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10月22日訊(記者 彭樂怡 武靜靜)10月22日,上海市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覈算結果,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721.1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4.26億元,增長0.9%;第二產業增加值8448.67億元,增長3.9%;第三產業增加值32208.24億元,增長5.9%。
數據顯示,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5277.43億元,同比增長15.5%。信息服務行業引領增長,成為上海平臺經濟的重要支撐。
作為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載體,平臺經濟已成為上海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提升產業能級的重要力量。
在直播電商領域,上海表現尤為搶眼。根據上海電子商務企業統計,2025年1-5月,電子商務交易額1.6萬億元,同比增長6.1%。網絡購物交易額7700.7億元,同比增長10.4%。今年以來,上海持續推動平臺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在產業互聯網、內容電商等新興領域不斷釋放增長動能。
根據上海市政府發佈的《關於促進本市生產性互聯網服務平臺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到2025年,上海產業互聯網平臺交易額力爭突破3.3萬億元,計劃引育100家以上平臺企業,其中包括30個以上頭部平臺,持續推動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個典型案例是今年在滬舉辦的2025年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展會首次聯合天貓、京東、抖音、小紅書、快手等平臺,共同打造「AWE換新消費節」,通過直播探館、內容種草、線上專區等形式,將線下展會轉化為全民參與的消費盛宴。數據顯示,展會期間,拼多多帶動上海線下實體網絡專區及上海品牌網絡銷售額同比增長超一倍,叮咚買菜上海地區銷售額同比增長200%。

(圖源:視覺中國)
拼多多作為紮根上海的電商平臺,近年來持續推動農業數字化與製造業轉型。其「千億扶持」計劃在助力中小企業拓展市場、帶動就業方面成效顯著。據《電商生態高質量發展與就業促進研究報告》顯示,拼多多平臺商家達1420萬家,累計激發就業崗位超5500萬個。
上海山林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擁有70餘年歷史的本地老字號。自兩年前在拼多多開設旗艦店以來,日銷量實現10%-20%的穩定增長。特別是在「五五購物節」期間,藉助平臺流量支持,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成為上海老字號擁抱數字渠道的生動縮影。
除了傳統電商渠道,打着差異化策略的電商平臺也正崛起。得物在傳統電商模式的基礎上增加鑑別真假與查驗瑕疵的服務,受到年輕人青睞,得物電商業務負責人Wendy在今年5月舉辦的商家大會上透露,得物覆蓋了半數以上的中國95後,近年來,女性用戶佔比大幅提升,且用戶圈層正不斷擴大,帶動更多細分品類爆發。
上海是潮流之都,釋放出強勁的年輕消費潛力。像得物一樣的電商平臺正是抓住了新消費趨勢,得物App創始人兼CEO楊冰在上述商家大會上表示,當前品牌需要在品質上為用戶提供不同的價值,即功能特性、文化和情緒價值。秉持這一理念,得物用一個季度助力李寧品牌賣出千萬爆品,攜手國貨美妝新銳品牌皮可熊打造了品牌歷史銷售最高的單品。
「上海的平臺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主要得益於幾方面原因。首先,上海是全國時尚消費風向標和連接海內外的橋頭堡,能精準捕捉全球消費動向,像得物這樣的平臺就精準對接了潮人潮牌需求。二是製造基礎實。上海製造業發達,為電商提供了穩定的貨源支撐。三是品牌集聚多,給平臺經濟帶來優質合作資源。四是政策環境優。上海扶持政策到位,能幫電商企業從小到大成長。」中國商業聯合會直播電商委副會長、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接受藍鯨科技記者採訪時表示。
近年來,上海頻繁出臺電商扶持政策。如2024年9月出臺的《上海市推動直播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就明確提出,要加快主體培育,推動直播平臺創新發展等;同時要優化產業生態,加速建設直播經濟聚集區等。有政策支撐,上海電商平臺經濟實現「加速跑」。
曹磊表示,當前上海電商平臺格局可概括為「一超多強,長尾多元」。其中,「一超」拼多多憑藉其規模與影響力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多強」以小紅書、得物為核心代表;「長尾」則指數量龐大的中小電商主體,共同豐富了市場生態。
「頭部平臺的憑藉其強大的平臺資源與行業號召力,吸引了大量服務商、品牌方進駐上海,設立辦事處乃至分公司,此類集聚效應都進一步強化了區域電商氛圍。」曹磊說道。
處在人工智能熱潮中,電商平臺也沒有掉隊,拼多多加快儲備AI人才,得物則將AI深度應用於核心的鑑別與品控環節。曹磊表示,上海擁有以張江高科技園區為代表的等優質產業園區,集聚了大量AI領域高新技術企業,可以進一步推動AI技術與電商零售場景深度嫁接;也可以引導資本力量聚焦該領域,為AI+電商的創新發展注入動力。