ORCL)披露,在短短30天內,公司已簽署了總額高達650億美元的新雲基礎設施合同,主要來自四家客戶,其中包括Meta(META)。這表明科技公司正積極投資AI基礎設施,META自身預計今年的資本支出在660億至720億美元之間。
甲骨文同時上調了長期財務目標,預計到2030年調整後每股收益將達到$21,總收入達到2250億美元(注:原文為225億美元,但結合原文所述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1%以及遠超分析師預期1983.9億美元,邏輯上應為225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1%**,遠超分析師預期。
然而,儘管有這些重大利好,甲骨文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了**2%。市場對甲骨文披露的AI基礎設施調整後毛利率30%至40%(扣除土地、數據中心、電力和計算設備成本後)持謹慎態度。這可能是一種非GAAP指標,旨在回應此前市場關於其雲租賃毛利率僅為14%**的負面報道。投資者需警惕此類「調整後」指標的計算方式及其潛在誤導性。
高盛研判:美股未入泡沫,AI長牛如何穿越週期?
高盛全球股票策略師認為,當前美股科技股儘管估值不便宜,但遠未到泡沫階段,並指出三個關鍵區別:
盈利驅動:本輪上漲由紮實的盈利增長和強勁基本面驅動。
健康資產負債表:領升科技巨頭手握重金,資產負債表健康。
巨頭主導:人工智能革命由少數現有行業巨頭主導,而非大量新玩家湧入導致的資本氾濫。
關於聯儲局降息後資金流向股市的預期,高盛預測明年美國家庭將成為股市最大買家,淨購買額可能達到5200億美元,但這主要來自家庭收入增長,而非貨幣市場基金的一次性搬家,預示着更穩定持久的資金來源。
此外,高盛也對新興市場提供了建議:
中國市場:關注Q3 GDP數據、政策走向(四中全會)及中美高層會談(APEC會議)。
印度市場:盈利下調週期接近尾聲,政策支持和估值回落可能帶來轉機,但需警惕美國關稅。
越南市場:被納入富時新興市場指數預期可能帶來約14億美元的被動資金流入。
韓國市場:企業治理立法進展(如強制註銷庫存股、降低股息稅)有望提升股東回報,吸引外資,且估值仍有折扣。
分析師觀點:高盛的觀點與我們此前節目觀點高度一致。除了上述因素,上市公司鉅額股票回購(尤其科技巨頭)構成了市場最穩定強大的買盤,同時主權財富基金(如挪威、中國)長期持有美國科技巨頭,也代表了對這些公司長期價值的認可。
我們認為,短期內市場可能存在技術性或事件驅動的回調,但並非基本面或投資邏輯的改變。中期來看,AI泡沫最終可能會出現,因為人性在持續上漲中容易合理化買入行為。但目前,尚未看到大量缺乏技術和業務的企業扎堆IPO的泡沫跡象。長期而言,AI作為驅動人類科技進步的地位無可挑戰,真正的挑戰是如何穿越必然會發生的週期性波動。
技術面關鍵信號
近期美國股市整體承壓,主要指數集體下跌,反映了市場對區域銀行風險和宏觀經濟前景的謹慎情緒。
大盤走勢:道瓊斯、標普500、納斯達克指數均收跌,羅素2000指數跌幅達**2.09%**,顯示小盤股承壓更甚,市場風險偏好下降。
板塊表現:能源、航空、媒體等週期性板塊表現落後,而卡車運輸、飲料、個人及家庭護理產品等防禦性板塊相對跑贏,進一步印證了避險情緒的升溫。
個股表現:特斯拉(TSLA)跌幅顯著,反映了市場對高增長科技股在高利率環境下的脆弱性擔憂。臺積電(TSM)在發佈超預期財報後股價高開低走,顯示出技術性的獲利了結壓力,短期可能面臨調整。甲骨文(ORCL)盤後下跌**2%**,也表明市場對利好消息的反應趨於冷靜和理性。
避險資產:黃金價格突破歷史新高,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跌破**4%**,是典型的避險資金流向。
當前市場情緒偏向謹慎,投資者傾向於鎖定利潤並尋求避險。短期內,市場可能維持震盪下行趨勢,關鍵支撐位有待觀察。
機構觀點與市場情緒
機構持倉變化:在區域銀行風波中,投資者紛紛將資金從高風險資產轉向債券和黃金等避險資產,表明機構正在調整其風險敞口。對科技巨頭而言,雖然有獲利回吐,但高盛的報告暗示,長期機構和主權基金依然是穩定的買家,支撐着市場底盤。
分析師評級:高盛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師彼得·奧邦還沒認為美股科技尚未進入泡沫,強調盈利驅動和健康的基本面。這種觀點有助於穩定市場情緒,對抗過度悲觀預期。
市場熱點解讀:AI無疑是當前市場最主要的熱點。臺積電(TSM)和甲骨文(ORCL)的財報和業務進展都證實了AI需求的強勁。然而,圍繞AI的投資,市場也開始出現理性思考,例如臺積電的產能限制、甲骨文利潤率的透明度問題,都預示着市場對AI的追逐正從盲目轉向更加註重基本面和風險控制。
整體市場情緒是興奮與緊張並存。興奮源於AI帶來的巨大增長潛力,緊張則來自區域銀行的潛在風險、高估值以及對聯儲局未來政策路徑的不確定性。
估值分析與合理區間
**臺積電(TSM)**:儘管其毛利率和營業利潤率表現優秀,但海外工廠的高成本和產能瓶頸對盈利質量形成拖累。目前臺積電的估值反映了其行業領導地位和AI的長期需求,但股價高開低走反映了市場已部分消化利好,短期內需關注產能擴張進度及其對盈利能力的影響,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的定價。
甲骨文(ORCL):公司上調2030年營收和EPS目標,顯示出對AI雲業務的樂觀預期。若2030年營收能達到2250億美元,EPS達到$21,則其當前估值尚有增長空間。然而,其「調整後毛利率」的非GAAP性質以及此前低租賃毛利率的報道,增加了估值模型中的不確定性。投資者在評估其合理價格區間時,需要更透明的盈利能力數據來支撐。
高盛的宏觀估值觀:高盛認為美股科技股估值不便宜,但並非泡沫。這是基於盈利增長、健康的資產負債表和AI革命由巨頭主導的判斷。這種觀點認為市場當前的估值是基於紮實的基本面,而非投機。
合理價格區間:鑑於缺乏具體的估值模型和參數,難以給出精確區間。但根據當前分析,對於臺積電(TSM)和甲骨文(ORCL)這類具備長期增長潛力的AI相關公司,其合理估值應在考慮其增長速度、市場份額、盈利能力及潛在風險因素後,給予一定的溢價。不過,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投資者應保持耐心,等待更明確的買入信號或更具吸引力的估值水平。
️ 投資策略與風險控制
建議操作:
臺積電(TSM):鑑於其在AI芯片製造領域的不可替代性及強勁的財報數據,建議「持有」。對於尚未建倉的投資者,可在市場回調時「逢低買入」,但需密切關注其CoWoS產能擴張及海外工廠的盈利效率。
甲骨文(ORCL):AI雲大單雖然積極,但利潤率的透明度問題仍需觀察。建議「觀望」,等待公司未來財報提供更清晰的盈利數據和非GAAP指標的詳細解釋,再做進一步評估。
美股大盤與科技巨頭:維持「謹慎樂觀」態度。長期看好AI驅動的科技創新,但短期內需警惕區域銀行風險擴散的可能性以及高估值下的技術性調整。
目標價位:基於當前信息,難以給出精確目標價。建議投資者根據自身的估值模型,結合公司未來的業績指引和市場情緒,動態調整目標價。
止損位:建議投資者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為持倉設定合理的「止損位」,例如在關鍵技術支撐位下方設定止損。對於波動性較大的科技股,合理控制倉位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